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紧迫感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我国几代领导人的话掷地有声,要求我们要有紧迫感。
2、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标。生活富足了,环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夹里那张看似薄薄的单子。
3、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4、一旦气温下降,紧迫感也许很快就会无影无踪。
5、而且一些房屋所有者考虑退出房产市场的原因纯粹是投机性的,最初很多房屋所有者没有房屋投机者的紧迫感他们是辛苦多年才攒到房子,他们并不想从物业主变成了包租公这将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6、家长检查作业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适当的检查孩子的作业,使孩子有一种紧迫感,就达到目的了。
7、要紧张,不可惶张;要有紧迫感,不可有压迫感。
8、一些毕业生甚至总结出就业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要有信心。
9、通过清醒反思、理性对比,各级干部引发了履冰临渊的危机感,唤起了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增强了慢进亦退的紧迫感;二是破除求稳思想,树立敢闯意识。
10、钟摆的声音响遍房间,两人不知不觉间多了一重紧迫感,时间仿佛所剩无多。
11、各种应首先树立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行动计划以及采取行动所需的机制和资源。
12、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13、宇辰心中突然出现一股紧迫感,那是一股无法言明的危机。
14、要对比先进看大连,实事求是地看到我市的差距,虚心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防骄破满,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15、但当前大学生“三德”匮乏的现实增强了转型的紧迫感。
16、我说听了上述那些高论摇头叹息,是因为从那些论调里听不出一点变革现状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免心生“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悲凉。
17、树林旁边是高三的教室,有着它特有的紧迫感。
18、单车出游,完全没有了坐车坐船的紧迫感,我完全可以随心所欲“下马观花”。
19、他一直都充满着紧迫感,他是队中最勤于练球的队员。
20、结果:甲亢病人中型性格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急躁和紧迫感得分亦高于对照组。
21、只要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你会有真切的紧迫感,因为你知道那时间必然是越来越快的,并且你现在已经明白:那最后期限不是固定在将来的某一点,而是朝着你加速度扑面而来。
22、我喜欢一位朋友说的这句“善忘是一件好事。”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23、“有太多的期望要求同性恋作家去写作有关艾滋病的小说,”他说,“这是一个急需处理的主题,当然有许多作家带着极大的紧迫感也已经描述过这一主题。
24、要切实增强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5、看着滑稽的秃山,李明宇有点自豪,这就是自己的地盘了;这就是千里之足起始的地方;同时也有点紧迫感,看来自己还需加倍努力啊。
26、从小要养成守时、遵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的习惯。
27、企业现在发展好了还不够,“一定要往下一步发展,一定要有紧迫感,否则就空忙一场”。
28、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反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战略的高度防范“东突”恐怖主义。
29、张若祥要求,要切实加大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增强压力感、紧迫感。
30、目前,国内小跑步进入快速通胀阶段,特别是食品价格,这个因素增加的总体的紧迫感。
31、从小要养成守时、遵时、惜时、对时间有紧迫感。
32、金陵城中依旧没有丝毫的大战来临的紧迫感,城门下的守卫看着中午太阳正中,不禁又往阴凉的门内缩了缩身子,与身边的几个守卫围坐在一起抱怨。
33、当站在了联赛领头羊的位置上,虽然很多的时候会有一些紧迫感,但是更多的时候魏达是感觉到了成就感。
34、但这就失去了获利的那一份紧迫感,而我认为这紧迫感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关键。
35、坐在首位的寨主说完,心里也是一阵后怕,常年做山大王,早就已经没有了以前垂死挣扎活命的紧迫感,而就在刚才,和死神擦肩而过。
36、这些话让他心中产生紧迫感,促使着他不知疲累的不停的着。
37、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38、转眼一月,刑莫身上的伤早已痊愈,如今巨神掌也是之孤雁失群,然而刑莫还是感到强烈的紧迫感。
39、生活不仅仅是活着,而是要不断追求,每天早晨起来时都要带着一种动机。生活要时刻有紧迫感。而且在制定个人目标时,至少有一部分要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托尼·布莱尔。
40、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象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41、一生只干一件事,虽然也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但更多的时候,你可以从容不迫,你可以游刃有余,你可以快乐而充实地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一天。
42、研究人员说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往往倾向于“型”人格,这种人格表现为高紧迫感、有进取心、或易怒。
43、我倒蛮想认识一下提出这句口号的人,因为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创新型公司所必需的紧迫感。
44、和你相比,这些决定人才华疏浅、能力不及、成绩不如、紧迫感不够。
45、第一次光明正大的踏在了神龙学院的土地上,一种强烈的紧迫感遍布全身。
46、而在发作期,病人则表现为呼气性哮鸣音,咳嗽,气促以及胸部紧迫感。
47、清晨的时候,丁旭甚至梦见父亲投湖自尽了,湖边一台警车不停地鸣着警笛,声音尖锐刺耳,充满了紧迫感。
48、胸前有紧迫感;胸部绞痛,可传导至下颚、颈、肩、左上臂及手;喉部有哽塞的感觉,呼吸短促;运动加剧时,身体突然显得非常虚弱。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