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有哪些营养成分 什么人不适合吃
【别名】
茶菊花、甘菊、真菊。
【营养成分】
菊花含有挥发油(主要是龙脑、樟脑和菊油环酮)、菊苷、刺槐苷、胆碱、水苏碱、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等含量较高)、维生素A、维生素B1、腺嘌呤、黄酮类以及硒、铬、镍、锰、铁、锌、铜等。临床研究证明,菊花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对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清胆固醇过高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在菊花所含的多种微量元素中,硒的含量较为丰富,而硒是已知的抗衰老物质。菊花中铬的含量也很丰富,可以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这也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药理试验证实,菊花在体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痢疾、人型结核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中医观点】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入肺、肝二经,有疏风清热、养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还可“利血气、轻身延年”。其中,家菊清肝明目,野菊袪毒散火。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高血压及各种眼科疾病,特别是目赤、咽喉肿痛、耳鸣等症。《神农本草经》中说:“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日华子本草》中说:“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本草新编》记载:“气味轻清,功亦甚缓,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责以近功。”菊花可泡茶饮用,比其他茶叶茶更清凉。作为药物用的常见菊花有杭州的“杭白菊”,滁县产的“滁菊”,歙县产的“徽菊”,河南产的“怀菊”。以颜色来分,菊花有花和白菊花两种,两者功效基本相同。白菊花性味相对甘一些,清热解毒的作用较弱,而平肝明目的作用较强些,常用于高血压以及配伍应用于肝阴虚、肝阳亢引起的头晕、眼花、目干等。花性相对苦一些,清热、解毒、疏风较强,常用于外感头痛、发热、疮疡及目赤、肿痛等。
【验方】
(1)菊花50克,甘草15克,水煎服,可清热解毒,适用于疔、疮、痈肿。
(2)菊花10克,山楂10克,金银花10克,代茶饮用,可消脂降压、减肥轻身,适用于肥胖症、高脂血症和高血压。
(3)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各少许,代茶饮用,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常服还可降火、宁神。
【选购与贮存】
作为饮用的菊花,主要有贡菊和杭白菊。贡菊以花朵大、花洁白、花瓣肥厚或瓣多而紧密、气味芳香、味甘微苦、杂质少、无虫蛀霉变的为佳。杭白菊以花形完整、花瓣厚实、花朵大小均匀、无霜打花、霉花、生花、汤花;入水泡开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黄、色泽均匀、汤色澄清、浅黄鲜亮、清香甘醇、微苦者为好。菊花应保存在干燥密闭的器皿中,放在阴凉干燥之处,也可用保鲜袋密封后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温馨提示】
①脾胃虚寒、容易腹泻及过敏体质者,孕妇及经期妇女慎饮。②饮用要适量,每日不能超过20克。③冲泡时不宜用沸水,以免损失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