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的原则是什么?一、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是指有关采购的法律、、程序和采购活动对社会公开,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公之于众。采购的实质是社会的公共采购,是采购机关使用公共资金进行采购,因此它必须对社会公众负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采购中贯彻公开透明原则,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前提,有助于提高采购的效率,减少和消除“暗箱操作”给国家和公民利益带来的损害,使得公共支出渠道更加通畅透明。公开透明原则应当贯穿于采购全过程,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内容。应当公开的采购信息包括采购法规,省级以上公布的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名录,招标投标信息,财政部门受理采购投诉的联系方式及投诉处理决定,财政部门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结果,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等。二是公开的标准。采购公开的信息应当符合内容真实、准确可靠、发布及时、便于获得查找等标准。三是公开的途径。采购信息应当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向社会公开发布。二、公平竞争原则公平竞争原则要求采购活动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因此,公平竞争原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竞争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竞争性原则是采购的一条重要原则。采购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采购的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这种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引入竞争机制,即最大限度地利用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竞争可以促使采购形成对买方有利的竞争局面,从而使采购主体采购到优质价廉的商品和服务,实现采购的目标。采购竞争的主要方式是招标投标。采购的公平性原则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机会均等,即采购应允许所有有兴趣参加投标的供应商参与竞争,采购主体不能无故将希望参加采购的供应商排斥在外;二是待遇平等,即采购应对所有的参加者一视同仁,给予其同等的待遇,比如资格预审和投标评价应对所有投标人都使用同一标准,采购机构向所有投标人提供的信息都应一致等。公平性原则是实现采购目标的重要保证。竞争只有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能确保提供质优价廉产品或服务的投标商最终赢得标的,从而促进采购经济有效目标的实现。三、公正原则公正原则主要指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相对于作为投标人、潜在投标人的多个供应商而言,采购主管部门相对于作为被监督人的多个当事人而言,应站在中立、公允、超然的立场上,对于每位相对人都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而不厚此薄彼,因其身份不同而施行差别对待。 四、诚实信用原则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需要以当事人的诚实信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诚实信用原则约束的是采购活动中的各方当事人,一方面,要求采购主体在项目发标、信息公布、评标审标过程中要真实,不得有所隐瞒;另一方面,也要求供应商在提供物品、服务时达到投标时作出的承诺,树立相应的责任意识。这样解释好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