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QC 检验员(OQC Inspector)
1、检验----根据WI要求,完成OQC检验工作和制定检验报告(OQC Inspection Report);确保认真落实产品品质标准,对检验结果负责;
2、 FAI----FA、DC首十件检查;SMA首件检查;完成首件检查记录;
3、工具----OQC检验工具使用保管、保养(电池,充电器,测试卡,SMA OQC测试设备,塞规/塞尺,游标卡尺,FA OQC声学测试设备,60,LCR电桥);
4、报告----发现不良或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当班组长;
5、培训----手把手,带新人;
6、学习----积极学习掌握新的检验工作技能;了解新产品;
7、反映问题----针对工作中的疑问 (WI等检验工作指导文件中的问题),及时向当班组长反映;
8、交接----未完成的工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工程师交待的注意事项,需向下一班充分交接,包括在OQC交接本上登记等(尽量避免口头);
9、代理----在当班组长不在场的情况下,代理当班组长的工作指责;
10、临时任务----上级主管交付的临时任务。
OQC工作职责
1、服从OQC主管和OQC组长的安排,对自己和IPQC的工作质量负责。
2、学习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质量控制点(指IPQC位)的设置及有关各项要求,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用户第一的思想 。
3、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产品的国家有关标准及企业内控标准(或客户标准),掌握产品检验方法。
4、根据检验的要求,安排好各IPQC检验位。
5、检查、帮助IPQC人员执行产品检验的有关技术文件,密切合作消除违章作业。
6、抽样检验抽取样本时,应尽量从多箱中抽取样本。检验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处理。
7、严格按“抽样检验指导卡”等有关文件进行检验。检验中应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违者需追究责任,作出处罚。检验中,力求用数据下结论,发现异常问题时,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8、抽样检验必须在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稳定的,若产品的生产出现异常不能采用抽样检验,应采用其它检验方法加以控制产品质量。
9、熟练使用产品检验的仪器,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
10、不得使用超期检定或经检定判为不合格的仪器和设备用于对产品的检验。
11、工作中不得擅离岗位,确需离开岗位时,必须有相应资格的OQC人员顶替。
12、负责对新IPQC的上岗培训。
13、自觉贯彻执行质量责任制和质量管理制度以及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
14、主要工作含两个方面:1.产线成品的抽检(全检),然后入库称为OQC、2.成品出货的时候,相关资料的确认(客户,机型,规格,数量,重量,外箱等等)称为OBA
15、如果职能增加的话还可以加入可靠性的检验。主要的技能是能够熟悉成品的检验规范,合理安排检验人员实施检验,检验发现不良后的处理(确定不良范围,
查找/分析原因,追踪改善措施,效果确认),报告成品的检验情况。品质方面的技能还是需要知道一点。最主要的还是能够起到把关的作用,发现制程中不能发现的不良(尤其是可靠性),把关的能力与范围要严于制程检验或控制手段(因为这是最后一到工序下一工序直接面对客户)
OQC班/组长(OQC Leader)
OQC小组长(OQC assistant leader/sub-leader)
1、安排----根据当班的生产计划,安排/协调检验员的检验楼层和工作;按生产需求安排人员加班;
2、审核----确认OQC发现的不良,了解不良状况;审核当班检验报告;
3、报告----录入当班检验报告,按时完成OQC日报、周报、月报;及时报告各种试产情况;及时报告各新产品品质状况;
4、沟通----针对OQC发现的不良,确保及时通知到生产部带班人员;在正常班时,需将不良报告主管,并通知到相关的PQE工程师或技术员;超过4小时的Hold机,或紧急出货的情况下出现Reject,或出现reject后无人处理,要及时通知相应的PQE工程师/生产部主管做出处理,并报备主管(!OQC Reject/Hold News);上下沟通:及时向上反映问题,向下传达指示;
5、问题跟踪----跟踪OQC不良或问题的解决进程、结果;跟踪OQC文件、Concession Note、Limit Sample有效期;
6、文件管理----负责管理OQC检验文件和品质记录;
7、样品管理----Open box sample,Limit Sample申请/登记/保管/管理;
8、工具维护----OQC检验工具的维护/保养/现场管理(电池,充电器,测试卡,SMA OQC测试设备,塞规/塞尺,游标卡尺,FA OQC声学测试设备,60,LCR电桥);
9、学习----及时了解/学习/掌握新的品质检验技能、品质要求;
10、指导----指导检验员完成检验工作,解答检验员工作中提出的问题;
11、培训----负责组织、安排、实施检验员的培训,并记录、跟踪培训结果;
12、日常管理----日常行政管理、现场管理:确保上下信息畅通;调动检验员的工作积极性;
13、交接----未完成的工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工程师交待的注意事项,正在跟踪的未尽事项,向下一班充分交接,包括在OQC交接本上登记等(尽量避免口头);
14、临时任务----上级主管交付的临时任务。
15、日常工作
1)生产单确认(包括规格,数量,编号等)
2)依据标准进行包装,标识,箱卡等出货信息确认
3)出货检验记录填写
4)不良品标识并组织隔离
5)紧急放行,让步放行产品作好记录以便追溯
6)对异常的反映、追踪、确认
7)对自用检测工具的保养,维护,随机校验
8)协助QE进行客户投诉处理
9)必要时支援IPQC或者FQC工作
10)对包装班的操作规范性确认
11)填写质量检验异常日报表
12)6S实施
13)参加培训及工作例会
14)完成上级临时交办任务
15)协助QE新产品导入先期策划,参与PFMEA及相关品质数据收集
OQC 主管(OQC Supervisor)
1、管理----日常行政管理、现场管理(人力需求,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检验/测试区域规划/标识,文具申请,检验工具/设施/报表请购,员工工衣申请/宿舍安排等日常事务等);
2、计划----根据MPS安排每月OQC的排班;随生产计划的变动调整OQC排班;审核/掌控每月加班,确保加班率达标(加班时数/正常上班时数500pcs,或>2个月),及时发布DOA news通
知PQE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始DOA返工。
OQC入数员
1、数据----1.1 将每日早班的SMA、FA、DC的OQC report入进OQC database/Forms/Q-Sheet中,再将当日及上一天留下的DC的report入进OQC database /tables/ IMEI list中,并保证入进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2 将每日的OQC OT入进OQC work hours中,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1.3 根据OQC MRF单将申请及退料的数据及时性的入进OQC物料清单统计表中。
2、报表---1.1将每日OQC report分类整理,并放入文件夹中。月中和月未将文件夹中的OQC all report分类整理起来,并做好标识放入保存柜中。1.2每日将OQC上一天的返工报告分发给相关的技术员,并做好签收工作。
3、物料---负责OQC测试物料的填单申请及领料、退料。
4、临时任务----上级主管交付的临时任务。
OQC工程师
OQC工程师需要完成测试用的checklist, SIP等等。同时,OQC工程师需要对外观检验中的不确定项进行定义,并写进检验规范里面。OQC工程师需要对产品测试的抽样方法进行评估,NPI阶段,OQC工程师需要提供5M, 介入FMEA,DFX,APQP等等。对NPI产品的出货许可进行判定,也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不合格产品的特采等。对出货品的检验, 严格按照标准了/绝对要起到把关作用. 协助制程处理在出货是发现的不良!
1.检验指导书的制作.
2.产品拒收后主导会议推动相关部门的改善,以及纠正措施的验证.
3.对检验员的工作分配,检验能力的培训,考核。
当然还有未提及部分
PQA: Product Quality Assurance, 产品质量保证
SQA: 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供应商质量保证
IQC: 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进货质量控制
DA: Damage during Arrival, 到货时已损坏
DQA: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设计质量保证
TQA: Total Quality Assurance, 全面质量保证
OQC: Outgoing Quality Control,出厂质量控制
FQC: Final Quality Control,最终质量控制
QA: 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
IPQC: 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在制过程质量控制
品管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一、检查表
检查表就是将需要检查的内容或项目一一列出,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逐项检查,并将问题点记录下来的方法,有时叫做查检表或点检表。
例如:点检表、诊断表、工作改善检查表、满意度调查表、考核表、审核表、5S活动检查表、工程异常分析表等。
1、组成要素
①确定检查的项目;②确定检查的频度;③确定检查的人员。
2、实施步骤
①确定检查对象;
②制定检查表;
③依检查表项目进行检查并记录;
④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改善;
⑤检查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
⑥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二、层别法
层别法就是将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或想法按组分类,将收集到的大量的数据或资料按相互关系进行分组,加以层别。层别法一般和柏拉图、直方图等其它七大手法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例如:抽样统计表、不良类别统计表、排行榜等。
实施步骤:
① 确定研究的主题;
② 制作表格并收集数据;
③ 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层别;
④ 比较分析,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内在的原因,确定改善项目。
三、柏拉图
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为前提,将层别法已确定的项目从大到小进行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关键的问题,抓住重要的少数及有用的多数,适用于记数值统计,有人称为ABC图,又因为柏拉图的排序识从大到小,故又称为排列图。
1、分类
1)分析现象用柏拉图: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品质: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
B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C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D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2)分析原因用柏拉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A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等;
B机器:设备、工具、模具、仪器等;
C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等;
D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等。
2、柏拉图的作用
① 降低不良的依据;
②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③ 可以确认改善的效果。
3、实施步骤
① 收集数据,用层别法分类,计算各层别项目占整体项目的百分数; ② 把分好类的数据进行汇总,由多到少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百分数; ③ 绘制横轴和纵轴刻度;
④ 绘制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