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二首》王昌龄注解:吴姬越艳楚王妃: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争弄:争相划动。浦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采罢:采完。
《采莲曲二首》注解:吴姬越艳楚王妃: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争弄:争相划动。浦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采罢:采完。作者:王昌龄。年代:唐代。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采莲曲二首的详细介绍:
一、《采莲曲二首》的全文 点此查看《采莲曲二首》的详细内容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二、注解
吴姬越艳楚王妃: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争弄:争相划动。
浦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采罢:采完。
三、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夏,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当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四、赏析
《采莲曲二首》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 前两句“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吴姬、越艳、楚王妃三个词连用,铺写出莲娃们争芳斗妍,美色纷呈的景象。第二句正写采莲活动,从“争弄莲舟”来看,似乎是一种采莲的竞赛游戏。采莲姑娘那好胜、活泼、开朗的情态就通过“水湿衣”这个细节表现出来。她们划着采莲船来到一个花的世界, 后两句“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点出她们直到月上江头才回去。诗人不急着写回程,而是插叙采莲女来的情境,她们来时被花儿所迎接,可见花儿是很乐意为她们所造访,而隐着一层写她们对采莲这一活动是非常喜爱,近乎于享受。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这首诗通过几个动词淋漓尽致地将采莲女应有的活泼开朗表现出来,并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小电影,对刻画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形象而别有韵味。 ? ?
五、译文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六、《采莲曲二首》王昌龄其他诗词
《出塞》、《从军行》、《送张四》、《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芙蓉楼送辛渐》。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