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诗风平淡含蓄,擅长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绘生活细节,表达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他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梅尧臣的诗以"平淡"为审美追求著称,欧阳修的诗歌是学他的典范,不仅学习其平和淡远的诗风,也推崇其平和淡泊的心境。"平淡"并非平庸浅淡,在不大放厥词下追求深邃的情感意蕴。"平淡"又代表着淡泊名利,心境平静,通过"平淡"的诗文表达崇高的艺术追求,又是一种艺术审美境界。这一"平淡"诗风得到欧阳修的...
其三,梅尧臣诗歌风格不但有早期、中期、晚期的差别,古体和律诗等体裁上的差别,还有讽喻现实、抒怀寄慨、日常生活、诗友娱乐、山水游观等题材上的差别。欧阳修对梅尧臣诗歌风格的评价当是最恰切公允的。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以欧阳修《六一诗话》中“闲远古淡”的概括作为梅尧臣诗歌主体风格是比较公允、...
诗歌理论与创作:梅尧臣是宋代诗坛的重要人物,他主张诗歌应写实,反对西昆体诗风,追求平淡、含蓄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与其理论相一致,常以质朴平淡的诗句抒怀言志,反映社会现实。陆游曾举其诗与欧阳修文、蔡襄书并称“三者鼎立,各自名家”。地位与影响:梅尧臣与苏舜钦齐名,被称为“苏梅”;同...
他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对浮艳空洞的诗风进行激烈批判。艺术上,梅尧臣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标准,并提倡平淡的艺术境界。在创作实践中,梅尧臣将上述理论贯穿于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富于...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诗风成熟期,正值北宋诗新兴起之际。诗中“独早开”的杏花既是对早春实景的捕捉,也暗含了文人对品格的追求。杏花的主动姿态与鲜活色彩,挑战了传统文人审美范式中的梅花象征,体现了北宋士大夫阶层对“新儒学”价值观的探索与追求。八、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 此诗在宋诗史上具有...
1、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
梅尧臣简介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皇佑三年(1051)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尚书都外郎。早年诗作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摒弃浮艳空洞的诗风。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
青年游历,诗风渐成:梅尧臣随叔父宦游多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大量诗歌创作素材。他反对没有真实情感的无病呻吟和脱离现实的诗歌,提出了“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的现实主义创作作风,形成了古朴而淡雅的诗风。变革先锋,梅欧之交:梅尧臣结识了钱惟演、欧阳修等诗新的先驱者,成为北宋诗新运动...
作品特点:梅尧臣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诗风平淡含蓄,语言朴素自然,形象清切新颖。但他在矫正宋初诗坛靡丽之习的过程中,诗中也不免流于质朴古硬,缺少文采,有过分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历史地位:他对宋代诗风的转变产生了很大影响,被刘克庄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录在《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