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复习考试最有效率
高考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作为一次总结性考试,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而语文是高中阶段以母语教育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培养人文学素养、人格精神为目标学科,历来是受到重视。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语文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那么,我们怎样复习语文才能够最有效率呢?笔者依据在两个高三班级(一个实验班、一个普通班)中调研到学生们最具代表性提问和求助,结合自己复习与支教经验,对最典型10个“复习之问”进行回答,希望对高三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为什么我积累了那么多字词,可是到考试时候对于部分字词辨识分析还是模棱两可?
答:长期坚持不懈地积累字词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一种方法。中文本来字词就多,由于地域、方言和时代差异,在读音和字形上区别就很显著,特别是文字读音,由于多音字、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前后鼻韵,甚至是声调上差异都难以区别,因而对于这些字词积累最有效途径就是准备一个本子,将部分字词按照读音、字形加以分类,以方便记忆。但是有些同学还是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很多词语,可是在做这些题目时还是“拿不准”。产生这种现象原因主要是:(1)记录词语没有针对性;(2)记录之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者认为,作为字词归类总结,应当做到:①记录有代表性词语,对于一字多音词,要注意它在不常见但容易错,或者在经常读错字词中读音,可以用红色笔加以重点注释;②对于记过了东西要注意复习,争取每天都复习一下前一天内容,每周都复习一下上一周内容,每月将该月内容总复习一下。有三轮复习对于字词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2.为什么我在做“辨析病句”题时总是觉得每一句都像有问题,又像都 没有问题?
答:对于病句分析,有些句子是可以通过读就能明显地发现错误,这就让部分同学寄希望于通过读来发现病句,但也正是有了这种心理,在考试时候,只要一紧张就会产生这个也对那个也对心理。那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就一定要注意:(1)对句子中常见错误进行归类, 并且附上典型例句,
特别应当注
意是赘述、偷换主语,成分残 缺问题;(2)对在考试中遇到 错误要及时更正,对于自己陌
生和经常出错句子更要十分留意。只有这样,假以时日地认真总结复习才能保证自己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3.为什么我在做阅读说明文题目时会出现断章取义?
答:这是同学们在考试中经常遇到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家在处理这一类型题目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对文本没有加以认真阅读。通常采用做题方法是先阅读文章后面题目再阅读文章,认为这样做题目快速高效。其实不然,特别是社科类文章,作者可能采用是一种递进式写法,那么片面地看待问题会使理解因片面而出现偏差。笔者认为:(1)对于说明文阅读试题,应该先把文章认真地阅读一遍,明确主旨和写作目。阅读时将重要句子做上标记,这样在解答时候会显得既全面又有针对性;(2)对于各种类型说明文都要广泛地阅读,特别是针对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十分生疏文章,这些文章要么阐述了一个深刻科学道理,要么蕴含着一种深厚人文精神,本身都是有意义。
4.为什么我在碰到文言字词时特别是对于虚词辨析总是把握不准确?
答:文言文虚词是需要注意一个重点,因为几乎每一个虚词自身都是一个一词多义语言单位,在不同语境中表现出不同意义和作用。对于虚词词义,笔者认为,在阅读课本中文言文时,一定要结合课下注释,搞懂每一句中重点虚词意思,然后,再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明确其中重要虚词词性,最后分门别类地归纳,并附上例句(最好都是课文中)。这样话,对于虚词就会有很深刻印象,也很好地复习了课文。同学们可以将40分钟早自习做一下规划:比如,抽10分钟复习字音、字形,再抽20分钟复习熟语和名句,最后10分钟复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5.为什么有诗歌鉴赏题目我会无从下笔?
答:诗词鉴赏题目归结到底,无外乎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局
部字词,另外一个是全局中心。通常提问形式包括:(1)某个字、词、句在诗词当中用得好,好在哪里?(2)全诗(词)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3)作者在这首诗(词)中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通过哪些事物表达出来?(4)全诗(词)诗眼是什么?你通过什么判断?这些问题都是很常见问题。那么一般怎样解析呢?(1)我们必须了解一些常识,如“唐擅抒情,宋长说理”(唐代大多数诗歌重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宋代大多数诗歌则是重在表达一种深刻意义),那些诗(词)人是田园山水诗派、边塞诗派、豪放派、婉约派……中国诗歌以写意为主,大多数诗歌是可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这样话,我们分析时可以更好地选准角度;(2)学会使用专业术语,例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这些都可以合称为表达技巧)等,用术语答题,除了规范性以外,更重要是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已经入门了;(3)明确答题顺序:纵览全诗,形成意象——有放矢,各个击破;(4)多读各种各样诗歌,对于每一种类型(思想类型)诗歌都用一首代表性诗歌加以诠释,同时,就不同类型诗歌写些简短鉴赏文字,多多练笔。
6.为什么我已经将所有必背文段都背诵了一遍,但还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古诗文填空题目?
答:一般认为,人记忆力是有限,即使是对一个知识熟记了,可能在24个小时之后也会忘掉50%,特别是采用死记硬背方法。部分同学认为,从高一到高三,几乎所有要求背诵内容自己都已经完成了,却不知道还有很多内容由于没有准确理解文字意思、较长时间没有复习原因而不能准确填写。所以,我们 学习古诗文时,应当首先弄清楚古诗文意思,然后再背诵,并且要经常复习,一般每周都要抽出时间回忆一遍已经学过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记忆准确性和延续性。
7.为什么我在审读长篇文段时总是缺乏深入理解?
答:对于长篇文段阅读,无论是哪种文体,学生都存在一定难度。主要是:(1)缺乏对文章概括能力和对文章条理清晰逻辑思维;(2)对不同类型文段,没有针对性阅读。那么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将高中阶段课文,从头到尾认真地阅读一遍,这样既可以对以前知识进行一个系统复习,同时也锻炼了自己阅读能力;(2)
有针对性地阅读不同类型文章,并且保证每周都能做一到两次完整文章阅读训练,发现自己答题薄弱点,有针对性地突破。
8.为什么我积累了那么多材料,可是在写作文时候不能灵活运用?
答:看优秀学生文章,积累很多材料,用以应对考试中作文题,是很多学生常采用方法。可是存在问题是,有很多学生材料写了几大本,但作文水平还是没有提高,或者成效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1)没有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只积累而没有领会其中深层次内涵;(2)舍本逐末,重视材料积累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笔者认为,学生在看范文时候,一定要有所甄别,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文章;同时对于优秀文段积累,一定要注意在积累同时写下自己读后感。正像一些习武人,既要注重外在套路,也要注重内在心法,这样才能内外兼修,成为高手。
9.为什么我总是把握不住材料作文核心,思路也不开阔? 答:这其实是一种阅读误区。我们在阅读作文材料时候,一定要注意材料关键词和关键句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一个怎样意思?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有利于正确理解材料。同时针对材料中心展开延伸,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几个同学之间互相启发,这样可以锻炼自己思维能力。
10.为什么我在考试时候总会感到紧张,时间不够用? 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方面问题,一个是知识掌握程度问题,一个是考试方法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对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有一个清晰把握,特别是针对课本、读本中文章掌握,既是积累了基础知识也是对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其次,要有一个正确考试方法。在心态上,我们一定要平和,如果考试之中有一段时间特别紧张,可以采用深呼吸方式来减轻压力。同时对于考试时间要有一个清晰把握,我们将这个考试时间划分成一段段时间来看话,应该可以在保证时间同时取得比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