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桥承重 【教材分析】
《纸桥承重》是一堂任务驱动的制作类课程,也是一堂综合运用形状和结构知识的应用课程。通过《大家一起踢纸球》活动,学生了解改变纸张结构会改变承受力的大小,通过《剪纸小作坊》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纸的特点。教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纸桥承重》这一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这是一堂完全的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课程,同时,也是对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能力的培养。 【活动生成】
咱们的家乡建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3000多年。建瓯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历史遗存,桥便是其中比较璀璨的明珠。明弘治年始建的值庆桥,成化二年重建的集瑞桥,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龙村水尾廊桥,清光绪三十年兴建的德胜桥,重建于清代1824年的兴龙桥,原建于清代18年的承龙桥,建于1904年的郑魏村仙恩桥,1917年建成的接龙桥等,至今还在我们身边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学生在语文课文《赵州桥》、《桥》的学习中,也对桥面有一些基本的认识。本堂课就从学生熟悉的桥入手,活动设计时我力求工具简单、操作简便、学生兴趣,基于这种认识,我选择了利用A4纸对“纸桥承重”这一活动主题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活动目标】 1.科学概念
初步了解与桥相关的知识,了解“跨度”、“承重”、“桥面剖面形状”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改变桥面剖面形状尝试提高纸桥承重能力。在制作的过程,发现制作方法与细节处理对纸桥承重力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养成不断改进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桥的承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按要求用纸设计制作桥面。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总结出怎样的桥面结构承重最强。
【活动准备】
1、学生每8人一小组,自选小组长,分别准备双面胶、剪刀、小刀、直尺和铅笔。
2、教师为各小组准备A4大小图画纸10张、砝码两盒。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喜欢玩找茬游戏吗?
缺少了桥面会怎样?桥面具有承重的作用。
2、学生说说身边的桥后,师出示一组身边桥的图片。 这些桥都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很强,知道的真多,那你见过纸做的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纸造桥(板书课题) 二、设计制作纸桥
1、教师演示搭桥,请学生猜测影响纸桥承重的因素。 2、请学生说设计,了解各组任务分配。 3、出示比赛规则,请一名同学们读一读。
4、小组活动,纸桥设计、测试和改进,时间12分钟左右。(在小组合作讨论制作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随时到各组查看,并适时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三、纸桥承重比赛
1、选出一名裁判员和一名记录员,裁判员负责检查各组纸桥是否合格,记录员把各组的比赛成绩记录在记录单上。
2、纸桥承重比赛。各组依次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裁判员开始检查纸桥是否合格。听教师口令开始摆重物,记录员记录。 四、比赛疑问与灵感
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比赛中,说说成功的秘诀或失败的原因分析。 五、总结拓展延伸
小小的纸桥中也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只要你用心观察、勤动脑,生活处处皆学问。同学们有了这种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老师相信,你们会成为新一代的建筑大师。即将下课,老师再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希望聪明的你回去后想
一想:纸如果不受大小,多少的,你还可以把它造成怎样的桥,来使它的承重力增强呢?课后,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把它制作出来,下节课我们集中展示! 六、板书设计 纸桥承重
组别 1 2 3 4 5 6 截面形状 承重数量
【教后反思】
《纸桥承重》是小学综合实践沪科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本堂课的探索,学生能了解大桥的形状、结构、感受我古建筑业的发展迅猛。并通过设计活动,了解到桥的承重力与何有关。这堂课的重点落在动脑设计和动手实践上,通过用纸设计制作桥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堂课中,我根据“提出设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来设计我的整堂课。基于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对于桥的一些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纸”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一些,纸桥承重还涉及到一定的力学知识,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借鉴生活经验,可以进行探究。
首先,我通过“大家来找茬”及介绍各种各样家乡的桥等方式引入新课。然后以“任务驱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自主设计——展示改进设计方案——成品制作”的一系列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纸桥桥面的设想,并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纸桥桥面的承重力和桥面厚度、桥面宽度、桥面折叠与否等方式相关,通过对纸桥桥面的改进确定最优纸桥桥面的结构设计。培养学生形成乐于探索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以及合作、交流与分享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做一做的环节中,部分学生事先想好了如何设计自己的桥面,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还有些学生在总结影响纸桥承重的因素时,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教学方式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前有关桥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从而对桥的承重有一个了解。制作好桥面后,在介绍学生的作品时要面向大家、高举作
品,达到介绍的目的,便于更好地进行课堂交流。不过本堂课时间有限,内容上,对赛后的小结略显仓促,若能将本课分成两个课时展示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