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教案)
考点名称:联系的普遍性
一、【考纲规定的考点】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3、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二、【知识梳理】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坚 联系的客观性 持 联 因果联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系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的 观 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意义 点 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意义 (一)、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
1、联系的含义: 思考:联系与矛盾、发展之间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正因如此,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1、联系的观点或普遍联系原理表述的准确性
2、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有条件性是否矛盾?
(2)联系具有客观性
什么叫联系的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辩证法中的唯物论 思考: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矛盾? (3)联系具有有条件性
什么叫联系的有条件性? 联系的有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是否矛盾?
(4)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具体形式有:
(二)、关于因果联系 (1)因果联系的原理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 1 页 共 5 页
1、什么叫“因”? 什么叫“果”? 2、什么叫因果联系? 3、因果联系的特点: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2)掌握因果联系原理的方意义
1、 2、 (三)、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1、整体: 2、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4)掌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意义
1、 2、 三、【解疑释惑】
(一)、要严格把握联系的普遍性与有条件性的界限。
联系的普遍性是就世界整体而言的,是指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而这一事物与哪些事物相联系,这是有条件的,脱离具体条件来孤立地考察事物或事物的联系,一切都无法理解。因此,不能把普遍联系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与唯物论的统一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坚持了唯物论,从而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三)、联系的多样性实际是指联系形式的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教材突出讲解了因果联系以及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两种具体形式。 四、【热点点击】
1、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的发展观等热点问题都是普遍联系原理的体现。 2、“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普遍联系原理的科用。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全面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 4、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论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正确性。 5、反对经济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第 2 页 共 5 页
五、【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 )1、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防风固沙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A、发现了沙柳具有防风固沙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 )2、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 )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 )4、一只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的水桶,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整体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 )5、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急剧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哲学上看,这种情况表明
A、 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B、 在增加生产和降低消耗中,增加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C、 人口增长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D、可持续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7、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之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其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日本宣布,日本将扩大捕鲸规模,此举遭到世界上18个国家的强烈。日本辩解说,日本捕鲸是“调查捕捉”据此回答8—9题。
( )8、日本捕鲸的真正目的是向各超级市场和餐馆送去大量鲸肉。可见,日本关于捕鲸是“调查捕捉”的辩解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否认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C、背离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9、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大肆捕鲸,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一事实表明
A、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B、事物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人们的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D、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为力的
( )10、之所以要坚持“讲大局”,是因为
A、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第 3 页 共 5 页
C、局部的变化有时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11、甘肃省庄浪县曾经是“苦瘠甲天下”的18个干旱县之一。面对穷山恶水,庄浪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苦干实干40多年,植树种草,使全县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庄浪煽情地平路通水美,草盛粮丰。上述事实蕴涵的哲学道理是:①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④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二)、主观题
12、范仲淹在《岳阳楼》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投资70亿元,进行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13、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绒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地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针对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论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提示:可以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等某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或综合各学科知识回答问题)
14、发菜是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发菜”与“发财”谐音,便在城市的餐桌上大盛,价格随之猛涨。搂发菜的农牧民潮水般地涌进草地,是内蒙古1.9亿亩草地遭到严重破坏,其中6000多万亩重度沙化,失去利用价值。
(1)把“发菜”当作“发财”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简评搂发菜的农牧民的行为。 (3)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解析: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必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考生不仅要掌握它还要会运用它;(2)问是分析理论根据,而(3)问则是回答实际中应该怎么做。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参 考 答 案
选择题 1 C 主观题、
12、从洞庭河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
(1)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2)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13、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普遍联系、认识过程等哲学的角度,从价格、税收、建立专项基金等经济学的角度,从国家职能、民族团结等政治学的角度,或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哲学与经济的关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从政治、经济、哲学三者关系等综合的角度加以论述。
2 A 3 D 4 D 5 C 6 A 7 B 8 C 9 A 10 B 11 B 第 4 页 共 5 页
若从某一学科的角度论述问题,考生应能: (1)恰当地运用该学科的理论原理或观点。
(2)深刻理解绒山羊养殖超载现象的成因,所涉及的绒山羊、草场和人的关系,以及造成的后果(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
(3)提出解决办法。
(4)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有所阐述。 若从各学科综合的角度论述问题,考生应能: (1)正确运用有关学科的理论原理或观点。 (2)正确论述学科之间的关系。
14、参:(1)把“发菜”当作“发财”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2)搂发菜的农牧民的行为忽视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只看到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3)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寻求最优目标。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