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来源:测品娱乐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2019 年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 (21 分,每题 3 分)

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整正确的一项:

( )

A. 藤蔓 màn 碣石 ji é制止 è百舸争流 kē动人肺腑 qìn B. 分泌物 bì漫溯 sù河边 bàn 颓圮 pǐ怨天尤人 yì

C. 团箕 j ī炖肉 dùn 冰屑悉索 xi è艰涩难懂 huì一触即发 nú D. 贴题 qi è芳菲 f ēi积淀 di àn 餐风露宿 zhì瞒天过海 qi ào 2、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揠旗息鼓 扭捏不安 无耻谰言 徘徊 长篙 B. 头晕目炫 博闻强识 张灯节采 馄饨 推诿

C. 肺腑之言 天伦叙乐 绿草如茵 夜阑人静 隽永 D. 灯火阑珊 祸起箫墙 寥寂 萧瑟 笙萧

3、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括号中的词语,适合的一组是

( )。

(1)离家一个月了,置身于陌生的他乡,读到到游子思乡诗,我

的心中倍感 ( )。

(2)《大堰河 -----我的保姆》表达了大堰河的生前和死后的的情况,

我们能激烈的感觉到大堰河生活境遇的 ( )。

(3)夜晚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真是 ( )。

(4)只在远远的地方,零星得散落着几户人家,有时有几簇杨树

的绿叶,点缀着古老石头城的 ( )。

A. 悲凉 凄凉 寥寂 孤独 B. 凄凉 悲凉 寥寂 孤独

第 1页 /共 10页

1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C.悲凉 凄凉 孤独 寥寂 D.凄凉 悲凉 孤独 寥寂 4、以下各句中,没有 病的一 是 A. 不 描述了大堰河凄惨的一世,

的 述,抒 了 人 人民的怜悯。

( )

通 大堰河不幸出身

B. 代文明不 来了理性化、工 化、市 化、都市化、民主

化和法制化 些美好的社会制度,并且 造了亘古未有的物 富。

C. 中有些笔墨, 看似朴 无 , 却将人物的凄惨命运以及 人

大堰河的深切哀思正确地 达了出来。

D. 于 “五一 ”小 假期 全国各地旅行景点 票能否 价的 ,国家 ××局新 言人在近期召开的信息 布会上已予以确 。

5、跟下边的 接最适合的一 是 歌 了,小船 了,

( )

,只留下一片碧 的海洋,海面上涌

着一 白的浪花 ⋯⋯

A. 听不 了,也看不 了 C. 不可以听,也不可以看了

B .看不 ,也听不 了

D. 不可以看,也不可以听了

6、胡 同学 喜 引 据典,在下边几种情境中 ,他

引用的古 文适合得体的一 是

A. 同学 要到外处去上中 ,胡 他送别 :

意,同是宦游人。 ’ ,你一人 走他 要多多保重啊

“‘与君离

! ”

B. 同学刘欣作文 想找一句表 趣的名句,胡 不假考虑地 道:

“ 不简单, ’ 笑有 儒,来往无白丁 ’嘛! ”

C. 胡 和同学一同去春游,面 着 园绽放的梨花,他情不自

第 2页 /共 10页

2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禁地说道: “真堪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D. 同桌同学张海见胡优学习上苟且偷生,囫囵吞枣,就语重心长地对胡优说: “‘学而不思则罔 ’,你可不可以老是浅尝辄止啊 ! ”

7、以下相关文学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有名的诗人、 文学翻译家。1929

年 4 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所以被称为

“雨

巷诗人 ”。

B.徐志摩,现代有名诗人,他被以为是新月诗派的

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盟主 ”,代表

C.“新诗 ”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 体。它不用讲究格律,不用讲究押韵,创建了好多新款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沁园春长沙 ”中“沁园春 ”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 ”是词的标题,它揭露这首词的内容。从字数来分,《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二、阐述文阅读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8-10 题(9 分,每题 3 分)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 “意象 ”中,特别是从唐代意象诗中汲

取了丰富的养分。 “在当时的说教和说理诗让庞德感觉非常绝望的情

形下,一次有时的时机,他获取了一本中国诗手稿,认识到中国古诗

意象之妙。他整理出一本中诗英译集《华夏集》

(Cathay) 。”书中他强

调了翻译中意象保存的重要性。 自然,意象派并不是完整受中诗的影响,

第 3页 /共 10页

3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日本俳句及法国印象派也对其有所影响。

中诗 “意象 ”与庞德意象派诗人的 “意象 ”其实质差异无几,即意图象组合来表达感情。 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以为意象是诗歌的因素, 他们主张在鲜亮的感觉顶用详细对象来表达诗意, 反对空泛的抒怀和谈论。“体现一个意象 ”和“短小精巧的形式 ”是英盛情象派的理论主张和诗歌创作的两大特色, 而这恰好是中国唐诗艺术的特色, 英盛情象派从中国古典诗歌, 特别是唐诗中获取启迪, 使其理论和创作达到了前无先人的高度。

但中西 “意象 ”仍是有些许的差其余。我们知道,中国古诗意象经历代诗人发展, 已经形成公认的心领神会的传统。 “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 ”“昨日窥轩双燕语 ”,综观这些诗句能够看出, “燕子 ” 这一意象起了重要作用, 而它们所表达的不过是燕飞人离苦无边, 燕归春回人笑容, 或许,别人成双成我独单, 孤独伶仃独兴叹。 又如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为力花落去,似曾相逢燕归

来”,以上诗句中 “落花 ”之意象,不过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叹,或花落人离苦相思的愁思。

再看英盛情象派的意象传意,仍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

第一,在这首诗中,一个意象 “脸庞 ”叠加在另一个意象 “花瓣 ”之上。它“示意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那种易逝感,那种非人品化 ”。但这类委婉的意思需要读者从其特其余形式长进行跳跃式的想象才能揭露出来。

这类意象的 “瞬时性,即逝性 ”,我们没有看到从今此后,用 “花瓣 ”脸庞成为时髦,只管中国古代也有崔护的 “人面桃花相映红 ”之说。庞德

第 4页 /共 10页

4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也曾说过,意象乃 “一瞬时感情与理性的综合体 ”,在那一瞬时感觉到得这些人群中脸庞好像湿淋淋树枝上的花瓣, 黑与白鲜亮对照, 不单突优秀彩的娇艳,也突出都市生活的易逝感。很明显,这与中国传统

的意象诗中的博粗心象,实乃天壤之别。但是这类创新形式的 “意象 ” 也为传统的 “意象 ”注入了新的活力。

英盛情象派领袖经过阅读、 研究、翻译唐诗,整理出了意象脱节、

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三种组合技巧。以中诗《送张四》为例,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冰山月,清猿无断时。 ”“枫林 ”“楚水 ”“山月”“清猿 ”均是代表离愁别苦的传统意象,它们频频出此刻同一首赠

别诗中而表现同一个喻意 —— 分别。中国唐诗中这类叠加法, 实马上含有某种特定思想感情的递相袭的意象累加复叠, 进而提出一个新的意象。英盛情象派因缺少意象艺术的悠久传统, 因此中国唐诗中的此类“意象叠加 ”艺术是他们所没有的, 这也是中西诗意象叠加法在内涵上的差异。可见并不是唐诗意象组合的所有精髓都能够被英盛情象派诗人发现并学习。

8、以下对引用的中西诗歌的评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十枝花 ”中“烟村”“人家 ”“亭台 ”“鲜花 ”就属意象叠加,共同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欢赞叹之情。

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叠用几个带

修饰语的名词性意象描述出苍莽、悲凉、萧瑟的秋季的情景,均与作

者漂泊天涯、心境悲凉的情思符合。

第 5页 /共 10页

5 / 10

( )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C.“月下花前何时了 ”“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土 ”“月有阴晴圆缺 ”等诗歌中月之表示孤单、哀怨和思乡思亲等心

绪就显示了中国诗歌意象的稳固性。

D.庞德《诗章》第 49 章中:雨,荒江,旅人 /冻云,闪电,豪雨,

暮天 /小舟中孤灯 /芦苇深重,低垂 /竹林萧萧,似在泣诉。意象并置,

内涵与中国诗的意象叠加差异不大。

9、以下理解,不切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别来双燕又西飞,无端不寄相思字 ”中燕子这一意象,此中飞

燕明显是寓喻了情思的主体 —— 一对相恋的有情人 ;突出燕子双飞,

即是为了反衬分别相思的孤单愁苦。

B. “为力花落去, 似曾相逢燕回来 ”中花落、燕归虽是眼远景,

但它们的内涵宽泛,境界深刻,痛惜与宽慰的交叉中,包含着某种生活真理。

C.作者在文中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中的几个意象为例,得出了西方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博粗心象天壤之别, 远不如中国诗歌意象美的结论。

D.作者以为英盛情象派的诗歌中,如 “脸庞 ”和“花瓣 ”之类的意象

叠加所代表的委婉的意思,常常拥有刹时性、即时性的特色,不大容

易形成某种传统意味。

10、依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剖析不正确一项为哪一项 ( )

A. 西方意象主义者从中国古诗 “意象 ”中,特别是唐代意象诗中汲

取了丰富的养分。 所以说意象派的形成, 完整部是受了中国古代诗歌的

第 6页 /共 10页

6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影响。

B.庞德意象派诗人的 “意象 ”实质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意象的实质

差异比较小,都是运意图象组合来表达感情。

C.以庞德为主的意象派也以为意象是诗歌的因素,

明的感觉顶用详细对象来表达诗歌的情义。

他们主张在鲜

D.当庞德对当时流行的布道说教及直接空洞的诗歌感情抒发感

到非常绝望的情况下,他从中国古典的诗歌宝库中获取了丰富的营

养。

三、诗文阅读

(一)阅读诗歌 ,达成第 11-13 题。 (8 分) 沁园春 长沙

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 ,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光阴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买卖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

11、补全诗句。 (3 分)

12、“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两句中的 “击”和 “翔”拥有如何的表意成效?请联合语句的含义进行简要剖析。 (2 分)

13、有人说,《沁园春 ·长沙》一扫旧词里那种肃杀、感慨的 “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很有 “秋天胜春朝 ”的意趣。请你举例印证这类说法。 (3 分)

(二)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第

第 7页 /共 10页

14-16 题。 (9 分)

7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首)撑着油纸伞,单独徘徊在悠久、悠久又寥寂的雨巷,我希望

逢着一个丁香同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尾)撑着油纸伞,单独徘徊在悠久,悠久又寥寂的雨巷,我希望

飘过一个丁香同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4、诗一开始用 “悠久 ”“寥寂 ”的雨巷表示了居住地的 ________,

以小雨表现了 ________的天气特色。 (2 分)

15、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

,但把“逢着 ”改为 “飘过 ”,又说了然

的心态特色。 (4 分)

16、 《雨巷》是一首委婉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 “姑娘 ”有不一样的理解,有人以为 “姑娘 ”就是 “我”,有人以为 “姑娘 ”相当于 “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以为, “姑娘 ”就是 “姑娘 ”,没有其余意思。你有什么见解 ?(3 分)

(三)阅读诗歌 ,达成第 17-18 题。 (6 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淡篱笆草屋,荣华玉堂琼榭。两地不一样栽,一般开。

17、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 ?你判断的依照是什么 ?(2 分) 18、请详细剖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阅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达成

第 8页 /共 10页

(4 分)

19—23 题。 (15

8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录毕,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何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可以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味道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此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9、.对下边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 分) A. 余幼时即嗜学 嗜学:喜勤学习。

B.既加冠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游:交往,出门旅行。

D.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亮的样子。

20、对下边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 分)

A.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B.哗但是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以:由于。

虽:固然。

第 9页 /共 10页

9 / 10

高一放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题

C.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 且:尚且,何况。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之:的。

21、以下对这段文字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3 分) A.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

B.这段文字叙述的是作者年少时修业之困难和专心之诚心专一。 C.文章起笔就点出 “嗜学 ”,为全订婚下基调。

D.最后一句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

比。

2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 分) 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⑵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3、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 “嗜学 ”、“遍观群书 ”、“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由是什么 ?(2 分)

(五)默写 (10 分)

24、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寻梦 ?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但我不可以放歌, ; ,缄默是今夜的康桥 !

(2)她静静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气一般的目光,她飘过 ,(3)在雨的哀曲里, , ,消失了,甚至她的 , 四、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25—30 题。 (18 分 )

第10页/共10页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