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形成性评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研究

互联网+形成性评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 114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第9期

•教学方法

互联网+形成性评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研究

韩扬扬、刘鹏2,苏爱华、刘化侠\\孙铮1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泰山学院艺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16)

[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文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 校2015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本学期开设的人文课程一《护理管理学》为例, 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采用THEOL网络教学 综合平台进行随堂测试和对教学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结果:两个班的在课后随堂测试分数和对知识记忆 型题得分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得分和对本课程质量评价得分,实验班效果优于对照 班。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人文课程中,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的统一体,医学教育要 将人文素质教育和与之相对应的医学人文课程贯穿于全 过程之中[1]。这就决定了在医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医 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存在过于重视 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认为掌握医学专 业的知识与技能,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为此, 在人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以期更大程 度学生去思考和内化其知识。现以我校护理本科专业人 文主干课程——

护理管理学为例,进行以下总结。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便利选取我校本学期开设护理管理学课程的2015 级四年制护理学本科专业两个班,随机选择一个班级作 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两组均为全国统考招 生生源,两组间课程设置学时任课教师等均一致,对学生

DOI: 10.3969/j.issn.l002-1701.2019.09.056

[文章编号]1002-1701(2019)09-0114-02

在年龄、性别、文理科生源等基本资料和上学期期末总成 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采用基于网络 平台(THEOL)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讲解练习点评教学模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课程质量评价 表问卷调查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 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教学效 果和考核方式等指标。同时,采用郧阳医学院开发 研制的试卷分析系统对两组期末成绩进行了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组和 对照组学生成绩统计描述用表示,问卷调查两组 样本采用f检验分析,P<〇.〇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二、教学设计过程与评价方法

实验班与对照组的教学设计过程与评价方法具体如 下(见附图)。

附图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年第9期三、结果

1.课后随堂测试结果具体如下(见表1)。表1 课后随堂测试成绩分析(10次满分100分)组别人数得分t

P实验组

52.5 土 9.25.56

>0.05

对照组

51

88.6 士 10.1

2.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具体如下(见表2)。表2学生对护理管理学课程质量评价表

得分比较(满分10分)组别人数得分t

P

实验组529.1 士 1.23.34<0.05

对照组

51

7.6 士 0.9

3.期末测试结果分析具体如下(见表3、表4)。

表3

期末测试成绩得分比较(x±s,分)

组别人数得分t

P

实验组

52 士 1.25.97<0.05

对照组

51

82 士 3.7

表4期末测试考核题型层次得分比较(S士s,分)

考核层次实验组对照组t

P知识记忆

40 土 2.741 士 1.62.17>0.05知识理解36 士 0.830 士 1.13.35<0.01综合应用

26 士 3.9

21 土 1.6

4.10

<0.01

四、讨论

翻转课堂教学2007年出现于美国,这一模式旨在让 学生课前掌握知识,课堂上运用已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 题,另一方面,教师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 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2]。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顺 应了信息化发展趋势,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时

间和地点[3]我校的THEOL网络平台可以对教学过程中 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评价一方面它可以对前一个阶 段的教学情况进行及时评价,通过建立分段化多样化考 核的综合评价方式,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矫正学习;另一 方面它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反馈有用的信息,帮助改 善教学这恰恰又体现了形成性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由美国评价学专家 ScrivenM 于 1967年提出,后被美国教育学家Bloom BS应用于教学领 域[4]。本研究在护理本科生人文课程护理管理学中实施 基于形成性评价方法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行为改变了学生对 人文课程的忽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根据 授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基础知识的,这样拓展了知 识面,更多的是人文素养的。在后期的访谈中,很多学生 表示,自己一名“合适的护士”相距甚远,在临床实践中,不 仅仅是技能,更多的关爱。此外,在课程设计上,我们设计 了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与传统的总结性考核相比,形成性 评价的考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转

• 115 •

变为积极参与。传统课堂上学生常表现出的“低头搞副业” “老师点名就紧张”的消极态度消失了,随之表现出的是学 生学习兴趣高涨,发言积极踊跃,讨论异常激烈[5]。

2. 提升了教师的职业感首先教师角色,使得“师本教

学”转变为“生本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被需求感 增强,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沟通,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授业 解惑”其次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 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研究结果表 1和表4可以看到,起初两个班学生的课后随堂测试结果

和知识记忆题型方面得分没有统计学意义,掌握程度是 没有区别的。但是在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方面是有差别 的,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学期的教学过程后,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学生受益最多的是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疑难问题,求助于团队合作解决,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得到大大加强。

4. 提高了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学期末对本课程

的质量评价上,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从各个指标得分 来看,实验组对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和辅助 教学高于对照组。护理专业更加强调实际工作中良好的 沟通与表达能力。在提问与解答过程中,允许学生走上 讲台提问并自己解答,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也可提出相 关问题并要求解答。在设定的临床具体管理案例中,使 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沟通能力得到加强。

本课程组在整个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 要表现在:现有学时不足以支撑互联网+形成性评价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校学生三年级开展此教学方法改 革,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别学生无法积极配合;翻 转课堂不适用于全部教学章节,需要章节整合,甚至需要 融合其他课程。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工 作中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孙英梅.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G.医学与哲

学,2006,27(5): 17-18.

[2] 景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护理学杂志,2016,31(7):98-101.

[3] 刘涛,梁春光,崔慧霞,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对专

升本护理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 2017,35(13):75-76.

[4] ScrivenM Validityinpersonnel evaluation [J].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in Education, 1987,1(1):9-23.

[5] 孙铮,谢明征,尚东,等.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临床中西

医结合方法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 育,2017(12) :77-78.[收稿日期]2018-07

[作者简介]

韩扬扬,女,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管理和社 区护理。

[基金项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