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来源:测品娱乐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1.《三峡》

1、 写江水澄澈,风光妩媚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 渲染三峡秋天山谷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 侧面写水流湍急的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 引用渔歌,进一步突出秋季肃杀凄清的特点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 前年六月,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展示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凄异景状将一去不复返了。 ★2.《论语》八则

1、 论述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表明个人修养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 表示生活中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强调要随时随地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 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强调学习上的求实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 体现古人注重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善于自我批评的句子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8、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 昆明世博会召开之际,春城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爱莲说》

1、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盛赞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5、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6、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罪恶行为辩护:“常站河边难免跌于水中。”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9、写莲能坚守操节,既不因处境恶劣就随波逐流,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形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小石潭记》

1、 未见小潭,即已暗示小潭景色之美的句子是: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2、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小石潭是通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发现的。 4、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人物凄凉心情的句子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记承天寺夜游》

1、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睛之笔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原因是: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6.《马说》

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透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的句子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与槽枥之间。 4、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5、表现“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本文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7.《陋室铭》

1、 写陋室附近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 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性质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 运用类比,因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第 1 页 共 3 页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4、 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主人有高雅脱俗的情趣,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送东阳马生序》

1、 概括以苦为乐,乐以忘忧的求学精神的句子是: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 揭示作者小时候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3、 作者幼时借书抄书以观的原因是: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5、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 对同舍生的“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桃花源记》

1、 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总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感受的句子是:豁然开朗。

3、 写桃源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 写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 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 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岳阳楼记》

1、 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及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感情的句子分别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 “古仁人”的感情不随着景物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 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6、 做人切勿患得患失,而应乐观旷达,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退亦忧”指的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 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士,他们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

9、 表现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1.《醉翁亭记》

1、 表明作者志趣发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 表明琅琊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 表明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 表明太守喝醉原因的句子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5、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高调,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在干涉他国内政。

6、 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12.《曹刿论战》

1、 表明曹刿认为可以追赶齐军的原因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2、 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3、 说明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 交代齐鲁长勺之战背景的句子是:十年春,齐师伐我。

5、 表明曹刿请求庄公接见的原因的句子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3.《邹忌讽齐王纳谏》

1、邹忌见齐王,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认为他比徐公美的根本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后,得出了“王之弊甚矣”的结论。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的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3、威王纳谏后,为了鼓励进谏,他采取的奖赏措施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收到的效果是: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从侧面写齐王纳谏后国内政治修明的是: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表现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4.《鱼我所欲也》

1、 与“嗟来之食”意思一致的语句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第 2 页 共 3 页

2013年泰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2、 人生常常面临各种选择,当“生”与“义”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孟子所说的那样“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 可概括全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原因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一箪食,一豆羹”的重要性是: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一个人要担当大任,就必须在思想、生活、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磨难,这番磨难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 上天制造重重磨难,让“斯人”经历磨难的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这句话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两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6、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必须有无法家拂士和无敌国外患。 ★16.《出师表》

1、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2、 表明诸葛亮志趣,说明他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 表明作者和先帝患难与共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 称颂先帝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的句子是: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 5、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 6、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两句意思一致。

7、 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

8、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担,可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 焦裕禄心里装着兰考三十万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为改变兰考贫穷落后的局面,他最后累倒在兰考这块土地上,真可谓“庶竭驽钝”。

10、诸葛亮分析当时对蜀国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