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安徽省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讲(10月1日) 每日一讲:
(单项选择题) 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C
2、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 正确答案:C
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5、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6、“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的目标。”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9、“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1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C
1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 正确答案:C
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正确答案:C
15、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1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17、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18、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20、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21、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正确答案:A 22、“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