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内容提要】创新思维是创造的开始,行动的起端,成功的起点,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为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二、启动多向思维,鼓励标新立异;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标签:陶行知 激发兴趣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的开始,行动的起端,成功的起点,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新的课改下,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每一位教师的首要任务。
创造教育的先驱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所以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英国学者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上课开始用极短的时间出示教学目标,撩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设置思维的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我在教《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中设置了这样的导入语:“沙子,大家都见过,但是你们了解被压扁的沙子吗?沙子在什么情况下会被压扁呢?它与恐龙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作者想通过沙子与恐龙之间的关系说明什么问题呢?要解决这些迷并不难,我们通过学习《被压扁的沙子》都知道了。”这样的导入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醒了学生的思维。大家议论纷纷,学习的气氛极其高涨,一堂课极其轻松地下来了,学生的创造性既得到了发挥,同时也很轻松地明白了深刻的道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它领域产生影响。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中教师只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求知欲,学生就可以成为创造型人才。因此,我在课前就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时做到激发学生兴趣和创设最佳思维的情境,多提问,多疏导,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启动多向思维,鼓励标新立异。
《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张而弗仪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有
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开导,引他走路而不硬牵着他,鼓励他前进而不强制他,启发他思考而不把一切都告诉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拓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问题可研究。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可按思路将问题分成若干子问题,它犹如路标,为学生指点迷津,而不能直接把问题的结论告诉学生。例如:笔者在教《死海不死》一文中分析死海的现状和将来时,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让死海不死?”这一问题,并指出要从多方面、多侧面去分析、思考,方法越多越好,但要切实可行,于是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经过热烈的讨论,许多同学都能回答出两三种治理死海的办法,有的还说的更多,真正让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动是从提问开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常鼓励学生勤于质疑,只有会问才会学习,中学生不会问,也就说明不知从哪儿入手学习。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的责任正是要发现、强化这种探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质疑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契机,课堂上一定要抓好这个机会。例如:我在教完《愚公移山》后,想让学生说出还有什么疑问吗?有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我认为愚公移山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他这样做太费事了。”我当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让全班讨论“愚公移山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愚拙之行?如果是你面对两座大山该怎么办呢?”问题一出,教室像开了锅,同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我也要像愚公一样尽力铲除两座大山,免得‘出入之迂’。”有的说:“如果是我,我可以绕道而行,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我再作点拨,既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有新意,又引导学生统一了认识:愚公并不愚,而是大智若愚。
三.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成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课内外练习,因此,对每一课练习设计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依据。让学生在练习中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我在设计语文课的练习时,一般都分了这样几类:1、基础知识类。让学生达到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使知识系统化的目的。2、阅读迁移类。比如,刚学过一篇议论文,我就找课外的一篇议论文,要他们找找中心论点,采用什么论据形式,使用那种论证方法,使用论证方法的作用,这篇文章与刚刚学过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这些来检测一下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3。写作类。创造性活动也离不开模仿。写作训练通过模仿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我经常让学生仿照课文中典型段落或整篇课文,说或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此外,我还常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写作训练。例如:我们学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进行这样一个训练,如果菲利普夫妇见到的于勒是一个西装革履、腰缠万贯的有钱的人家时,他们将会怎样对待他?题目布置之后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只要有一滴水、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
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林。”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产生丰富的联想,启发学生运用头脑中记忆表象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