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推动襄阳市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建议

推动襄阳市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建议

来源:测品娱乐
推动襄阳市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建议

摘要:有序稳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是我国的基本战略,安全高效发展光伏是全面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重点就襄阳市10千伏及以下分布式光伏接入及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其给襄阳配电网带来的挑战及机遇,并就如何推动襄阳市分布式光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襄阳市;分布式光伏;发展;建议 一、襄阳市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发展概况 1.1集中式光伏

截至2021年12月底,襄阳市新能源装机容量为237.24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113万千瓦,占新能源装机总量的47.63%,占电源总装机量的18.85%。

目前,襄阳市共有集中式光伏电站24个,均接入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2021年总发电量已达到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45%。

襄阳市2022—2023年新增电源项目共计新增装机容量217.5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装机126万千瓦,占新增装机容量的比例为57.93%,预计全部接入后每年将新增光伏发电量9亿千瓦时。

1.2分布式光伏

目前襄阳市分布式光伏均为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2014年1月至今接入共计45户,容量为273兆瓦。其中2017年、2018年、2021年接入的光伏户数均超过1000户,接入总容量均超过30兆瓦。

2015-2017年光伏接入的户数和容量均为正增长,在2017年达到峰值;2018年光伏接入的户数和容量开始下降,2019-2020年出现大幅负增长;2021年接入户数与容量开始逐步回升。

2017年,是襄阳市光伏产业的第一轮爆发期,在国家的扶持下,光伏上网电价享受补贴,当年接入的光伏户数和容量均为历史年最高。2019-2020年,光伏补贴不断下调,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光伏产业进入低谷期,两年光伏累计接入户数与2018年相当,累计接入容量仅为2018年的44%。2021年,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清洁能源,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上行业成本大幅下降,光伏产业进入第二轮爆发期,光伏接入户数再次大幅度增加,接入容量也开始逐步回升。

二、襄阳市10千伏及以下分布式光伏分布情况

襄阳市企业屋顶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占比最大,达到57.4%;居民接入容量占比次之,达到30.9%;医院、学校、居委会等及事业单位屋顶接入容量占比仅为11.7%。

枣阳市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接处,属于风光带,光照充足,光资源丰富,报装的居民光伏较多,所接光伏户数位居全市第一,达到1763户,容量达到492千瓦。

开发区包含东津新区、高新区,含有汽车工业园等大型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屋顶光伏较多,辖区内所接光伏总容量75091千瓦,位居全市第一,接入企业屋顶光伏户数为42户,企业光伏装接总容量高达71703千瓦。

从接入用户类型来看,襄城、枣阳主要以居民光伏接入为主,其容量占比均高于60%;开发区、樊城区、宜城市以企业屋顶光伏接入为主,其容量占比均高于60%,其中开发区甚至达到95.4%;襄州区、老河口市、保康县、南漳县、谷城县的居民、企业、及事业单位屋顶光伏接入比较均衡。

三、分布式光伏给襄阳电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1整体发展较为稳定,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襄阳市分布式光伏接入量及发电量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居民光伏整体发展态势均衡,即使在疫情期间接入容量仅仅出现了小幅下降。目前枣阳市、襄城区、宜城市、谷城县、老河口市等地区均具备大量待开发的企业屋顶光伏资源,

各区域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的屋顶资源尚有大量富余,分布式光伏发展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3.2节能减排效果凸显,有效推动“双碳”落地

截至2022年4月底,襄阳市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总计77805万千瓦时,上网电量65670万千瓦时,上网电量占比达到84.4%,相当于节约了7656万吨燃煤,减少了6349万吨碳粉尘以及700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对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及生态做出了重要贡献。

3.3经济效益良好,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襄阳市437个扶贫电站累计发电量达到13114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29万千瓦时,上网电量占比高达99.05%,上网电费累计6118.35万元,国家补助资金累计1012.4万元。

3.4调峰作用逐步展现,降低农网建设成本

襄阳市农村区域目前共有7台配变接有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在台区负载率30%-80%之间。这些配变台区光伏出力高峰期(9:00-15:00)与农村区域大部分生产用电时间相重合,有效降低了台区所接用户的生产负荷影响,间接解决了该部分用户可能产生的业扩报装需求,节省了部分农网建设投资。

3.5关联设备范围扩大,配电网面临新挑战

截至2022年4月底,襄阳市分布式光伏接入已涉及变电站194个,10千伏线路754条,台区3797个。但是有2%的线路及台区在最大负荷下无法就地消纳所接入的光伏出力。另外,2021年还有95个接有光伏的台区出现了过电压,133个台区因为低压侧接有单相光伏导致三相电压不平衡。

尽管该数量目前较小,但随着整县光伏的推进、光伏建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该比例可能会明显上升。当分布式光伏无法就地消纳时,可能会导致电网设备发生反向重过载,也会对电网潮流造成影响。同时,在低压光伏接入时如不进行负荷及电压的验算,可能造成台区三相不平衡及过电压情况出现。

四、建议

4.1合理调配系统资源,助力电网消纳裕度提升

针对分布式光伏出现的上送、三相不平衡、过电压等问题,及时开展专题研究,充分调动电网现有资源,通过改变联络线运行方式、分支切改、配变轮换等方式,挖掘现有设备潜力,提升就地消纳能力,避免对设备造成损伤,降低其对配电网的负面影响。

4.2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襄阳电网安全稳定

加强枣阳市、谷城县等工业大县的光伏、储能宣传工作,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合理利用其空间资源和富余资金,通过光伏+储能的方式,降低自身用电成本,减轻电网承载压力,参与发电市场化交易,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共同维护襄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4.3深挖数据增值服务,助力新兴产业综合能源服务

充分发挥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新型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感知优势,通过对光伏运行数据的动态监测,试点开展光伏运营监测、运维管理、交互策略优化等业务,依托公司企业级数字平台的优势,以数据优势驱动新兴产业发展。

4.4统筹区域能源发展,助力整县光伏建设快速推进

应用“网上电网”等可视化平台,结合配电网“网格”供区范围,统筹开展“整县光伏”接入方案制定。优先开展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光伏接入容量校核工作,对必要设备开展提前轮换工作;主动对接业主单位,协助优化整体接入方案,避免项目无序建设,助力“整县光伏”细致规划、有序推进,网企双赢。

4.5提升并网服务水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做好一站式全流程免费服务,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高接入响应速率,快速消除设备卡口,实现“应接尽接,应并尽并”;深化应

用“新能源云”“网上国网”平台,构建分布式光伏并网全流程、数字化服务体系,实现业务线上办理,透明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婵娟,李士峰,张涛.探析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展优化举措[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1,11(9):23-24.

[2]詹天津,谢玉荣.国内分布式光伏发展形势分析及思考[J].华电技术,2021,43(12):60-65.

作者介绍:

邱怡(1992.08.08-);女;湖北省谷城县;汉族;研究生;工程师;规划专责;电力市场预测;国网襄阳供电公司经济技术研究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