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10.13546/j.cnki.tjyjc.2019.20.012
--------------决策参考
/~~——~~—
区域经济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陈同峰、陈珂'李凯u,肖扬1b
(1.沈阳农业大学a.经济管理学院;b.信息工程学院,沈阳110866;2.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文章构建绿色转型的评价体系,并以辽宁省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5年,辽宁省
绿色GDP增长速度相对传统GDP呈上升趋势。2011年,绿色GDP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传统GDP。辽宁省经济绿 色转型整体向好,总指数从2001年的0.256增加到2007年的0.436,然后又下滑到2010年0.365,2015年上升到 0.598。从分项指标看,增长模式和绿色转型深度权重较大,分别为0.362和0.24,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影响因 素,绿色转型难易程度、速度、效率指标,各自所占比重较小,但也是影响转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绿色GDP;区域经济;绿色转型;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2019)20-0059-04
的省份之一。但是,2015年辽宁省GDP增长率仅有3%,
〇引言
“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确立了全球绿色经 济发展的基本框架,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 家率先推行发展绿色经济,成果卓有成效m。新兴经济体 也积极向绿色经济转遛,研究适应我国的绿色的理论
与实践问题。国内学者薛珑(2012)从绿色经济效率、绿色 资源环境、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四个角度构建 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121。李佐军(2012)提出 表1 第三次转型的主题内容,是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 的有机结合即既要实现转型又要实现发展|31。曾 贤刚等(2014)从经济转型有效性、资源利用绿 色度和进步与福祉的实现度三个方面进行考 量|41。姚西龙等(2013F1提出我国工业在高速增
长的同时伴随着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及创新性 不足的问题,如何提高工业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水平是实 现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51。陈群等(2017)提出提高建筑业 绿色水平推进福建省经济发展绿色转型w。本文以辽宁省 为研究对象,绿色GDP作为投入指标,并且借鉴徐美和刘 春腊(2015)m的区域经济转型度研究方法,对辽宁省 2001 — 2015年的经济绿色转型进行评价与分析。1
1.1
项目绿色GDP核算
自然资源、环境类
耗损数据、年度GDP
2016年第一季度GDP负增长,反映出“重工业、靠大投资、 靠产能扩张”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进行绿色转型 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铸造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并进的绿 色发展模式。因此,选择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剖析辽宁省 绿色GDP的演进规律,揭示经济绿色转型存在的问题,对 实现经济绿色、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见表1。
数据来源
数据细则及来源
《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 统计年鉴》《中国国土资源年鉴》《中国环境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辽宁省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深度、效率、 绿色转型指标体系 转型速度、
难易程度、增长模式变化构建及评价
2研究方法
2.1 绿色GDP核算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绿色经济核算进行了 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国 外研究成果主要代表有净国民福利、净经济福利、生态服 务、SEEA等理论与方法;国内学术界紧跟国际形势,结合 我国基本国情,从福利、资源环境等角度对绿色GDP核算 体系展开研究:绿色GDP=传统GDP-自然资源耗减价值- 环境污染价值。
自然资源消耗是指生产消耗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其中 虚增部分应该扣除掉;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是衡量地区生产过 程中耗费的环境价值,主要通过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与处
区域概况、数据来源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辽宁省行政辖区包括14个地级市,土地面积为14.8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382万(2015年数据),GDP总量为 2.87万亿元,财政收人为2199.3亿元,是工业门类较齐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3123)
作者简介:陈同峰(1986—),男,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
(通讯作者)陈珂(1972—),女,山西临汾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 李凯(1980—),男,安徽宿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
统计与决策2019年第20期•总第536期
59
{W^WWj
分另lj为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理成本的乘积来进行核算,废弃物的排放数量主要通过《中 国环境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以及其他环境统计资料, 排污价格从国家和辽宁省地区的《污染排放征收标准》中 获取。由于部分污染数据或者相关年份部分数据缺失,本 文用既有指标进行粗略估算或者采用插值法进行补缺。
其中,max不,与min
(2)确定绿色转型单项指标的权重
本文采用熵权法更为客观地对区域经济绿色转型进行定量评价。具体方法为:
1-H % = —
i=i
2.2绿色转型评价模型构建
2.2.1
区域经济绿色转型评价内涵
其
本文主要考虑绿色转型速度、绿色转型的深度、绿色 转型效率、绿色转型的难易程度和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变化 中:
,
人=会
,以
_’
5个方面。
h
tJ
(1)
绿色转型速度,是衡量区域经济绿色转型重要分
2,“.,n;i= l,2,\".,m;j=l,2,”-n); w,.为^指标的权重,//,.
项指标和衡量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通过
为第 < 个指标的熵,并假定当A =〇时& 1% =0。绿色GDP增长率、人均绿色GDP增长率进行测度,其中绿 (3) 计算经济转型度指数
色GDP增长率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来。
在测度经济绿色转型指数时,采用综合评价法,其处
(2)
绿色转型深度,衡量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产业结
理模型为:构变动情况和重要产业领域的深人和细化程度,主要通过 产业就业结构变动情况和第一、二、三产业对绿色经济贡 1=1
献的比重变动来衡量。就业结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统计 (4) 评价标准建立
牟鉴和相关统计资料获取,第一、二、三产业对绿色经济贡 参照徐美和刘春腊(2015)171的研究成果,将经济绿色 献的比重可以通过各自产业对绿色GDP增加的经济附加 转型评价结果分为5个等级,如表2所示。
值来进行核算。
表2 区域经济绿色转型评价标准(3)
绿色转型效率,是衡量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 等级
分级标准绿色转型标准评价范围
强
(均值+标准差,+«)(0.446,+ 〇〇]分项指标,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产值 较强(均值+0.5标准差,均值+标准差]
(0.369,0.446]比重变动情况。通过査阅文献发现一般衡量绿色效益或 中(均值,均值+0.5标准差,)(0.306,0.369]者效率的主要方式是考量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变动较弱(均值-0.5标准差,均值](0.268,0.306]弱
(-»,均值-0.5标准差]
(-〇〇,0.268]
情况,往往采用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年比重变化率等 指标来进行衡量,相关指标可以施加绿色因素,更加科学 合理地测度绿色转型效率。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
绿色转型难度程度,反映促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
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力。测度 3.1辽宁省绿色GDP核算
影响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指标,主要包括 根据绿色GDP核算公式,计算得到2001—2015年辽宁 单位绿色省绿色GDP,表3显示2015年辽宁省传统GDP比2001年增 GDP能耗变动比重、区域发展创新能力、科技教 加了5.7倍,但是本地区的绿色GDP增加了5.8倍。2010年
育投人、外贸依存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传统GDP是2001年的3.7倍,但是2010年的绿色GDP仅仅
(5) 增长模式变化,可以测度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选
2001年的2.7倍,这反映了 2001—2010年期间为非绿色发
择正确与否,本文主要探讨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情况,因
展模式。2011—2015年绿色GDP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传统
此主要选择科技进步对绿色GDP的贡献率,区域科技支
GDP增长速度,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差距持续在缩
出情况、单位绿色GDP能耗、外贸情况(外贸情况相对复
小。这也反映了辽宁省在经济转型中贯穿绿色可持续发
杂,本文只考虑外贸依存度)等基础指标,以更好地衡量转 展模式,逐步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并得到较好的实施效果。
变方式情况下的绿色转型变化情况。这些指标的数值可 表3
辽宁省2001—2015年绿色GDP核算结果(单位:亿元>通过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得到。项目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2.2绿色经济转型评价模型和标准体系建立
传统GDP50335458600266728047930411113668(1)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数据的标准化
绿色GDP42584527486652726086679878169129
项目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因为缺乏相应的参考评价标准,本文只研究经济绿色 传统GDP15212184572222624846270222862628700转型的动态变化,为增强研究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数据可比 绿色GDP
9901
11483
13918
160
18759
21555
24508
性,首先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3.2辽宁省绿色转型总体影响因素
指
。
\"max - mmXit 11依据熵值法计算出绿色转型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maxXit-Xit
下页表4显示,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 -,<,为逆指标
重最大是增长模式变化分项指标,为0.362,是推进辽宁省 经济绿色转型的主要动力,也是辽宁省在进一步推进经济
60 统计与决策2019年第20期.总第536期
表4 分项指标
权重0.13
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评价指标权霣
基础指标
X,绿色GDP年增长率
0.369)属于较强的绿色转型发展。2008—2012年分别为
权重0.0460.0520.0320.0270.0310.0780.0380.0160.0500.0160.0140.0620.0160.0630.0750.0220.0560.0540.0600.0590.133
0.1
0.415、0.376、0.365、0.375、0.399,小于 2007 年的 0.436,此 阶段总体绿色转型有所下降,主要是2008为应对金融危 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并不明显。(3)绿色转型发展增强 阶段(2013—2015年),2013—2015年的绿色转型指数分 别为:0.414、0.452、0.598,绿色转型能力逐渐增强,从图1 可以看出,此阶段的绿色GDP增长速度逐年大于传统
GDP的增长速度,即使在2015年传统GDP增长速率仅为
转型速度
1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长率
X,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率
兄第一产业对绿色GDP的贡献率&第二产业对绿色GDP的贡献率
绿色
转型深度
0.24
1第三产业对绿色GDP的贡献率
X7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X«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X9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X,。第一产业年比重变化率
3%,而绿色GDP增长速率为13.7%,反映辽宁地区的绿色 增长能力逐渐变强。
转型效率
0.092X„第二产业年比重变化率
父,2第三产业年比重变化率兄3科技进步对绿色GDP贡献率
Xl4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Xl5单位绿色GDP能耗
绿色转型难易程度
0.176
科教支出占GDP比重
Xl7城镇化水平年增长率
Xl8农村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
增长模式变化
0.362
比重增长率
X,,城市GDP比重变化率
女vvvvvvvvvvww
年份
图1 2001 —2015年经济绿色转型总体评价
劳动生产力指数变化情况
X21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
4.2各分项指标转型态势分析 4.2.1经济绿色转型速度
2001—2015年,辽宁经济绿色转型速度整体形势逐 渐加快,绿色转型速度由2001年的0.212跃升到2015年 的1.123,如图2所示。辽宁省传统GDP由2001年的5033 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8700亿元,增长5.7倍。2001— 2011年,传统GDP增长率整体趋势逐年增加,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直至2015年受国内外环 境影响,增长速度仅为3%;但是在2001—2015年间绿色
GDP增长5.8倍,超过了传统GDP的增长,且在2011年绿
绿色转型的重点关注方向。其次,绿色转型深度和绿色转 型的难易程度分项指标权重分别为0.24和0.176。2015 年辽宁省的GDP增长速度仅为3%,所以辽宁省应进一步 统筹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增加绿色科技投人、以及第一、二 产业链的长度和大力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减轻辽宁省的 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和突破现有的发展瓶颈。经济绿色转 型速度和绿色转型效率分项指标权重分别为〇.丨3和 0.092,所占比重较小。由此说明,辽宁省地区经济绿色转 型速度和效率不是很高,应改变现有的发展模式,提高地 区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加速转型和提高转型效率,走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低碳的发展道路。
从表4中可以发现,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增长率X2,、第三产业对绿色GDP的贡献率X*、单位绿色
GDP能耗年变化率X,5、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X14、第三产
色GDP增长速率首次超过传统GDP。
1123
O9S21^l^0业年比重变化X,2等多项基础指标权重值均大于0.5,是影 响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反映辽宁省再进 一步增强绿色可持续发展,可通过发展高科技、高端制造、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低碳发展等手段和措施,推动区域经 济的绿色转型。4
讨论
4.2.2绿色转型深度分析
2001—2015年,辽宁经济绿色转型深度数值缓慢上 升且有所波动,从2001年的0.326上升到2008年的
4.1转型发展整体分析
图1显示2001—2015年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情况,大 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绿色转型较弱阶段(2001— 2003年),该阶段的绿色转型效果较弱,但是整体趋势向 好,2001年为0.256,处于弱转型阶段;2002年、2003年分 别为0.279和0.2,处于较弱转型阶段。(2)高度波动变化 阶段(2004—2012年),2004年为0.325,发展到绿色转型中 等水平,2005—2007 年分别为 0.378、0.398、0.436 (大于
数据可以看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逐年增加,而且第一、 二、三产业的GDP增加值对绿色GDP的贡献比较大,可以 看出其经济转型纵深向绿色发展不断深入。4.2.3经济绿色转型效率
2001—2015年,辽宁省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效率波动
统计与决策2019年第20期•总第536期
年份
图2 2001—2015年经济绿色转型速度
0.451,然后又跌到2009的0.376,之后持续上升到2015年 的0.576。转型在经济各领域不断纵深发展,如下页图3
61
重逐年增加、高端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较快, 都反映了在此期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情况。
0.1
0
〜cp
vv
V# vvvvvvvv
年份
图3 2001 —2015年经济绿色转型深度
年份
较大,如图4所示。绿色转型效率由2001年的0.376增加 到2003年的0.4,然后2004年降低到0.415,直至2011年 达到0.536,超过2003年的水平;2011—2015年绿色转型 效率逐年提高增加到2015年的0.682。三次产业的绿色 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GDP占当年绿色GDP的比重、
5
结论
图6 2001—2015年经济绿色转型增长模式转变
本文系统阐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内涵,并建立了评 价标准。经济绿色转型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绿色经济转型 速度、转型深度、转型效率、转型难易程度和增长模式变化 5个方面,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得到辽宁省在 2001—2015年度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
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5个分项指标中选取21个基础 指标,构建区域经济转型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综 合评价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发现高端制造业与蒿
年份
图4 2001—2015年经济绿色转型效率
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单位绿色 GDP能耗、外贸依存度等方面是影响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 重要因素。
辽宁省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程度不断深化,从2014年 起相对于2001年现已进人强势绿色转型阶段,但转型指 数仍不是很高,仅略高于高转型水平的最低值0.446,经 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较明显,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分项 指标看,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速度发展较快,深度逐渐加 深,效率不断提高,难易程度逐渐改善,增长模式逐渐优 化。其中经济模式变化分项指标在辽宁省经济绿色转型 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最大,是促进辽宁省经济转型和绿 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转型深度分项指标以及绿色 转型难易程度分项指标;相对而言,转型速度和效率指标 的权重较小。
参考文献:
4.2.4经济绿色转型难易程度分析
2001—2015年,辽宁省地区经济绿色转型的难易程 度由较难逐渐向较容易过度(指数越大转型难度越小,指
数越小转型难度越大),难易程度指数由2001年的0.378 上升到2015年的0.678,其中2009年难度有增加趋势, 2010年以后,这一难度呈明显下降态势,如图5所示。这 与辽宁省产业结构和自然、社会因素关系密切,辽宁省是 典型工业综合区域,产业结构单一,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顺利向绿色转型,必须要经 历转型的阵痛期。所以,辽宁省要发展和升级优势产业, 全面追求绿色发展的循环经济,降低单位绿色GDP能耗, 加大对高科技的投入,依赖科技进步促进辽宁省经济绿色 转型发展。
[1] 诸大健.从“里约+ 20”看绿色经济新理念和新趋势[J].中国人
口 •资源与环境,2012,(3).
[2] 薛珑.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18).
眛0.3
[3] 李佐军.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M].北京:党校出版社,
0.2丨 0.1
2012.
[4] 曾贤刚,毕瑞亨.绿色经济发展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J].环境科
0 :------------------------------------年份
学学报,2014,(12).
[5] 姚西龙,牛冲槐,刘佳.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与我国工业经济的转型
图5 2001—2015年经济绿色转型难易程度
效率研究[JI.中国科技论坛,2013,(2).
[6] 陈群,柳S辉,蔡彬清,陈哲.福建经济发展绿色转型:推进装配式
4.2.5经济绿色转型增长模式分析
从2001 —2015年数值上看,辽宁省对经济绿色转型 模型不断调整优化,如图6所示,转型指数在波动中略有 上升,区域发展模式逐渐优化。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农 村第二、三产值比重逐年增加、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
建筑发展[J].福建论坛,2017,⑴.
[7] 徐美,刘春腊.区域经济转型度的内涵及其评价—
以湘西地区为
例[J].自然资》学报,2015,(10).
(责任编辑/易永生}
62 统计与决策2019年第20期•总第5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