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方案审
查及相关监控要点
监理对方案的审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方案应编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方面)是否齐全? 2、 方案中设计计算的公式,取值是否规范和正确?
3、 方案中脚手架搭设的措施方法是否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 4、 方案是否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下面就对上述四个方面中具体审查内容要求做个说明。
一、 方案应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脚手架搭设方案应当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即: 1、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2、 方案设计(总的搭设意图与部署安排)。 3、 设计计算。
4、 架体主要构件的搭设技术措施和构造要求。 5、 脚手架验收,使用安全及管理。
6、 方案必附的相关附图,其中缺任何一项都应补上。
①、 施工方提交的方案必须附上报审表,而且应该有编制人、审核
人和施工方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否则无效。 ②、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的内容应该讲明脚手架的总体布局安排,
应该有脚手架搭设采用的方式(开口型、一字型还是全封闭性),采用的主要材料应该确定立杆的纵距、横距和步距;架
设的高度以及连墙杆斜撑等其他构件的布设安排。
③、 搭设的技术措施方法和构造要求。这部分的内容应该讲明搭设
的步骤安排,先立什么杆后立什么杆?连墙杆如何搭设,刚性接头的处理方法,主节点的搭设要求是什么?钢管接长的方法和接头点位置间距如何安排?扣件的开口方向?斜撑布置的间距?扣件螺杆的扭矩力如何控制?脚手架采用对接还是搭接?等等?
④、 设计计算。审查、设计计算主要审查三部分内容:第一计算和
验算是不是规范高度的5项内容,即是否有:1、从横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调和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2、是否有立杆稳定性计算;3、是否有连墙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计算;4、是否有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5、是否有构件变形(挠度)验算。第二、计算公式是否正确?第三、标准值选用是否正确(如:钢管的强度设计值为F=205N/mm2 ;钢管(Φ48)的截面面积为4.cm2 ,截面模量为5.08cm2 ,等)。 ⑤、 脚手架的验收、使用、管理及安全。审查这部分内容时,主要
看是否满足规范管理要求,有无相关责任制?有无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管理措施方法?有无相关的安全措施要求等。 ⑥、 脚手架的相关附图。如果附图中没有架体的立面、剖面图,没
有构件连接方法的大墙样图,没有杆件接头位置以及与主节点的关系图,则应要求施工方予以补充完善。 二、 脚手架的搭设是否满足构造要求?
规范明确的构造要求主要包括下列内容,监理可根据这些要求逐一对照审查:
①、 50M以下脚手架无论连强件按二步三跨,还是三步二跨设
置,其立杆纵距不得﹥2M,横距不﹥1.4M;
②、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③、 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错开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
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若采用搭接,则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米;
④、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150mm ; ⑤、 每层立杆底都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小于
2跨、厚度不小于50mm 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⑥、 脚手架底部应设纵横扫地杆(距底座上皮200mm 处)底座
不在同一地面高度时,高低差不得大于1米; ⑦、 脚手架底层步距(第一步)不应大于2米;
⑧、 立杆顶端应高出女儿墙上皮1米,高出檐口上皮1.5米; ⑨、 连强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
300mm ,从底层第一步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连强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高程(并不大于4米);
⑩、 架体下方设门洞通道时,门洞两侧立杆应为杆; ⑪、 单排脚手架应设剪力撑,双排脚手架应设剪力撑和斜撑
(斜撑与地面的夹角为45度—60度之间);
⑫、 高度在24米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应在外侧立面整个
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
⑬、 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应设置横向斜撑,24
米以上时,除转角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⑭、 人行斜道或运输斜道的脚手板上,每隔250—300mm 设置
一根防滑木条。 三、 设计技术审查。
方案审查的第三部就是计算审查,审查是无需重复计算,主要审查重点是:查必须计算(验算)的五大内容是否有遗漏?计算公式和标准值的取用是否正确规范?小横杆的受力是否按简支梁受弯构件计算?纵向水平杆是否按三跨连续梁计算?是否只有公式只有结果而无计算过程和计算式?(若无计算式和计算过程,则应补充完善)。为了帮助对设计计算的审查,将一些计算规划和标准值的规定例举如下,以供审查参考: 1、 荷载组合规则:
①、 计算纵向、横向水平杆强度与变形时,荷载组合应该是;
“永久荷载+施工均布活荷载”。 ②、 计算立杆稳定时,荷载组合有两种情况: a、 不考虑风荷载时为“永久荷载+施工均布活荷载” b、 考虑风荷载时为“永久荷载+0.85(施工均布荷载+风荷载)” ③、 计算连墙件承载力时:
a、 单排架为:风荷载+3.0KN b、 双排架为:风荷载+5.0KN
④、 竹片脚手板的自然标准值为0.35KN/m2 。(木脚手板相同) 钢脚手板自然标准值为0.3KN/m2 ;
⑤ 、 装修脚手架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为2KN/m2 ,结构脚手架施 工均布荷载标准值为3KN/cm2 。
2、 永久荷载分项余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如永
久荷载计算值G1=1.2(0.038+0.09);活荷载计算值G1=1.4(0.9)其中0.038和0.09为钢管和脚手板的自重,0.9为活载标准值,1.2和1.4分别分项系数。 3、 扣件底座承载力设计值
①、 对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为3.2; ②、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为8; ③、 底座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为40;
④、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不大于65N﹒M; 4、 受弯构件的允许挠度。
① 脚手板纵横向水平杆允许挠度规定为1/150或10mm; ② 悬挑受弯杆允许挠度为1/400; 5、 立杆段轴向力设计值N
①、 不组合风荷载时,N=1.2(NG1K=NG2K)+1.4ΣNQK ②、 组合风荷载时,N=1.2(NG1K+NG2K)+0.85×1.4ΣNQK;
其中1.2和1.4为荷载分项系数。
6、 钢管的截面特征
①、 Φ48钢管,壁厚3.5mm,截面积A=4.,惯性矩I=12.19,
截面模量W=5.08,回转半径I=1.58,每米重量=3.84kg。 ②、 Φ51mm钢管(略)
7、 长细比及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①、 双排立杆允许长细比(入)为210,单排为230; ②、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为0.4;
③、 单根立杆所占区域的扩展面积约0.26m2 四、 方案是否满足强制性标准要求。
方案审查的第四步就是看强制性标准是否在方案中有所体现和强调,脚手架搭设的技术措施,搭设的构造要求和脚手架维护使用及安全管理方面,都应该体现出强制性标准要求,为便于对照审查,将有关强制性标准(均为JGJ130—2001规范中,使用的)条文原文列出如下:以供对照审查。
1、 脚手架使用的钢管严禁打孔;
2、 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横距和连墙杆
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横距、连墙杆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
且严禁拆除(注:主节点一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
平杆、三杆紧扣的扣接点)
4、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部接头必须采用
对接扣件连接。
5、 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杆,连墙杆
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米。 6、 对高度24米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
建筑物可靠连接。(注:刚性连墙件—采用钢管扣件或预埋件组成的连墙件)
7、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8、 高度在24米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
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力撑,并由下至上连续设置。 9、 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10、 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
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11、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
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12、 严禁将Φ48与Φ51的钢管混合使用。
13、 剪力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横水平杆同步搭设。 14、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步作业。 15、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
数层拆除后在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果高差大于两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16、 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17、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纹变形的严禁使用,
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专业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18、 作业层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
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9、 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①、 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②、 连墙件。
五、 脚手架安全性评价。 1、 安全评价。
如果脚手架按规范搭设、规范管理架体的安全确有保证,即便发生施工荷载的零星变异,较大风力和恶劣天气情况下,仍会处于安全状态,其原因是:
①、 JGJ130—2001规范,不仅是通过严格计算和实验的结果,
不仅结合了我国北方和南方数百家施工现场的经验总结,而且还参照了英国、日本等外国通行标准。
②、 在取值上也保留了一定的富裕和储备。如:扣件自重的标
准是按平均值的双倍标准差确定的;均布荷载标准值(3KN/m2)在国外通行标准中也属最高取值;Q235A级钢的强度设计值f=250N/mm2是对一般结构进行可靠分析确定的,故安全度有保证。
③、 立杆稳定性计算公式,虽在表达形式上是对单根立杆的稳
定计算,单实质上是对脚手架结构的整体稳定计算。 2、 最不利分析。
①、 脚手架安全的最大问题是稳定性,如果因某种原因造成架
体失稳,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体失稳,一种是局部失稳,一般情况下整体失稳是脚手架的主要破坏形式。 ②、 当脚手架以相等的步距、纵距和横距搭设,连墙件的间距
设置也是均应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只有当脚手架呈现出内外立杆与横向水平杆组成的横向框架沿垂直主体结构方向有大波鼓曲现象时,才可能出现整体失稳,因此整体失稳破坏的根源在于连墙杆,如果无均匀布置的连墙件,整体失稳的可能性增大,如果连墙件布设不均匀(或中途随意拆除)间距偏差过大,局部失稳可能性增大。 3、 结论意见
架体的安全关键在于连墙件的设置,不仅要按规定要求设置,而且要严防施工过程中随意拆除或调整间距,除此外,脚手架下面的地基碾压与夯实,纵向扫地杆的设置,底层第一步横杆高度的控制纵向水平杆水平度的控制,使用过程中大风暴雨天气后的检查与沉降观测以及保持地面积水的清除等等不利因素,也应成为监理人员安全监控的重点。
六、 悬挑式钢管脚手架和悬挂式吊兰作业
1、 如果高层施工选用悬挑式扣件钢管脚手架方案时,除
按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方案审查相关内容审查外,还应该增加水平悬挑梁的设计计算和工字钢后部锚固钢筋计算(即选用多大钢筋?应力计算是否满足要求),同时应附上工字钢后部锚固的大洋详图。 2、 如果工程外墙装饰选用了高处悬挑式吊兰作业时,监
理则应对吊兰方案进行审查,在资料上应审查下列内容:
①、 产品出厂鉴定书及合格证; ②、 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
③、 审查和验证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安全操作资质证
明;
④、 安全管理要求中应指明:作业区下方设置警戒区有
醒目标志和专人监管,硬件检查应着重下列内容: A、 悬挑机构是否有足够的配重和固定? B、 配重力矩与前倾力矩的比值应大于2; C、 钢丝绳、工作绳和安全绳是否同说明书一致? D、 限位止档安装是否正确?
E、 焊缝是否开裂?螺栓是否松动?机构件是否变
形?板底、栏板、护栏是否符合要求?
F、 安全锁是否在标定有限期内?穿绳性能是否良
好?
G、 电气系统是否有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作业人员
是否穿绝缘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