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氏家谱资料汇编下
柏氏家谱资料汇编下 第七节、本支渊源
达县赵家乡(清风乡)柏氏始祖,远朔之为楚望公后裔,近朔之为贵生(应生)之后也!吾祖望公,其父衍庆,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因从珂兵乱,避难来楚,徙居衡州铁炉门。楚望公,字天赐,号下嘏亭县学生。宋太祖开宝五年(西元972年)壬申正月十六辰时生,公三龄,父母见背,赖邻妇姜氏抚成人。年方十五,姜氏卒。公于延堂娶欧氏,楚望公稍长,由衡再徒宁,始居廷塘,后迁湖南永州府宁远上东乡桐木塘而生二子,长敦化,次敦瑞。时公寒微,愤读书,四十如庠,举乡饮大宝。享寿七十有七,卒于宋仁宗庆历八年﹙西元1048年﹚戊子八月二十七日寅时。安葬桐木塘乌龙。化分居松柏岗,瑞公守故土而生章公。章生坦,坦生滔与图。因回禄而移居西乡漯塘下,即今之里塘尾也。滔生灿,灿生袖,袖迁下茂源而生义。义生林与森,林生春与贵,森生福。福生子二,长应奎,次应生。应奎、应生于元泰定间迁祁阳,应奎已立宅祁阳,更名荣福。应生即迁至零陵福田洞阿公山,即湖南永州府零陵县福里地﹙福田洞﹚(今湖南零陵区福田乡棉花地村)。更名贵生(森).
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争,十室九空,天府之壤,田地荒芜,始祖发春与堂兄弟亮春、朋春、爱春、桂春积极回应康熙鼓励移民之诏,于康熙三年间一同入川。
入川后,发春定居于达县(绥定)赵家乡(清风乡)沙坝村毛家溪老屋院。入川四年,发春及朱氏先后病故。发春葬于沙坝庙湾,朱氏葬于高石坎。发春后人在此繁衍生殖,人口达二千余之众。桂春及胡氏定居肖家坡。尔后明金迁于马家斜石盘干拱桥,元清、元道迁达县映山乡柏家坝,将其祖先桂春坟迁入映山,胡氏坟留肖家坡。
发春生三子,世泰、世巍、世纯。世泰、世巍、世纯本居一处,后因人口众多,故世泰定居于关家沟,世巍定居沙坝朝门院,三子世纯好唱戏,不愿留
川,回湖南老家,后因户籍原因被迫再度入川,并带回家族狮子及乐器,定居肖家浜(熊家湾)。世泰世巍世纯合议率柏氏子孙集资修建家庙于踏水桥南头小屋坝上供奉祖先,后迁至庙坡上,名曰南溪庙,现仍供有家族狮子。世纯第六代子孙开达于柏家山建柏家祠堂,永祭祖先,功载千秋。
第八节、慎终追远
始祖衍庆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鹅颈塘,因从珂兵乱,避难来楚,徙居衡州铁炉门。
华氏不详
衍庆之子楚望,字天赐,号下嘏亭县学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壬申正月十六辰时生,公三龄,父母见背,赖邻妇姜氏抚成人。年方十五,姜氏卒。公于延堂娶欧氏,后迁上东乡桐木塘而生二子,长敦化,次敦瑞。时公寒微,愤读书,四十如庠,举乡饮大宝。享寿七十有七,卒于宋仁宗庆历八年戊子八月二十七日寅时。安葬桐木塘乌龙。
欧氏,县城人,闺讳贞女,宋太祖开宝七年甲戌二月二十七日申时生,卒于宋仁宗庆历四年甲申五月十八时,七十有一。葬桐木塘狮子露牙中坟辰山。
第一代敦瑞字尊玉。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十二月十三日丑时生,宋神宗元丰三年庚辰八月十五日卒。八十有二。
张氏大阳洞人,闺讳辰秀,宋真宗咸平六年癸卯三月初七卯时生,宋哲宗元佑二年丁卯七月二十九日已时卒,八十有五。
第二代章字德秀,号锦庵。宋仁宗天圣四年丙寅正月十六日辰时生,宋哲宗元符三年庚辰八月十五日卒。七十有五。
杨氏闺讳雪娥,宋仁宗天佑六年戊辰五月五日已时生,宋哲宗绍兴二年已亥十月二十七日子时卒,六十有八。
第三代坦字以平。宋英宗治平二年已巳四月二十九巳时生,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六月二十七巳时卒,八十有四。
雷氏下坠人,闺讳玉贞,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戊二月十八日巳时生,宋高宗绍兴十六年丙寅九月十三日午时卒,七十有七。
滔邑庠生。字延顺。宋哲宗元佑六年辛未十一月十四日巳时生,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四月十三子时卒,六十有八。
房氏闺讳晚女,白土人,宋哲宗元佑九年甲戌七月十六午时生,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八月二十九子时卒,六十有二。
第五代日灿字君亮,邑庠生。宋徽宗重和元年戊戌十一月十九日巳时生,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七月十八子时卒,六十有九。
杨氏闺讳五贞,宋徽宗重和二年庚子五月初八子时生,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六月十七子时卒。六十有二。
第六代希袖武庠生,字生春,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癸酉六月十五巳时生,宋宁宗嘉定七年甲戊四月十九日酉时卒。六十有二。
王氏闺讳下坠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五乙亥六月十九巳时生,宋宁宗嘉定九年丙子八月二十四日丑时卒。
第七代文义字制事,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九月十七寅时生,宋理宗宝佑五年丁己七月二十四卒,七十有二。
罗氏,闺讳玉贞,新田人,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二月十九亥时生,宋理宗淳佑十年庚卯十一月十五日巳时卒,六十有一。
第八代汝森字盛斋。宋宝庆元年已酉五月初五戌时生,元至元七年丙戌十月二十四巳时卒,六十有二。
贺氏,闺讳宋绍定元年戊子十月二十七子时生,元至元十一年庚寅八月十四巳时卒,
第九代允福字如海,元至大元年戊申十一月十九日子时生,元泰定四年丁卯二月初八前往祁阳。
蒋氏闺讳行八娘,元延佑二年乙卯六月十三日子时生。
第十代应生﹙贵生贵森﹚元至顺壬申年五月十八日巳时生,初时由宁远迁祁阳,因家贫,迁湖南零陵福田洞,今湖南零陵区福田乡﹙福田洞﹚棉花地村十二队,十四队
夏龙氏,闺讳元顺帝六年卯寅七月十三日子时生,明永乐十二年甲午四月十八日申时卒。七十有八。
第十一代兴隆明洪武六年癸丑三月十六子时生,宣德二年丁未六月十一午时卒。五十有七。
诸氏闺讳明洪武六年癸丑三月十六日生,正统四年己未七月初八寅时卒。六十有七。
第十二代仲禄明洪武二十八年甲戌正月十五寅时生,成化三年丁亥五月初八丑时卒,七十有三。
雷氏闺讳明建文元年己卯八月十三辰时生,成化十年甲午七月十三申时卒,七十有六,
第十三代壬二郎生卒失考, 第十四代长兴
第十五代永春明成化元年乙酉七月十二日卯时生,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卯时卒。五十有六。
李氏成化二年丙戌七月二十三辰时生,嘉靖二十一年壬寅正月二十日申时卒。
第十六代志达生卒失考 第十七代继生卒失考, 第十八代延训生卒失考
第十九代惟安生卒失考
第二十代友善湖南零陵区福田乡﹙福田洞﹚棉花地村十二队,十四队。 第二十一代发春入川定居于达县(绥定)赵家乡(清风乡)沙坝村毛家溪老屋院
第二十二代世纯 第二十三代柏大年 第二十四代柏芝江 第二十五代柏?﹙单名﹚ 第二十六代 第二十七代 第二十八代 第二十九代 第三十代 第三十一代 第三十二代 第三十三代 …
第十节、敦仁堂柏氏移民史
崇明柏姓,早在元代,就有著名的人物。据元至正《昆山郡志》卷五以及明正德《崇明县重修志》卷七记载,元代海运万户刘必显的赘婿柏良辅(1271-1310),号南山,以海运功,任职忠显校尉、松江所千户(中华书局出版的《元
人传记资料索引》第四册第二O一九页人物条目误作\"薛良辅\")。今据存世的崇明《柏氏宗谱》(道光癸巳岁孟冬月镌竣、瀛洲东沙永丰古里碧山书屋太史第梓行发阅)记载,柏姓,\"先世始居北地中州之陈留郡\"。宋时,柏万春随高宗南渡,居住金陵(江宁府上元县尽节乡)大柏村,成为\"河南省始迁江南省之祖\"。柏万春的十四世孙柏洪七,迁居句容柏冈。柏洪七(一世)的玄孙柏应科从\"江南之句容迁于崇,遂家海乡,迄(柏)谦凡五世,不绝如缕。族人之居于崇者,不过四、五家\"(柏谦《柏氏宗谱序》)。五世柏应科、柏士龙等均被尊为\"金陵始迁崇明之祖\"。
柏谦系出\"永丰沙正支\",为\"应科公\"玄孙,第九世。祖居\"老永丰沙湾港镇西\",\"茔葬享沙倪沈状,在东小溟界蒋宅西南角\"。父亲柏萃(1668~1739),字叙山(县志作\"聚三\"),号芦村,\"少孤,奉母孝,常熟陶正靖纪其事\",康熙三十五年中秀才,\"定居城内之吴家弄\",\"经营阡陌\",筑日兴之圩,造永丰之宅\"。敕封文林郎,赠儒林郎,崇明沈探花为他撰《墓志铭》。母亲吴氏(1669~1752)。柏谦(1697-1765),字蕴皋(一作\"蕴高\"、\"韫皋\"),号东皋(又作\"撝庵\"),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四月二十八日,他\"师事同邑孝廉李杜诗\",康熙五十四年,年十九,\"补博士弟子员\"(考中秀才),雍正元年,年二十七,补廪、拔贡,雍正二年,顺天乡试中举,雍正八年考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起士,雍正十一年授翰林院编修,雍正十三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元年为福建正考官,乾隆三年为福建乡试副考官,又曾任《一统志》馆、武英殿经史馆、《明史纲目》馆的\"纂修\",乾隆十二年迁居常熟车子巷,在虞山游文书院任主讲,卒于乾隆三十年八月初六日,享年六十九岁,柏谦与子柏济(崇明县志中作\"柏云\")均卒葬虞山之麓。柏谦弟子有何忠相、魏兆昌等百余人。传记资料见诸《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281\"、常熟邵齐焘《玉芝堂文集》卷五《翰林院编修柏东皋先生行状》(《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二十六《词臣十二》引),以及《清秘述闻》、《清代履历档案全编》第二卷第三四四页、嘉庆《太仓州志》卷三十八《人物、文学》、《瀛洲诗钞》卷三、光绪《崇明县志》卷十一等。
第十一节、大冶柏氏景贤公支
(第一字为良器公31世)景瑞映崇元,柏廷大吾春;芳祖成道福,光际遇昌兴;黄石柏氏景员公支(此公与景贤公是堂兄弟)景干谅朝选,名逢会占春;克长可世之,期祥文绍兴;两支合修新订派行家声继前经,定许扶邦国,万代建
奇勋*大冶柏氏各庄门行政地址(原行政区划)以下诸庄为景贤公的后代四棵乡钟山村柏家老屋(谱称梧桐庄)分迁祖崇凤,崇贵兄弟)四棵乡宝山村柏家新屋(谱称螺蛳庄)清康熙年间分迁祖卜圣,魁山,士备兄弟四棵乡鹏程村柏家细屋(谱称荣华庄)清乾隆年间分迁祖光荣,光华兄弟罗桥乡王太村饶家湾(位于牛角山南麓)清同治年间分迁祖际适,及共和国初年兴字辈兄弟下陆区萧家铺乡老下陆村下陆湾(位于五宝山北麓)分迁祖末年英字辈兄弟下陆区东方山乡卫王村马家堰(与大冶罗桥交界处)共和国八十年代分迁祖才字辈以下为景员公的后代黄石市石灰窑;原村址在上窑至胜阳港,枫叶山一带有屋宇,山场,田地(黄石市志记载,民间有罗山柏地张家湖之说)。现子孙散居黄石城区各地
天水柏氏小宗大冶谱世系 (1)良器 (2)俨固叔和 (3)尚禄 (4)掩潜钦 (5)琮瑾瑞意善缉
(6)大宏秦泰国召仲兢霓赞 (7)思明思守万九伯用绪七岑宝
(8)审中隐中器龄耆锦荣贵千五义敷义博
(9)汝修灼(或作钧)绍融绍真绍宇本仁本季本广本步贞节子云子通济三 (10)岖岐岘峒杞枢静元省全义礼希贤沔四 (11)齐富贵永吉奎壁良济二济三万全 (12)在宗扶元章忠宏秦滔存本 (13)武伶镛敕穆仲绩位致仕
(14)正期会国钦宏庆云铨 (15)琳远延钥孟仪槐 (16)宗振极玩湛智立 (17)立尚质洪炬 (18)轩德施
(19)永思珉本植衍缁允维 (20)璞宗海制疆元德道建
(21)胜一胜二胜四中行俪日敬日远 (22)冰郎南星 (23)茂二时显广 (24)源一源二正德缙 (25)清一鼎传明产亿 (26)成二洪高佑祯 (27)荣昌晟革 (28)万派偃
(29)巍一诚德存德祈
(30)贤文贤智贤忠贤信时用时兴
(31)应显政亮祥景贤(衍大冶)景员(衍黄石) 第十二节、各地分布情况及字辈排行:
1,云南玉溪柏姓有很多人,而在昆明却很少,
2,凌云阁,显祖柏文连。江西南昌老家是江苏扬州市。现在想修族谱不在扬州找不到同修的,排辈是,绍,引,发,机,长,朝,承,宗,有,光,乐,是,唯(有的是音)
3,江苏盐城大崔庄安徽滁州辽宁葫芦岛济南的柏家人
4,济南济阳姓柏的人好象以前是从河北枣强县和山西红铜县搬来的,辈分是永光宗绪方圣慧\\燕义长在\\红秀乃甲\\元天二泰
5,国禄世学福永万常盛德安荣守成宪 明新启廷泽敬忠茂同居传家庆子科
6,河北临西县那边现用辈份有\"庆.继.学.天.恩.勇.\"等.祖上柏名讳仁在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桐迁入至今已传二十几世,祖上\"仁义礼智信正大光明\"九兄弟分迁各地应该属实!前些年还派人去山西寻过根族谱都是一样的!同姓在河南.山西.安徽..都有分布!辽宁也人丁兴旺!黑龙江的.祖籍是山东省莱无县.后来到辽宁宽殿.在后来到黑龙江五常县.排的是-向.春.庆.树.井.
7,江西南昌的,是朝,承,宗,有,光,乐,是,唯。
8,安徽合肥市这种小城里姓柏的多多少少都能扯上关系.安徽寿县一带据说关系最近,人丁也最旺.家谱排法是:培/植/元/良…
9,江苏徐州新沂辽宁兴城柏家坟安徽广德山东泰安的柏姓人,大概百余人吧。
10,柏姓,是个古老而尊贵的姓氏,可惜散落全国,无统一族谱。陕西西安安区灵沼乡冯籍村,族谱上留在清朝,自应(起、守)排下来分别为光(卜)、夫、自、文、世、可、景、生、宗、焕、承、维、绍,至此。全村共3700多口人,其中三分之二姓
11,辽宁兴城柏家坟,那里曾经全是姓柏的,只有几家外姓人,
12,河南省商城县,估计那里柏姓人可能有上千号人,前,在当地是大户人家.知道的辈分有:国家治富功卿尚秀曾文之方友仁则厚修德必功.,(可能有错字)。有前修订的族谱,经过、等,听说现仅存3套。
13,湖北竹山县记得如下:金、*、正、兴、尚(上)、元、忠*后面就记不清了,也没人续排。,。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柏杨,他是辽宁人,据他说他与我们那里的\"忠\"字辈是一个辈份,
14,河北临西县先祖是明出从山西洪桐县迁徙至此,当时有亲叔白弟兄九人,仁仪礼智信正大光明,其中有一人留在老家,其余弟兄八人分别迁往全国各地,河北临西县这支是柏仁,现有二十多世,有全部祖谱
15,山西洪桐县,有5-6千柏姓人
16,河北临西县柏庄.先祖是明初从山西洪桐县迁徙至此:柏姓人口千余人 17,姓柏的族谱有点乱,字辈都有很多版本。祖先是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入川的,原籍是有湖南永州府祁阳县,现在的地名不一样。
18,安徽泗县,有柏姓近万人,先祖是明初从山西洪桐县迁徙至此,现有清道光和光绪两本家谱,
19,湖北襄樊的是在明朝的时候从河南迁过来的.辈份依次是:印尚从君子文明盛世仁宜培植德修万年
20,广西阳朔衍楚敦采熙汉日希文桓如嗣志添埔世宗道惟文武智永翠挺梓栖超加泰运方钦振承先定有常朝廷登善任佑启庆明良
21湖南宁远县柏家坪镇柏家村楚敦章坦滔日希文汝允应添德法绍永志维仁义万世时荣华富贵泰运益兴振承先定贤良徴庸延上士佑启北祯祥蔚箤钟英秀星云焕堂谟酋长济美源远庆同昌
第十三节、应生公位下徙外嗣孙(不含徙川)
永林公十五世尚权子方义徙广西,十世时祯友奇徙祁阳梅溪,十七世宏亮、四崽徙广西,十六世方矩二子巨集韬、巨集略徙广西。十六世方德(大德)十岁
徙广西柳州,十六世方荣不知去向。十四世大蔚四子迁居牛塘坪。十四世大彩后裔与汝林公房合修家谱。
永澄公二十世久华徙广西。
永福公方远嗣孙十八代宗槐之子可大葬广西双连墟,其子久广十八代宗梁三子可均葬江永县桃川洞冷水铺。承礼原住永州府,去向不明,二十代久春、久轩葬广西黄冕行,略有传,十九代可琳徙广西。
友庆公十七世巨集友、巨集清、巨集耀赴道州,今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