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
腾>>
重新翻开这本有关狼的故事,狼的智慧无不让人折服。作者是在用一种无上尊崇和向往的情感讲述草原马背上的民族所敬仰的动物——狼——在自然界中用智慧和力量为自己夺得一席之地的生活智慧。 再次回读《狼图腾》,我又从中得到了新的领悟。狼图腾是草原民族所信仰的图腾。关于他们,生活在不同于农耕文明盛行的地域里,从原始到今天,渐渐成为一方霸主。在生存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无疑是生活的胜利者,而他们却从不会抱怨少雨的干旱和让蚊虫滋生的雨季,也绝不会说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秘密就在这个民族信仰的图腾——狼。
作者姜戎1946年生于北京,23岁时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 城。在当知青的11年里,生活在草原上的他,知悉蒙古人民生存处世之道的同时,还在与狼的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明白了马背上的人民成为霸主的原因。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种种经历最终成为了创作纪实小说《狼图腾》的灵感来源。
<<狼图腾>>这本书讲的是北京知青陈阵,自愿到内蒙古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在草原上,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但故事主要还是以狼为主题,由几十个有连贯的“狼故事”构成。整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以及草原人对狼的爱与恨,还有腾格里对草原狼的眷顾。狼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一整天都不动,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不会动它。等到天黑,黄羊在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不抓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这样也就会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亮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憋涨了,狼找到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簸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狼就会轻易把黄羊抓住。狼的这种耐力不是任何人都有的,只有足够的淡定才有可能成大器,在找到机会之前能耐得住寂寞。狼的这种精神很让我敬佩,成功前的等待是无尽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长时间的等待并不一定就会成功。以前我认为狼是很凶残的动物,看了书中写到的母狼因为狼崽被人掏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事情才发现我错的比较离谱。狼与狼之间存在的友爱亲情比我们想象都要深得多。狼是一种很团结的动物。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狼的每一步走的都是非常有计划的,他们从来不打无准备的战,这一点在草原狼
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进行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狼的这些作战精神都让我很赞赏。其实人也是一样的,生活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有狼一样的精神,在做事之前要想好每一步,使每一步都走的非常稳,有计划的行动会让你成功的机会更大一些。有时候我觉得人其实不如狼,狼与狼之间不会因为一点点利益问题就斗得你死我活,不管什么事都无法破坏它们双方之间的合作,而人呢只要一个第三者从中随便挑拨一下就有可能会让两个好朋友一下子变成仇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因为人的私心太大。
读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与狼之间的差距,人学会了狼的作战策略,人学会了狼的对地理条件的利用,人能学会狼的智慧却永远也学不会狼之间的团结,学不会狼与狼之间的友爱亲情,因为人做不到像狼那样的“无私”,可以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利益面前人还是不能真正的完全做到没有私心,这就是人与狼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