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地方依恋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_以富阳龙门为例

地方依恋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_以富阳龙门为例

来源:测品娱乐
ECOLOGICALECONOMY

地方依恋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以富阳龙门为例

项文惠

(1.浙江工业大学

2.浙江工业大学3.浙江工业大学

1,2

王伟

1,2

任飞

3

旅游与休闲研究中心,浙江

之江学院,浙江

杭州310024;

杭州310024;杭州310032)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摘要:以富阳龙门为研究案例,基于地方依恋概念,设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旅游开发

态度,探讨了地方依恋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依赖(A)、地方认同(B)与居民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态度(C)存在正相关关系;(2)地方认同(B)比地方依赖(A)更能影响居民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态度(C)。对此,本文从地方依赖、地方认同和旅游开发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居民的古村落满意度,更有效地推动旅游开发。关键词: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

StudyonTourismDevelopmentofAncientVillagesfromPlace

AttachmentPerspective:ACaseStudyofFuyangLongmen

XIANGWenhui1,2,WANGWei1,2,RENFei3

(1.ResearchCenterofLeisure&Tourism,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310024,China;

2.ZhijiangCollege,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310024,China;

3.CollegeofFinance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HangzhouZhejiang310032,China)Abstract:Basedontheconceptofplaceattachment,aquestionnaireisdesignedinthispaperandFuyangLongmenischosenasthestudycase.Thepaperstatisticallyanalyzestheresidents'senseinancientvillagesofplacedependence,placeidentityaswellastheirattitudetowardstourismdevelopment.Therelationshipbetweenplaceattachmentandtourismdevelopmentisalsodis-cussed.Theresultshowsthatthereisa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placedependence,placeidentityandresidents'attitudeto-wardstourismdevelopment;comparedwithplacedependence,placeidentityplaysamoreimportantroleininfluencingresidents'attitudetowardstourismdevelopment.Finally,fromthreeperspectivesofplacedependence,placeidentityandtourismdevelop-ment,thepaperputsforthsomesuggestionsinordertoimprovethesatisfactionofancientvillageresidentsandpromotemoreeffi-cientlythetourismdevelopment.

Keywords:ancientvillage;residents;placeattachment;tourismdevelopment

我国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皖南黟县西递、宏村为代表。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就参与主体、收益对象而言,兼及、社区、外来资本、当地居民;就经营模式、管理机制而言,包括外来介入、内生自主;就影响效应、持续发展而言,牵涉居民生活、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周边环境整治等,而和谐处理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似乎已经成为关乎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关键之一。为了顺利地开发古村落,同时消弭居民可能对旅游开发的抵触不满,一般通过文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手段、居住条件改善的行政手段、旅游收益分配的经济手段获取居民认同,而很少从古村落居民与居住环境、情感关系角度解读其对旅游开发的态度。本文拟以地方依恋为切入点,考察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探

寻既符合旅游持续发展又满足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途径。

1文献概述

“某些地方与人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依赖关,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客观现象。该现象由段(Tuan)系”

于1974年第一个观察到并提出恋地情结(topophilia)概念

[1]

。之后的1978年,瑞弗(Relph)提出地方感知

(senseofplace)概念[2]。赖特(Wright)首创敬地情结(geopiety)一词,用于表示人对自然界和地理空间产生的敬重之情

[3]

。19年,威廉姆和罗根布克(Williams&

Roggenbuck)提出地方依恋(placeattachment)概念[4]。随后,威廉姆等又提出地方依恋的理论框架,认为地方依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Y5080081)

作者简介:项文惠(19~),男,浙江杭州人,硕士,教授,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99

产业观察ECOLOGICALINDUSTRYWATCH

人家、百步遗踪、山色水声、乡野田园等景点,是国家级4A级旅游区。

恋由地方认同(placeidentity)与地方依赖(placedepend-ence)两个维度组成,其中地方依赖是人与地方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恋,而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并设计了地方依恋量表,用于测量个人与户外游憩地的情感联结关系

[5]

2.2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古村落居民的基本信息,突出了出生地、居住时间、家庭收入等调查的内容;第二部分是调查的重点,借鉴威廉姆等地方依恋的研究框架,结合古村落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的10个陈述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由“完全同意”、“同意”、“不同意不反对”、“反对”、“强烈反对”序列一次赋分1~5分;同时设计了调查居民对旅游开发态度的8个陈述句,同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由“非常重要”、“重要”、“无所谓”、“不重要”、“很不重要”序列一次赋分1~5分。2010年初对龙门古村落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和访谈,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整理后获有效问卷276份,回收率92%。

。这种人地之间的特殊依赖关系即地方依恋在游憩领

域为研究者所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后期以后成为西方游憩、休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研究中,理论方面涉及其概念、维度、影响因素、产生过程等,并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中,如国家公园、自然遗产地、户外游憩地甚至包括居住环境等。首次以游憩为角度开展研究的地方依恋概念被引入我国在2006年,黄向等讨论了地方和地方依恋的概念及其发展,介绍了西方地方依恋研究的最新进展,构建了地方依恋理论体系的CDEEM研究框架

[6]

。唐文跃等通过设计量表测量、构建结构方程

[7]

模型,实证研究了皖南西递、宏村、南屏三个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样本描述与统计

统计显示,84.4%的被调查居民出生于龙门本地,其

2研究方法

2.1研究案例

本文以富阳龙门为研究对象。龙门位于杭州富阳城南18公里,面积2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因东汉名士严子陵“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之赞誉而得名。北宋初年,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第20世孙孙忠率孙氏族人回迁龙门以后,从此定居。龙门保存有100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尤以义门、旧厅、慎修堂、山乐堂最具特色。其旅游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5年投资近2亿元,建设基础设施,整治周边环境,完成保护与利用龙门古建筑群的一期工程,并按功能分区布局,策划了古镇溯源、深巷幽居、老街乡情、义门流芳、孙氏大宗、砚池夜月、溪畔

表1

地方依赖(A)

A1这个村比其他地方更适合居住A2这个村的周边环境很不错A3这个村的生活设施很完善A4十分满意现有的居住条件A5十分满意现有的居住面积

地方认同(B)

B1为这个村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而自豪

B2这个村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和谐B3很喜欢与左邻右舍相交往

B4外出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马上想起这个村

B5从来没有打算搬出这个村

4223.944.210.931.211.610.93..311.6

中55.8%在古村落居住达20年以上,他们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或个体经商,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务农、打工和经商,分别占23.2%、24.6%、18.1%,而旅游从业人员仅占0.7%,家庭收入由参与旅游获得为0。这些信息除比较客观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是了解龙门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和旅游开发态度的背景。

3.2信度与效度分析

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为测量指标。分析显示,第二部分即18个陈述句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0,说明问卷有较好的内在信度,结构良好。

居民地方依恋调查统计(%)

同意

不同意不反对

反对

强烈反对

完全同意

30.427.516.713.815.2

39.135.53744.226.8

15.920.331.226.839.1

2.95.811.610.97.2

23.219.623.916.714.5

21.736.227.537.724.6

7.215.22.226.123.9

5.85.12.28.75.8

200ECOLOGICALECONOMY

表2

旅游开发态度调查统计(%)

非常重要

C1为旅游开发把这个村确定为4A级旅游区C2为旅游开发整治周边环境、建设基础设施C3把古建筑开发成旅游景点、策划民俗活动

C4需要继续进行旅游开发C5把旅游交旅游公司统一开发、管理C6对旅游开发承担的义务和获得的收益C7旅游开发对个人的生活和家庭的收入C8为保持正常的生活和良好的民风而控制游客人数

20.322.51615.211.613.84.329

重要13.814.516.719.618.817.49.49.4

无所谓162113.814.513.811.614.517.4

不重要32.624.6292126.823.223.910.9

很不重要22.517.424.629.72934.147.833.3

采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测量效度,一般要求所测单项与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分析显示,第二部分相关系数在0.335~0.3之间,除了某些单项与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之外,其余均达到上述区间,即显著水平,说明问卷结构效度较高。

0.762,且因t检验的p=0.00<0.01,说明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据实地调查,尽管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生活的影响,居民对古村落的功能性依赖已明显减弱,表现出对总体环境尤其是现有生活设施的失望,但当为旅游开发而整治周边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仅42%的居民表示不重要甚至很不重要,说明在改善居住条件前提下,居民可以居住古村落,并支持旅游开发。同时,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性依恋相当强烈,65.2%的居民对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倍感自豪。说明尊重居民情感,必将促进旅游开发。

3.3变量相关性分析

对地方依赖、地方认同、旅游开发态度相关性分析,三个变量的取值分别为:地方依赖=1/5*

(A1i+A2i+A3i

(B1i+

+A4i+A5i),i=1,2,…,276;地方认同=1/5*

B2i+B3i+B4i+B5i),i=1,2,…,276;旅游开发态度=1/8*

(C1i+C2i+C3i+C4i+C5i+C6i+C7i+C8i),i=1,2,

3.4变量的对比分析

对地方依赖、地方认同两个变量的取值均值分析,检验对于旅游开发态度的影响哪一个更加重要。设μ1、μ2分别为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的取值均值,在大样本条件下,按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函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由于该组数据属于配对样本,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表4、表5)。

提出假设:H0∶μ1-μ2=0,即两个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H1∶μ1-μ2≠0,即拒绝原假设,两个变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这是一个双尾检验问题。

…,276。

提出假设:H0:r=0,即三个变量相关系数为0;H1:r≠0,即三个变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拒绝原假设。

由于样本N=276>30,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函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作相关性以及相关系数(Spearman)分析(表3)。

表3

Spearman的rho

相关系数

地方依赖

Sig.(双侧)

N相关系数

地方认同

Sig.(双侧)

N

旅游开发

态度

关系数Sig.(双侧)

N

相关性及相关系数分析

地方依赖1.000.276

.696*

地方认同

.696*

旅游开发态度

.727*.000276

.762*

表4

均值

地方依赖地方认同

2.98333.237

变量对比统计

N276276

标准差.812901.02532

均值的标准方差

.043.06172

.0002761.000.276

.762*

.000276

.727*

.0002761.000.277

均值

标准差

.000276

.000276

表5变量对比检验

成对差分均值的标准方差

差分的95%置信区间下限

t

dfSig.(双侧)

**.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由表3可知,在0.01置信区间下,三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地方依赖与旅游开发态度的正相关系数为0.727,地方认同与旅游开发态度的正相关系数为

地方依赖

—地方认同

-.55362.48530

.02921-.61113-.49612-18.952275.000

201

产业观察ECOLOGICALINDUSTRYWATCH

如在改建老房时尊重居民对古建筑风格、外观、体量、高度、色彩、材料的选择,给予部分自主权。其三,旅游开——提升生活质量。重新调整旅游开发社会博弈结构的发—

对立和相关利益分配的失衡。作为旅游开发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应按适当比例,将收益用于古村落公共设施建设、福利条件改善;策划更合理的游览路线,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设计旅游服务项目,引导居民参与其中的表演和服务,从中得到实惠。作为居民,应利用、加工出售现有的条件开展多种经营,如开办“农家乐”

土特产等。作为,除在、资金上支持旅游开发,应尽可能保证旅游开发过程和利益的相对公正,增加居民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由表4、表5可知,在0.01置信区间下,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μ1为2.9833,μ2为3.2370,且因t检验的p=0.00<0.01,说明地方认同比地方依赖更能影响居民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态度。原因一方面基于居民共同的记忆、传统的积累,另一方面因为村落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左邻右舍可以互相串门、彼此来往,仅4.4%的居民反对和强烈反对互相交往。

4结论与讨论

结论一,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组成,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强于对古村落的功能依赖,表明情感因素在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包括旅游开发中有着比功能因素更加重要的影响。

结论二,地方依赖尤其是地方认同将影响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要求在旅游开发时除继续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外,更应关注居民情感上对古村落的依恋。

结论三,就目前研究成果看,对古村落居民生活方式原真性问题的涉及较少

[8]

注:

①1991年,浙江省公布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镇,龙门,故本文将其界定为“古村落”。为“龙门村”

参考文献:

[1]TuanYF.Topophilia:astudyofenvironmentalperception,atti-tudesandvalues[M].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Inc,1974:260.

[2]RelphE.Placeandplacelessness[M].London:PionLimited,

1976:156.

[3]约翰斯顿RJ.人文地理学词典[M].柴彦威,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4:737,266.

[4]WilliamsDR,RoggenbuckJW.Measuringplaceattachment:

somepreliminaryresults[R].ProceedingofNRPASymposiumon19.LeisureResearch,SanAntonio,TX,

[5]WilliamsDR,PattersonME,RoggenbuckJW.Beyondthecom-moditymetaphor:examiningemotionalandsymbolicattachmenttoplace[J].LeisureSciences,1992,14:29-46.

[6]黄向,保继刚,GeoffreyW.场所依赖(placeattachment):

.旅游学刊,2006,21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9):19~24.

[7]唐文跃,等.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

———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J].旅游学刊,2008,23(10):87~92.

[8]李文兵.国内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8,6(3):69~72.

[9]孙文浩.勿“东施效颦”———浅析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

.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暨2008国原住民搬迁问题[C]

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地区会议论文集,2008:81~88.[10]李昕,柴琳.遗产保护中与居民利益博弈关系的经济学

——以江南水乡城镇为例[C].世界遗产保护·杭州分析—

论坛暨2008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亚太地区会议论文集,2008:73~80.

,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是深化古村

落旅游开发研究的一种尝试,但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对古村落居民旅游开发态度的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强化地方依恋的视角提出措施。——改善居住条件。龙门在旅游开发时已其一,地方依赖—

充分认识到原生态文化的重要性,故未采取全球许多国家曾经或者现在仍轻率地移植美国以及后来IUCN采用的“排除人类影响”的理念和做法,为崇尚“荒野地”的美和真

[9]

,而大量搬迁古村落居民。但要强化居民对古村落

的功能性依赖,必须在周边环境、生活设施、厨卫条件、居住面积上满足居民需要,而使居民乐意继续生活在古村——尊重居民情感。古村落、古建筑中。其二,地方认同—

[10]

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熟人社会”。情感是维系和传

承古村落的重要因素,故应利用多种手段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尤其是年轻居民了解古村落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激发居民的古村落自豪感,形成爱护古村落、古建筑的自觉性;组织各种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倡导古村落原生态文化的集体记忆,加强内部的凝聚力;有效调节并弘扬居民间融洽的邻里关系、淳朴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区;考虑和尊重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2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