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卷试卷的答案金太阳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语 文 先行 题 (分数分 时间分钟)
温馨提示信息:答案全部写下在答题纸上,写下在试卷上的不能罚球。 一、积累运用(29分)
1.念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下适当的汉字。(3 分后)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 )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yù( )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xiè( )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节录朱自清《背影》)
2.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葺,如今已翻修完。整座庙宇看起来古色古香庄重,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适逢节假日,大街两旁的店铺,就可以顾客盈门,营生葱茏。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3.以下句子,没语病的一句就是( )(2分后) a.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b.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c.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d.为了避免相似事故的出现,学校实行了很多安全措施。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撷取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时最独特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镜头,抒写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c.《出师表》中,诸葛亮用悔过的言辞向刘禅明确提出开业圣听到、勤度、亲贤远佞的建议。
d.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为八句,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颔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于。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下面对诗的内容认知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2分后)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于\"写下了作者遭到贬谪时间之短。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MD224CH,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a.“凄凉地\"一词富有感情色彩,表现出作者贬谪生活的痛苦。 b.诗的颈联富于哲理,涵盖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出作者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d.全诗慷慨激昂、感情洒脱,蕴藏哲理,具备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7. 语文综合性学习。(6分)
莫言概述:莫言(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出生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 自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兴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繁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颇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下的就是一出出来出现在
山东临沂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就是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第一位本土作家赢得此项大奖。
莫言作品:著有《红高粱》(张艺谋成名电影《红高粱》原著)、《檀香刑》、《生死疲劳》、《透明的红萝卜》、《四十一炮》、《酒国》等。
获奖评价:他较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融合在一起。
(1)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与辉煌,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体育强国;我国gdp排名世界第二,说明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预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崛起。请你用精美的语言给他发个短信表示祝贺。(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2分)
(2)有人评析,他作品里存有水浒英雄的随和、农村土地的纯朴、土匪强盗的野性,除了魔幻、完整甚至无知。恳请你根据文学语感挑选出以下句子跟莫言作品不相符的一项:( )(2分后)
a.一百多亩的野高粱,风一吹,呼啦啦地响。 b.一青莲脖子,咕嘟咕嘟灌下一碗绿茶。 c.纤纤柳丝,轻轻抚着溪边小石桥。
d.他光着头,穿着个细长的大裆棉裤,凉拌馒头就着大葱。
(3)莫言曾到宁海广德寺游览,寺内宝塔是古建筑,夜晚明月朗照,古塔玲珑,佛光普照,游人香客,善良男女,呈现一片古典又现代的繁华景象。莫言当即为宝塔撰写一对联,上联:明月辉映玲珑塔;请你对出下联: (2分) 8.古诗文口诀(10分后)
(1)《孔孟论学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句是: , 。
(3)《秋词》中表现作者对待秋天不同于古人态度的句子是 , 。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塞外雄浑壮观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
(5)在上,许多代表高度关注民生,借予唐代了不起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两句诗“ , ”抒发了老百姓“居者存有其屋”的较好心愿。 二、阅读理解(41分)
写作下面的文言文,顺利完成9~13小题。 (13分后)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存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比涅船,从口入。初极穴,才通在人。立义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山峦起伏,屋舍摇身一变,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虏例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来,得其船,便牵向路,时时志之。及郡下,旨太守,说道如此。太守即为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爱好者,不何所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屋舍摇身一变 摇身一变: (2)阡陌交通 交通: (3)便要还家 要: (4)乃不知有汉 乃: 10.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后)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近的一个成语就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2分) 12.从选段中可以窥见陶渊明所向往的就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2分后) 13.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写作下面三个文段,然后答题(15分后) (二) [甲]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乙]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丙]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选自《晋祠》)
14.(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词语就是:________、________; (丙)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4分) 15.(丙)段方框细细的依次插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就是( )(2分后) a.挑 偃 挺 拧 b.横 偃 劲 扭 c.放 犹 劲 抖 d.斜 犹 挺 捏
16.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7.《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筹钱白杨树去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学方法,生动地写下了烈日下柳树的“病态”;(丙)段在了解左抖柏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明方法,形象地写下了它低而“抖”的特点。(3分后)
18.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丙)段是描写与________相结合,而(乙)段则是比较单一的自然环境描写。(2分)
19.对三段文字描绘一棵的目的与促进作用认知恰当的一项就是:( )(2分后)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墨 封 线
a.(甲)、(乙)两段是为了体现树的精神,(丙)段是为了突出树的`形态特征。 b.(甲)、(乙)两段就是为了注重一棵的形态特征,(丙)段就是为了彰显一棵的精神。
c.(甲)段突出树的形态,(丙)段体现树的精神,(乙)段突出“烈日”之酷 d.(甲)段彰显一棵的精神,(丙)段注重一棵的精神,(乙)段注重“烈日”之酷。
(三)拔掉那颗蛀牙(13分) 她怨全家人。
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姐姐不吭气。她却哼:“凭什么?必须不就别后生我!”结果弄了踢。
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第一关在屋里。即使看电视,母亲也必须哼,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回去邻居们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见半夜。她就是个勇敢的女孩儿,勇敢至不能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进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敢使她回去念,念高中必须住校,仅喝茶一个月就要花掉好几十块。她说道:“我吃学校的饭,我自己洗洗,拎几个馒头,可以喝一个星期。”
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中考成绩下来,她就是市状元,回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震惊了。所有人都说道,看看人家,喝了三年干活馒头,照样上北大。
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予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出色的托福成绩托福至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震惊了――这就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至外国游学的呀。可是,她没回家回去,没给父母牵那个私欲的面子。现在,她就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睡了:就是吗?存有这么轻微吗?一向就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婉拒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打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听见她的声音去。叫做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大哭了,哀号着,大哭着怒骂着,叫做着父亲的名字:“二妞去电话了,二妞去电话了――”父亲抢夺过电话,叫做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来话去。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走了过来。声音落泪着,似的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摆了电话,她播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整天。她同意回国。
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无人知晓绝望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做了一声“妈!”。母亲大哭着,涂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多勇敢,以为不能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拉住她说道:“孩子,回去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了。
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除了那颗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欢乐。 20.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有何深刻含义?(4分) ①地位苦恼,滋长仇恨 ② ③ ④投资回报亲情,斩获欢乐
22. 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分后)
23.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3分)
三、文学创作(50分后) 24. 按照下列要求写作
生命的蜕变有如奔跑。蜕变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宽广时,你可以远眺路旁郡一道道风景;绵延回环时,你须走到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就是我们生命前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就是我们生命蜕变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像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就是另一件事情的打开。”走到一个个拐角,有如经历一次次修练。修练中我们赢得生活的智慧,赢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作文。
建议:(1)必须存有真情实感;(2)自的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字;(4)严禁剽窃、套作;(5)严禁发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颓 郁 屑 2、d 3、d 4、d 5、d 6、d
7.(1)(建议至少用一种修辞学,30字左右)略(2)(c )
(3)上联:明月辉映玲珑塔;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示例:佛光普照善良人 8(1)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乎(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大胜春朝(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下日圆(5)恩得广厦千万间,小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阅读理解
(一)9.(1)摇身一变: 整整齐齐的样子 (2)交通:互相通达(交叠相连) (3)要: 通“邀”,邀请 (4)乃:竟然
10.答题示例:村中人说(他)说道:“(这里的情况)不应该对外面的人讲起。” 11. 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
12.答题提示信息:紧紧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的生活,社会风尚”提问;或紧紧围绕“美丽富裕、和平安宁、民主自由欢乐、尊老爱幼、民风纯朴、热情好客”提问也
13.答题提示:开放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二)14(甲)力争上游,不折不挠(丙)古老,遒劲,造型奇特 15.a 16.b 17.象征,拟人,打比方 18.抒情 说明 19.d
(三)20.“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怨”,以及自己的痴呆、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告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必须“快乐”,就可以身心健康欢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上一点快乐,世界将显得更加幸福。
21.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2分);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2分) 22. 环境描绘,(1分后)图形一种清爽、平易近人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鞭叶,亲情再次重回(1分后)。(意思吻合即可)
23.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