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与策略
来源:测品娱乐
2014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学科园地 浅谈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与策略 潘玉 (浙江省新昌县文化馆,浙江新昌312500) 摘要:本文针对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群众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强调采用上下结合、区域联动的形式,从过 去单一、单向的配送模式向多渠道、双向互动的对接模式转变,着力构建文化设施网络,创新文化配送方式,倡导人 性化文化服务,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关键词:需求期盼;特征;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47—02 文化惠民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 但目前新昌县的公共文化产品无论在种类、数量、功能和质量 化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多方面 上,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需要尽快改变 的文化需求,让更多的群众来参与文化、创造文化、共享文化。因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此,文化馆要针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实现均等普 二是主体性。农民群众既是文化享受主体,又是文化创造主 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设计并提供形式多样、雅俗共赏的文化产 体,“群众文化群众办”是文化发展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群众 品与服务,既有面向大众的、民族的公共文化活动,又有面向外 文化主体意识已明显增强,已经不再喜欢那种“你来演、我来看” 来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对象化服务。 被动文化消费模式,而是希望亲自参与,自编自演自办。如新昌 一、群众文化需求的新期盼 农民“种文化”活动已走出一条“党政扶持、农民主体”的农村文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化建设新路子,农民从文化观众变成文化主角,真正喜爱上文 农村精神文化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来得迫切,呈现出求知、求 化。每年一届的农民文化节已成为农民自己的节El,大家自编、 美、求乐、求健康、求参与的多样化趋势。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 自导、自演的热闹场面不亚于专业文艺团队的演出。 个时期,农村精神文化需求大致有五个盼: 三是求知性。农村群众尤其是中青年希望通过参与培训、讲 一盼拥有设施完善的文化场地。近年来,我县大多数村虽然 座等文化活动来学习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掌握 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或老年活动室,但由于功能不全、配置不齐、 发家致富的本领。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因受教育程度较高表现 设施简陋,因而利用率普遍不高,所以群众希望上级配置音响、 出比其父辈更浓厚的文化气息,求知欲和上进心更强,不满足于 健身器材之类的文化设施,使文化活动中心成为群众休闲娱乐、 低层次的打工状态,希望有关部门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强身健体、读书学习的好去处。 四是群体性。随着社会公共意识和交流交往意愿的增强,群 二盼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从文化需求形式看,群众已 众越来越倾向于参加有助于沟通感情、切磋技艺的集体性文化 不满足于在家里看电视、搓麻将之类的大众化的文化消遣形式, 活动。如风靡城乡的排舞热、各种文体比赛、文化走亲等群体性 希望在户外开展参与性大、知识性广、娱乐性强的群体性文化活 活动,以最活跃、最生动、最具有吸引力、最易于为人们接受的方 动,如跳舞健身、休闲旅游、文化走亲等等已成时尚。 式,满足着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盼举办内容丰富的文化培训。随着农村自办文化活动的 三、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对策 举起,群众自发要求学跳健身舞、学唱越剧、学习书法、学习摄 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摆在文化馆面前的重要 影、学电脑的人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文化部门的专家老师下基层 任务和课题。文化馆必须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惠民”为 指导,帮助建立文艺团队。 宗旨,以“整合、提升、创新”为目标,从过去单一、单向的模式向 四盼组织供给对称的文化下乡。盼望文化部门到基层为农 多渠道、双向互动的模式转变,针对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 民群众送去喜闻乐见、符合农民口味的好戏、好电影、好看的书, 群众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采用上下结合、区域联动的形式,形 好的文艺节目演出,以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 五盼提供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群众希望多生产、多创作群 给体系。 众买得起、用得上的罔书报刊、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多推出一 一要构建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空间格局的 批贴近农村生活、适合农村演出、受到农民赞赏的文艺节目。 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导的公共投资的主要领域。要按照科学 二、群众文化需求的特征 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要求,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 群众文化需求是社会性需求,是成长性的需求。群众基本文 调发展,着力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标志性文 化需求主要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 化设施,建成以县级文化设施为龙头、乡镇文化设施为主干、村 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综观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求发展趋势,具 级(社区)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发挥其辐射、示 有四大特性: 范、带动效应。要整合资源,以文化礼堂建设为重点,结合社区文 一是多样性。从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公众已不满足“看看电 化建设,大力打造城区10分钟、村落3O分钟文化圈。实施“乡村 视、打打麻将”的低水平、单一层次的文化生活,而追求科技、教 戏园”、“文化走亲”、“群文之星”培育等扶持农民文化项目, 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 “送”、“种”结合,努力实现一县一节庆、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 247 学-',lq-园地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014--5 色。 二要注重场馆设施利用。对建好之后的馆舍或者文化设施 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服务。 四要创新文化配送服务。开展群众文化配送服务,是满足群 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文化惠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实事举 措。将传统的“上面送什么,下面看什么”变为“下面要什么,上面 演什么”。对此,应将文化“三下乡”活动范围扩大化、行动常态 最重要的是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让群众全面享受,真正受 益。作为文化馆自身要担负起这个责任,部门也要加强对该 方面的监督,要着眼于各类文化设施的功能定位,加大对文化设 施管理力量的配备,制定标准。同时,还要创新创新思路和手段, 探索管理和利用模式,为群众充分提供文化馆内基础设施、基础 项目和基本服务。 化、操作规范化、选配公益化,拟制定《公益性文艺演出配送服务 试行办法》。每年年初将全年计划的文化下基层项目和内容,与 乡镇、村(社区)等单位接洽,自主选择演出项目。使供、需演出的 要倡导人性化服务。要以免费开放为契机,提升公共文化 服务理念,创新文化工作服务机制,积极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 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服务质量上,文化馆 人员要树立“群众第一”的服务理念,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 题材和体裁更有针对性,以流动的形式把服务送到工厂企业、社 区乡村、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及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等,让他们也 感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王全吉,周航.浙江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 版社,2013(11). 更要有敬业奉献的品格,在服务中完善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延 伸服务内容,提升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效能。在服务时间上, 要充分考虑群众节假日、下班等广大群众享受文化的黄金时间, 提供全天候(全年无休日)服务,不断提高文化馆站的利用率。在 服务需求上,要针对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公众对文化的多 样性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点增加对外来 【2]杨志强.绍兴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创新研究[M].杭州:西泠印社出 版社,2013(12). (上接第246页)嵊州越剧戏迷联谊会迎春联欢会;赴三江街道 分解,落实工作责任,规定完成时限,有力地推进了各项目标任 务的全面完成。实践证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重在建设,贵在长 仙湖社区卧龙绿参与《・仙湖情》欢庆“五一”文艺晚会,一 场精彩的《花中君子》为晚会画上的句号;赴小弗折子戏演 出,送戏《九斤姑娘・相骂本》;串门沙园村给基层百姓送去《慈善 暖人间・爱心耀嵊州》义演活动,一场场经典越剧折子戏演出让 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了文化大餐;在中心广场举办“老少同台欢 聚重阳”文艺演出,与民同乐;第十二届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越 剧戏迷角越剧演唱活动,让袅袅越音萦绕剡湖,增添了浓浓节庆 氛围。 效。只有管理创新,到位,任务落实,才能实现和保障农民的 基本文化权益,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总之,剡湖街道初步构筑起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 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不但给普通百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精神享受,而且为构 建基本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提供了示范。 启示之六:管理创新是搞好公共文化建设的保障。通过实行 “分级管理,以村(社区)为主”的公共文化建设管理,建立文 化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公共文化建设目标 责任制和相关评价机制,坚持开展东海文化明珠、文化示范村、 文化示范社区的评选活动,从而初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 准化、均等化。又是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思想、策略、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全吉,周航.浙江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13. [2]杨志强.绍兴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创新研究[M].杭州:西泠印社出 版社,2013 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当作项目来实施,设定Iq标标准,进行任务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