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对方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程序可以暂停,但一旦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执行程序可以恢复。债权人在法定期限内向申请执行,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仍然有权进行执行,执行结果是合法有效的。
法律分析
1、如果对方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话,只能中止执行。等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话,可以恢复执行。
2、债权人已经在法定期限内向申请了执行的,不管过了多少时间,仍可以由进行执行,的执行仍是合法有效的。
拓展延伸
欠款人的强制执行是否存在时效期限?
欠款人的强制执行在法律上存在时效期限。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具体情况,时效期限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债权人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提起强制执行程序,以确保其权益得到保护。在中国法律中,强制执行的时效期限一般为两年,可以根据特殊情况延长至五年。如果债权人未在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强制执行,可能会导致其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欠款人的强制执行存在时效期限,债权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行使自己的权利。
结语
债权人在法定期限内向申请执行是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即使经过一段时间,仍可合法有效地进行执行。然而,如果对方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只能中止执行,等待对方有财产可供执行时再恢复执行。在强制执行中,债权人需要注意时效期限,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确保其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一十九条
经过财产调查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在申请执行人签字确认或者执行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经院长批准后,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依照前款规定终结执行后,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再次申请不受申请执行时效期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