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车祸提起诉讼应当按照下列原则确定管辖:1、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被告住所地是指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按照经常居住地确定住所地,经常居住地是指离开住所一年以上并在经常居住地居住满一年以上。2、侵权行为地,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结果发生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
一、我应该去哪起诉离婚
去哪个去起诉,当事人首先要确定的地区管辖权。我国对此的通行做法是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绝大多数民事案件,通常通常情况下,离婚诉讼也适用一般地域管辖。即,应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提起,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被告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被告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确定离婚诉讼的管辖,但是有些时候,这种做法并不便于人民行使审判权,或者会影响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因此,离婚诉讼的管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对宣告下落不明或失踪的人,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和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离婚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
(二)军人离婚案件的管辖:1、非军人对军人提起离婚诉讼,军人方为非文职军人,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2、双方都是军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被告所在团级以上单位驻地的人民管辖。
(三)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一年的离婚,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一年的离婚,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人民管辖。
二、起诉离婚在哪方起诉离婚手续
1、一般原则:
原告就被告的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在被告有经常居住地时,则经常居住地的优先于住所地的管辖。
2、特殊规定:
原则性规定:
《最高人民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之规定“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居住地的人民管辖。”
经常性的情况: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
(1)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当然包括离婚)的诉讼;
(2)对被劳动教养的人提起的诉讼;
(3)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因此,她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起诉离婚。
三、男女双方起诉离婚可以去吗
夫妻双方选择诉讼离婚的,必须去起诉离婚。
离婚案件一般情况下由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的人民管辖。
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经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中级人民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确定由中级人民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高级管辖
高级人民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最高人民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辖区的,各该人民都有管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