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之高效课堂的构建
——赴松原实验高中学习汇报兼领业务学习之二
张士安
二、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㈠、导学案编制的指导思想
①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要在“导”、“学”两个字上下更夫;
②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两个原则;
③导学案设计要立足学情,贯彻分层学习、分层达标的原则; ④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层次感、立体感、新颖感,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关注学习方式,改善交互环境
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组际交互、生媒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㈡、导学案的形式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 ☆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 ☆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
1
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 2.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①使用说明: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题目及使用要求。
②学法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何自学,何时完成导学案。
3.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为什么要制订目标?
问题:在上图中小球一共有多少个?
现在将问题前置
问题:请再次观察该图,图中的小球一共有多少?
2
⑪.学习目标要按新课程三维目标准确设定(课标)。
⑫.板书学习目标,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位一体。
⑬.老师对目标的解析要具体,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注意。同时具有可操作性。
⑭.整节课都围绕目标达成展开。
⑮.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这些都取决于老师的判断、理解和技巧。
①.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离子反应应用的几种常见情况和题型。 ②.过程与方法:
积极讨论,踊跃展示,通过实验,比较总结出离子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法及中和滴定实验的注意事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4.“导学三案”即课前预习案、课上探究案、课下训练案 ⑪.自主学习(预习案)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指导的是方法、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梳理、理解;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
①一定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
3
②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⑫.合作探究(探究案) 主要从四个方面设计:
①题目设置注重能力培养,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出答案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克服多而杂的问题;多设计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多联系生活实际
②注重典题分析和解题方法的总结(一题多解) ③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问题分析 ④注重类似问题的比较拓展 ㈢、导学案的编制
1、导学案编制的分工 ⑪.提前计划,整体安排 教学案例(课时划分)
课题: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课标要求
①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②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考纲要求:
4
①牛顿运动定律及牛顿定律的应用(Ⅱ) ②超重与失重(Ⅰ) 教学目标
①收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迪卡尔、牛顿等人资料,写出你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从这些人物的事迹中得到的感悟与体验。
②分享你从伽利略理想实验中得到的启示。
③找出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关键词,想一想,“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或”?
④从牛顿第一定律中提验出力对运动的作用效果。 ⑤知道惯性和如何衡量惯性的大小。
⑥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力,画出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间的关系图像,并从图像中得出三者间的关系。
⑦知道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的名称及符号,认识到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从牛顿第二定律中知道力的单位的来源(为什么在这里可以令k=1)。
⑧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从牛顿第三定律的角度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
⑨熟练地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理学中的两类问题,通过牛顿运动将物理学中力与运动两大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⑩观看《太空响起了上课铃》,掌握超重与失重的概念。
学会方式 看书
重要程度 不重要 2、5、 5
基础 1、7 核心 讨论 讲授 3 4、8、10 6 9 课时安排
课程目标 1、2、3、4、5 6 7、8 9、10 测试与评价 合计 课时计划 1 2 1 3 2 9 重点关注 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进展,科学家思想。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三基训练 新老结合,分组合作。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进度及安排2013.2.15 周次 时间 学习重点 编制人 文萃 2 2.16-2.22 肖邦故园 专题一练习 离骚 写作 李明莲 张 莹 孟爱秀 3 2.23-3.1 指南录后序 五人墓碑记 宋秀宏 邢玉浩 韩建刚 4 3.2-3.8 老王 拿来主义 写作 徐灵云 亓卫星 刘强 5 3.9-3.15 烛之武退秦师 谏太宗十四疏 刘树利 彭 伟 宋秀宏 6 3.16-3.22 廉蔺相列传 写作 毛连锋 时连湘 邢玉浩 7 3.23-3.29 鸿门宴 伶官传序 文言文练习 李俊岱 葛春海 刘树利 8 3.30-4.5 必修三练习 季氏 寡人 写作 刘云友 李申磊 彭伟 9 4.6-4.12 在马克思墓前 我有一个梦想 张研博 郭树芬 李俊岱 10 4.13-4.19 雷雨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刘 强 韩建刚 郭树芬 11 4.20-4.26 蜀道难 登高琵琶行 李明莲 张 莹 张研博 12 4.27-5.3 虞美人 雨霖铃 写作 宋秀宏 邢玉浩 徐灵云 ⒉导学案编制的流程
学案编制走程序,保证学案优质高效。
主备人提前备课,形成初稿→学科研究小组研究→主备人修改,形成修订稿→任课教师通研→主备人再修改,形成定稿→包科领导把关签字→印刷、学生使用→电子稿上传、资源共享
⑪初稿:
6
①研究教材、教参、课标,提前一周编制。大胆整合教材。 ②分层设计,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有挑战性和思考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高效实用。
③全部为电子稿。 ⑫演练:
①编制人在集体备课前与备课组成员进行认真研究,备课组成员提出建议,修改出修订稿。
②集体备课时将修订稿发给备课组的每位老师,每位老师在集体备课前都要用红笔认真演练,提出修改建议。
⑬讨论:
①集体备课时,导学案的编制人要先说明自己编制的思路,并按照导学案顺序,对导学案内容进行说明,让每个教师都理解学案内容的目的与联系、使用中的处理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可能的生成性问题。
②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最终意见,导学案编制人负责记录。
⑭定稿:
①编制人将集体备课时每位教师提出的合理的修改意见落实到导学案上,形成正式印刷导学案,同时编制出参。
②导学案最终的电子稿要在学校校内指定位置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7
⑮审批:
编制人带演练的导学案、修改后的正式导学案,先交备课组长审批,备课组长要从学案的内容到形式认真把关,确定没问题后签字;后送包科领导,包科领导要按照导学案的格式要求、内容要求最后审定,签字才能印刷。 ㈣导学案的使用
⒈预学案的使用
⑪导学案必须限时闭卷、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⑫提前1-2天发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后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导学案没批阅的不准上课。
⑬课下学生整理落实,用双色笔修改。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
⑭两次批阅都给出评价,课前要进行反馈,对各小组量化,督促学生落实。
⑮年级组对学生导学案的完成及批阅定期进行检查,测评,量化。 ⑯学校每学期进行导学案的检查评比,发现典型,推广经验,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⒉探究案的使用
★思考,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1)思考,自主探究
8
①教师指导好做探究案的注意事项。
②小组长组织学习过程:结合探究案,思考,形成自己对探究题目的见解,并明确自己的疑问。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①针对预习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展示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
②纠正错误,完善答案;明确疑问,准备质疑;拓展研讨,准别提升;
③行政组长组织:控制讨论过程,高效完成讨论任务;对展示、点评、质疑等作出具体分工;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展示点评的内容可以分为: 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系点 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4)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结语:
1.01和0.99法则 1的365次方=1;
0.99的365次方= 0.025517945229 <<<1;
1.01=1+0.01,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
9
每天进步一点,一年以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
1是指原地踏步,一年以后你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1”; 0.99=1-0.01,也就是说你每天退步一点点,你将在一年以后,远远小于“1”,远远被人抛在后面,将会是“1”事无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