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一大 国
时间 1921年7月 共
地点 上海 产
中心议题 党历届
主要内容 会议主要
历史意义及影响 内容
通过了《中国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党的第一个决议》 宣告中国党的诞生 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二大 1922年7月 上海 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提出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性。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2、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3、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4、有了中国党,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三大 1923年6月12日 广州 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遇事协商 四大 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 上海 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历史功绩: 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大会还指出来农民是中国的主要力量,会议还把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不足:1、虽提出领导权问题,但对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2、提出了农民是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不足: 对争夺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组织和扩大党对武装的领导等问题,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五大 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 武汉 是在大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接受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 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汉口 紧急会议,在中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 ②确定实行土地和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 率领湘赣边界秋收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 莫斯科 国际帮助下,莫斯科召开。共有142人。会议并未参加,会议是瞿秋白主持。 大会肯定国民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的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的中心任务为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力量为工农阶级;的前途为社会主义。 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不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特别是对中国的长期性和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下旬 古田镇 遵义 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政治局扩大会议, 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和和党的建设,党对的绝对领导”决定着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建设的根本原则。 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 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④肯定了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是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 ②遵义会议是(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 瓦窑堡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代表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自主原则问题。 重要性:①它总结了中国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评价运用马克思列宁主决中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洛川会议是中国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决议》指出在全党确立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2、正式宣布了:“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思想。” 3、《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 洛川 六届七中全会 1945年4月20日 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时间 地点 中心议题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及影响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延安杨岭 作《论联合》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6月11日,大会闭幕,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 七大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全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月11日 家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5日至13日 西柏坡 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确立了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七届三中全会 1949年9月21日 1950年6月6日 北京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1953年6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三届一次)、国防。 1950年6月,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北京 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 1954年9月 北京 1、 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 周恩来做《工作报告》 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也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 1956年9月 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成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后来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偏离了路线,出现了失误。 二次会议 1958年5月5日至23日 北京 会后,掀起“大跃进”高潮。 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争取在15年内赶超英美 八届九中全会 九大 1961年1月 1969年4月 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的理论”, 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 北京 北京 北京 讨论并通过了《政治报告》和《中国党章程》 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 1973年8月 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 1977年8月 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结束, 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党的根本任务。 全会取得一系列具有决定意义的成果: 十一大虽然宣告“文化大”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在全会前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发表《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的决策; 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提出正确对待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形成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的历史地位和思想的科学体央领导集体; 系的方针。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恢复和重新确立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十二大 1982年9月 北京 在开幕词中提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时间 地点 中心议题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及影响 十三大 1987年10月 北京 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大会规定了“三步走”,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大会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新道路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概括,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 十四大 1992年10月 北京 在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4年来的实践,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九个方面,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四大和年初的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十五大 1997年9月 北京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把理论确立为中国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并决定提交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十六大 2002年11月 北京 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干问题的决定》,《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建议》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十六届五中全会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 北京 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十六届六中全会 2006年10月8日至11日 北京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七大: 2007年10月15日 北京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