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张继泽主任医师逆转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张继泽主任医师逆转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来源:测品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医研究 2006年l0月 第l9卷 第l0期TCM Res.October 2006 Vo1.19 No.10 余细询其情,知其年幼体即丰腴,口粘不渴,不 泻渗湿于下。并以杏仁宣肺于上,木香、枳壳行气于 喜饮,喜食甜食,性平和,素无它病。按其腹松软,脉 沉细弱。视其面部虽润泽多脂,但不鲜明,色黄偏 白,精神不振,舌胖大,苔白腻,多津。按体质分类, 中,使气机流动,则痰湿易化。焦三仙和胃化积滞, 菖蒲、远志开窍安神。以此方加减进退,服用1个 月,诸症基本消失。 参考文献: 似属痰湿质。前诊之所以效不明显,是重在补气而 略于祛湿,忽略了体质这一基础。于是告之以情,劝 其配合治疗,服汤剂以调体质兼以治证,患者从余 [1]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治疗原理[M].上 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2]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 言。于是以二陈汤合三仁汤化裁治之,药物组成:陈 皮10 g,半夏10 g,白术10 g,茯苓20 g,佩兰10 g,白 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2. 豆蔻10 g,薏苡仁20 g,杏仁10 g,枳壳10 g,泽泻 [3]袁兆荣,袁杰.老人中风发病与体质因素的关系[J].山东 中医杂志,1997,6(16)::245. 10 g,滑石10 g,木香6 g,焦三仙10 g,菖蒲10 g,远 收稿13期:2006.08.04 志10 g。本方以白术、陈皮、半夏燥湿健脾,茯苓、薏 (编辑 张大明) 苡仁健脾兼以利湿,佩兰、白豆蔻芳香化湿,滑石、泽 ● 文章编号:1001—6910(2006)10—0051—02 ・名师高徒・ 张继泽主任医师逆转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李宗庭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张继泽 医、孟河医派传人、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泽生教授。由对 中图分类号:R256.32 文献标志码:B 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等具有丰富诊治经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 验,其有关萎缩姓胃炎逆转观点较有影响。笔者随从 膜变薄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 张老学习,受益匪浅,今就将张老对治疗萎缩性胃炎逆 畴。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多与饮食不调、情志不畅有 转显著的疗效经验再次整理介绍如下。 关,尤其是饮酒、过食刺激之品,致使脾胃受损,阳气郁 1治疗方法 遏不振,纳运失司,化源不足,气血阴液亏乏;或中焦运 在临床上张老治疗萎缩性胃炎采取二步骤方案, 化无力,湿邪滞塞,郁而化热;或情绪不舒,气机逆乱, 首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采取辨证分型治疗,一般分为 木郁土壅,气滞血瘀而引为胃脘痛、胀满、嗳气、纳少、 四型。 运迟等症状。其发病率占胃镜受检人数的7.5%一 ①中虚气滞证:主症为胃脘隐痛,痞胀不舒,喜热 13.8%,在胃炎病例中约占30%。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 喜按,得食则缓,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偏淡,脉细。方 缩性胃炎)属于癌前病变,多伴有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 用小建中汤或黄芪建中汤加减。 生,且是不可逆的。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 ②肝胃不和证:主症为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常因 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状态,在其基础上伴发的不完 情志不畅而病情加重,呕吐泛酸,频频嗳气,舌苔薄黄 全型肠上皮化生和(或)中、重度异型增生则被视为癌 或红,脉小弦。以女性为多。方用柴胡疏肝饮加减。 前病变。因此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断其向 ③胃阴不足证:主症为胃痛隐隐,或如火灼,食欲 癌发展并减少胃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颇受国内外学 不振,口干口渴,嘈杂如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 者关注。而近十多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能 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方用沙参麦冬汤或一贯煎 否能使其萎缩的胃黏膜层逆转、减少的腺体增加,一直 加减。 是近年来讨论的问题。 ④气滞血瘀证:胃脘疼痛,经久不止,状如针刺,食 吾师张继泽系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江 后痛甚,按之亦痛,入夜痛剧,疼痛固定不移,或有黑 苏省名中医,1949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工 便,舌质偏紫或有瘀点,苔薄黄,脉细涩。方用血府逐 作5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尤对脾胃病有深入研究和独 瘀加减。 到见解。其出身于中医世家,师承其父,全国脾胃病名 另外还有挟湿、挟痰及食滞等兼挟症,在治疗时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医研究 2006年l0月 第l9卷 第l0期TCM Res.Oct0ber 2006 V01.19 N0.10 加用相应的治疗药物。如痰湿重者加二陈汤、炒薏苡 仁、茯苓;食滞者重用砂仁、炒山楂、鸡内金、炒谷,麦芽 等。 间;胃窦:黏膜粗糙,红白相间,局部白相为主;十二指 肠:球部黏膜光整;胃角、胃底、贲门、幽门未见异常。 病理诊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慢性浅表性胃 炎。 3讨论 当临床症状已趋稳定,第二步骤张老即改用益气 活血、调中和胃方,重用潞党参、当归益气活血,生薏苡 仁、仙鹤草、白花蛇舌草以防癌变,着重治疗萎缩。 2病案举例 例1.患者,男,6o岁。2004-08—21初诊。2004-06-20 在南京军区总院接受胃镜检查。镜检所见:贲门:扩张 好,齿状线下移;胃窦:黏膜光滑、红肿,蠕动较强烈;食 道、胃体、胃角、十二指肠、幽门未见异常。病理诊断: 轻度萎缩性胃窦炎伴肠上皮化生。诊断:慢性浅表一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病人反复右上腹隐痛3个月,胃酸特多,尤以晚上 明显,胃脘不痛不胀,胃纳香,睡眠好,脉细,舌苔薄黄。 一般萎缩性胃炎患者无泛酸现象,但此病例则泛酸严 重,所以先以左金丸加减,控制其泛酸,待其症状消失 后,再按益气活血调中和胃的治疗萎缩的步骤进行治 疗。于2O05—06-22胃镜复查,萎缩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伴灶性肠上皮化生。 2O05—06-22在南京军区总院胃镜复查。镜检所见: 贲门:扩张好,贲门下见黄色素瘤一枚;胃窦:黏膜充血 明显,未见溃疡;食道、胃体、胃角、十二指肠、幽门未见 异常。病理诊断:中度慢性浅表胃窦炎伴灶性肠上皮 化生。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灶性肠上皮化生。 例2.患者,女,70岁。2004-08-19初诊。2004-08-14 在江苏省中医院接受胃镜检查。镜检所见:食道:下段 大弯侧纵行靡烂,黏膜充血粗大;胃体:胃大弯后壁见1 约0.6 cm平坦糜烂灶;胃窦:黏膜粗糙,大弯近幽门处 见两糜烂灶;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0.6 cm浅表糜烂; 胃角、胃底、贲门、幽门未见异常。病理诊断:窦大:中 度浅表一萎缩性胃炎;窦前:轻度浅表性胃炎,肠上皮 化生,活动性,灶性腺瘤样增生;食道下段:中度慢性 炎,伴增生鳞状上皮。诊断:慢性活动性浅表一萎缩性 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伴幽门杆菌感染伴胆汁返流、返流 性食管炎I级、十二指肠炎。 病人食道感灼热,胃脘胀痛,胃纳尚可,嗳气,口 干,大便如常,睡眠尚可,脉濡细,舌苔薄黄。先以采用 沙参麦冬汤合柴胡疏肝饮加减治疗。食道灼热感、嗳 气、胃胀痛等症状消失。解决临床症状后,继续服用益 气活血调中和胃治疗,于2O05—08-22胃镜复查,萎缩转 为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消失。 病人2O05—08-22于省中医院胃镜复检。镜检所见: 食道:未见异常;胃体:黏膜皱壁不粗大,黏膜红白相 ①分阶段治疗,有利于辨证治疗。当患者有明显 的症状时,首先应解决病人痛苦。如止胃痛张老常加 白芷、象贝母、延胡索止痛;治胀常用枳壳、青皮、枸杞 子、刀豆壳、川厚朴、佛手。治呃逆常用丁香,柿蒂,槟 榔;治嗳气常用降香、代赭石;治胃部怕冷常用桂枝、白 芍(白芍须倍于桂枝三倍)。治胃酸常用左金丸加煅瓦 楞、煅乌贼骨、白芍、象贝。治溃疡的常用白及粉、三七 粉加藕粉调服。见舌苔厚腻,重用炒茅白术、陈皮、法 半夏、厚朴以化湿痰。若大便偏干常用枳实、全瓜蒌、 决明子通便。而大便次数偏多则用煨木香、炒神曲、炮 姜。治胃纳不香用炒山楂、鸡内金、砂仁、炒谷芽、炒麦 芽。当临床症状控制后,改用益气活血、调中和胃,促 使萎缩肠上皮化生逆转。常用党参或黄芪、太子参益 气,当归、川芎、红花活血,重用生薏苡仁、半枝莲、凤凰 衣、蛇舌草防癌抗癌,同时加用保护胃黏膜的木蝴蝶等 品。坚持服药3~6个月,使胃部气血流畅,损伤黏膜得 以修复。 ②服药同时要注意调养。一调情志:应帮助病人 消除恐病心理,使其情绪乐观。二调饮食:坚持不进油 炸、油腻、过分辛辣或过冷食品,宜食容易消化,有营养 的食品,以减少对胃黏膜刺激和伤害。三调冷暖:张老 认为十个胃病九个寒,须根据气候变化,作好胃部保 暖,否则容易引起病情反复。 ③坚持治疗,持之以恒。许多病人误以为症状缓 解病就好了,就不需再继续治疗。所以,在治疗时要跟 病人说清楚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器质性慢性疾病,治疗 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坚持用药。如果病人不耐煎药,也 可改吃中成药,以免贸然停药而功亏一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细胞免 疫功能多数偏低,胃腺分泌功能低下,结合病理学的胃 腺体萎缩,胃细胞减少或消失这一系列的特点来看,过 去一般认为细胞的萎缩是不可逆的。而张老采取益气 活血的方法使胃气得以恢复,血随气行,使胃部血液得 以畅行。胃镜下苍白的萎缩腺体得到血液供应后,使 萎缩的腺体逆转成正常的腺体成为可能,值得进一步 研究。 (本文承蒙张继泽老师指导,特此谢忱。) 收稿日期:2006-06-02 (编辑张大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