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焦虑状态疗效的观察
【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治疗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本院在2018年5月-2021年3月诊治的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针灸治疗。记录两组的HAMA 、HAMD评分、治疗效果并对比。结果 治疗前,HAMA 评分、HAMD评分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 评分、HAMD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 结论 针灸治疗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焦虑状态;针灸治疗;治疗效果
焦虑症属于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是因患者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不安等状态下导致的情绪障碍。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治疗焦虑状态患者一般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该药物虽能缓解病情的发展,但长时间服用患者易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且副作用较多,治标不治本。有研究发现,针灸疗法可根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基于此,本文对针灸治疗焦虑状态患者的效果展开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100例本院在2018年5月-2021年3月诊治的焦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50例),观察组(n=5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20至62岁,均龄(37.82±2.35)岁,病程3至6个月,平均(2.74±1.23)个月;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21至61岁,均龄(37.88±2.43)岁,病程2至5个月,平均(2.72±1.24)个月,患者资料齐全,两组具有同质性(P>0.05),可比较。
[1]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指导患者服用抗焦虑药物阿普,每次口服1片,睡前服用,若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则每天口服2-3片,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进行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四神聪穴、百会穴、水沟穴、神庭穴为主穴。若患者常坐卧不安则增加神门穴,若患者伴有心悸窒息感则添加内关穴,若患者有失眠症状则增添三阴交、安眠穴,若患者胃肠不适则取足三里穴。指导患者平卧,放松全身,对选取的穴位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采用1-1.5寸毫针快速进针,深度应适宜,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对四神聪穴、百会穴、神庭穴行针,观察患者的承受程度,患者感受到胀、麻、酸感最佳,每次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进行1次针刺,持续针刺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治疗总有效率。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该量表包含14个项目,重度:高于21分;中度:15-21分;轻度:7-14分;正常:低于7分。抑郁量表HAMD:共包含24个项目,重度:高于24分;中度:18-24分;轻度:7-17分;正常:低于7分。两个量表的分数均和治疗效果成负相关。
疗效判定:根据HAMA量表治疗前后的减分率评估治疗效率,痊愈:减分率超过75% ;显效:减分率高于50%但低于75%;有效:减分率高于30%但低于50%;无效:减分率低于30%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计算数据,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对比。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HAMA、HAMD评分
2
治疗前,HAMA、HAMD评分相比较,p>0.05;治疗后,对比于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如表1。
表1对比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 HAMD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0 28.58±1.59
16.51±2.62
27.56±2.61
14.84±2.62
对照组
50 28.60±1.61
20.17±2.49
27.57±2.62
19.±2.15
T 0.062 7.160 0.019 10.014
P 0.950 0.000 0.985 0.000
2.2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对比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更高(p<0.05),如表2。
表2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组例痊显有无治
别 数 愈 效 效 效 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2 10 7 1 98.0
对照组
50 21 9 12 8 84.0
X
2
5.983
P 0.014
3讨论
焦虑症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因素有神经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常以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为主。临床上治疗焦虑症的药物种类有很多,效果也比较显著,但部分药物易改变患者的体质量,长期服用会产生抗药性,诱发胃肠道反应等不良症状。有研究证明,针灸疗法能够减少患者的对药物的依赖性,降低药物用量。在中医学中,焦虑症和“怔忡”、“郁症”、“不寐”病症有关,若气机失常、情志不畅则诱发肝气郁积、心气不足、心肾不交、痰热内蕴致神失所养。采用针灸疗法可健脾化痰、抑郁散结、疏肝理气、起到镇静安神的功效。
[2]
脑是元神之府,主神明,督脉循行在头部正中线,系阳脉之海,通络于脑,神庭、百会是督脉重要穴位,对其行针可升阳清脑、调理督脉经气。对水沟穴行针可有精神乃治、阴平阳秘的作用,同时针刺四神聪能清脑安神、宁心开窍。头部的安眠穴具有镇静安眠的作用。神门穴作为心气出入门户,采用泻法针刺,可静心安眠、安神定志。针刺内关穴可使伴有心悸窒息感的患者理气达神、通阴维脉,起到安神定悸的目的。对三阴交、足三里行针可益肝补肾、调节脏腑经气、脾胃。四神聪、神庭、安眠穴均在头部,对此针灸能够有效调节脑部神经功能,改善精神类疾病。对于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不仅可调节心、脾、肺、肝经气,同时可治疗焦虑症。
综上,针灸疗法可以有效降低焦虑状态患者的HAMA、HAMD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梁花花,王亚军.近10年国内外针刺治疗焦虑症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131-1133.
[2]罗文政,毕钰桢.针刺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