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初二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 7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1.一名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于( )
A.500克
B.5千克
C.50千克
D.500千克
2.“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一种文明行为,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
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 ) A.响度 A.平面镜
B.音调 B.凸透镜
C.音色 C.凹透镜
D.语速 D.潜望镜
3.以下光学器件中,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是( )
4.如图1(a)所示,小丑对着一面镜子观察,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1(b)中的( )
(a) 图1 A B (b) C D 5.小雯推铅球时,推出的铅球在空中沿一条弧线运动、并最终落向地面。关于铅球在空中运
动时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大小不变,方向在改变 C.大小在改变,方向不变
B.大小和方向均在改变 D.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
6.将一块磁铁靠近一块铁片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铁会吸引铁片,而铁片不会吸引磁铁 B.磁铁与铁片相互吸引,磁铁吸引铁片的力较大 C.磁铁与铁片相互吸引,铁片吸引磁铁的力较大 D.磁铁与铁片相互吸引,相互吸引的力大小相等 7.右表是小林做“研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实
A.0.18米
B.0.25米
C.0.36米
实验次数 摆线长度(米) 周期(秒) 1 0.2 0.9 2 0.3 1.1 3 0.4 1.3 验时记录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判断:若要使摆的周期为1秒,则摆线长度可能是( )
D.0.42米
8.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若将此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则关于被观察物体距凸透镜的距
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小于15厘米
B.15~30厘米之间 C.大于30厘米
D.以上均可以
共6页 第1页
9.房间天花板上有根电线吊着一盏灯,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C.灯对电线的拉力和地球对灯的重力
B.电线对灯的拉力和地球对灯的重力 D.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
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乙同时从P点沿直线向Q点匀速运动,甲
的速度为1米/秒。当甲通过PQ中点位置时,甲与乙之间的距离大于2米。若乙的s-t图线如图2所示A、B中的一条,则下列分析中可能正确的是( ) A.乙先到达Q点,其s-t图线为A B.乙先到达Q点,其s-t图线为B C.乙后到达Q点,其s-t图线为A D.乙后到达Q点,其s-t图线为B
S/米121082024681012ABt /秒图2 二、填空题(共32分)
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1.测量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有统一的比较标准,这个标准叫做 (1) ;二是要有合
适的 (2) 。在做物理实验时,常用 (3) 测量物体的质量,用 (4) 测量力的大小。
12.“神舟九号”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舱内固定座椅为参照,宇航员是 (5) 的,以地面为参照,宇航员是 (6) 的(以上均选填“静止”或“运动”),因此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 (7) 的。当飞船进入太空轨道后,通过电视直播我们看到宇航员手中的笔会因“失重”而飘浮在空中,与在地面上时相比,笔的质量 (8) 。
13.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的 (9) 而产生。水中将要上钩的鱼儿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表明空气和 (10) 都能传声。上课时,同学们凭听到的声音就能辨别身后是哪位同学在发言,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11) 特征。城市高架道路两旁,一般都安装隔音板,这主要是通过控制噪声的 (12) 来减弱噪声危害。 1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13) ,物理学中,把力的大小、方向和 (14) 叫做力的三要素。如图3(a)、(b)所示,在桌面上固定一根弹簧,分别用手“压”或“拉”弹簧,由图中现象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5) ,且这种作用效果与力 (16) 有关。 15.家中的三人沙发比较笨重,为移动方便,厂家会在沙发
底部安装若干小轮,当人们在家中推动沙发时,沙发与地板间的摩擦属于 (17) 摩擦,这比没有安装小轮时产生的摩擦力 (18) 得多(选填“小”或“大”)。人在推沙发时,鞋底与地板间的摩擦属于 (19) 摩擦(选填“有害”或“有益”),为避免脚底打滑,此时适宜穿着鞋底较 (20) 的鞋(选填“粗糙”或“光滑”)。
(a) 图3 (b) 共6页 第2页
16.如图4所示,MN是甲和乙两种介质的界面,甲、乙中有
一种介质为空气。一束光从介质甲射到界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判断:入射角是 (21) 度,反射角是 (22) 度,折射角是 (23) 度。图中表示空气的是介质 (24) (填“甲”或“乙”)。
图4 M40°50°乙50°甲N17.小明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知识后,将平面镜成的“虚像”和凸透镜成的“虚像”进行了对比
和归纳,请帮助小明将下表空项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对比 平面镜 凸透镜 成像的原因 由于光的反射 成像的条件 物与镜的距离为任意值 像与物的位置 像与物在镜的两侧 像与物的大小 成等大的像 (25) (26) (27) (28) 18.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之间的关系,某小组同学用钩码(重1牛)、弹簧测
力计、打点计时器和纸带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将钩码挂在已调好的测力计下,且处于静止状态,如图5(a)所示。接着,在钩码的下端固定纸带,并使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然后分别四次拉动钩码竖直向上运动,每次拉动过程中,观察到一段时间内测力计示数是不变的,纸带上的点记录了这段时间内钩码的运动情况,四次实验如图5(b)、(c)、(d)、(e)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测力计示数和对应的纸带,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0N00N00N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00N00N011111111112222222222 (a) (b) 图5 (c) (d) (e)
(1)由图5(a)、(b)或(c)所示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当 (29) 时,
(30) 。
(2)由图5(d)或(e)所示的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当 (31) 时,
(32) 。
共6页 第3页
三、作图题(共9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请使用2B铅笔。
19.如图6所示,重3牛的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给定的标度画出小球所受重力G的图示。 2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7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8中画出反射光OB的入射光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A1牛45°BOB图6 图7 图8
四、计算题(共18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22.某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为2米,求: (1)物体运动的速度。
23.一橡皮球的质量为0.5千克,在无风时橡皮球从某高度沿竖直方向自由坠落,坠落时橡皮
球受到空气阻力f的大小为0.5牛(保持不变)。求: (1)橡皮球受到重力G的大小。
24.如图9所示,某轨道工在长为200米的隧道中巡查时,突然发现一列火车出现在离隧道右
侧入口400米处,轨道工立即以恒定的速度逃离隧道。已知火车行驶的速度为40米/秒。 (1)求火车匀速行驶至隧道右侧入口的时间。
(2)若轨道工发现火车时,自己所在的位置恰好
S2危险区域S1 (2)10分钟内物体通过的路程。
(2)橡皮球坠落时所受合力F合的大小。
40m/s200m400m图9 处在无论向左跑还是向右跑,都恰好能够逃离隧道危险区域。则该位置距隧道右侧入口.....的距离s1=__________米,距隧道左侧出口的距离s2=__________米,轨道工匀速逃离隧道危险区域时的速度v奔跑=__________米/秒。
共6页 第4页
五、实验题(共21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5.做“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实验中,某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报告如下(部分),请填写
报告中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附砝码盒)、金属块等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并将 (1) 拨到0刻度。 2、观察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0(a)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2) 移动。 3、将被测金属块放在 (3) 盘,通过加、 减砝码或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水平平衡。 4、记录测量结果。如图10(b)所示,被测 金属块的质量是 (4) 克。 0g1100g23 (a) 图10 (b) 26.小红做“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测量前,小红应使弹簧测力计处于 (5) (选填“竖直”或“水平”)放置时调节指针指在 (6) 处。测量时,她应控制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 (7) 滑动,若此时测力计的指针稳定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处,则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8) 牛。
27.小华用小型光具盘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他先使激光束从A
点入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12所示。由图中现象可初步得出: (1)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居在 (9) ; (2)反射角 (10) 。
接着,小华连续两次改变激光源的位置,分别从B、C点入射,小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改变 (11) 角的大小,进而验证上述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否具有 (12) 。
图11
B0AC90900 图12
28.小明同学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1)当调节好实验装置并将蜡烛和凸透镜置于如图13
所示位置时,接下去小明应 (13) 找像,并使像达到最 (14) 的程度,此时光屏的位置应在 (15) 厘米刻度线之间(选填“50~60”、“60~70”或“70~80”)。
0cm102030405060708090100 图13
共6页 第5页
(2)当小明将蜡烛移至距凸透镜2倍焦距时,发现像恰好成在另一侧2倍焦距处,且像似乎
与物等大。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成像规律,小明还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是 (16) (选填字母序号)。A.若干不同长度的蜡烛;B.若干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29.为了研究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成,某小组同学
用轻质弹簧、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等进行实验。 步骤一:他们先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用刻度尺量出弹簧的原始长度L0[如图14(a)所示]。
步骤二:接着分别通过细线将两把测力计与弹簧下端相连,并同时施加竖直向下两个拉力作用(F1、F2),测量出弹簧受两个拉力后的长度L[如图14(b)所示]。 步骤三:最后通过细线将一把测力计与弹簧下端相连,并对弹簧施加竖直向下一个拉力作用(F),测量出弹簧受一个拉力后的长度L'[如图14(c)所示]。
他们将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实验 序号 1 2 3 4 L0 (厘米) 10.0 10.0 10.0 10.0 F1 (牛) 1 2 3 4 F2 (牛) 2 4 6 6 L (厘米) 11.5 13.0 14.5 15.0 实验 序号 5 6 7 8 L0 (厘米) 10.0 10.0 10.0 10.0 (a) (b)图14 (c)
L0LL'F1FF2表二 F (牛) 2 3 6 9 L' (厘米) 11.0 11.5 13.0 14.5 伸长量 (厘米) / / / / (1)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实验序号 (17)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F1和F2两个力对弹簧的作用与F一个力对弹簧的作用是等效的,并由上述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 (18) ,方向 (19) 。
(2)完成上述实验后,喜欢钻研的小田又对表二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分别计算出四次实验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20) ,分析比较表二中拉力F与对应弹簧的伸长量的数据可初步得出:同一弹簧, (21) 。
共6页 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