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教学视点 惘{lI砖簸唷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评价 甘肃省武威第九中学 赵国基 新课改把评价观念的转变作为具体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既评“学”,又评“教”,全方位关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 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反思教师教学行为。在评价中,让教育的主 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科学理解课堂教学的概念.把课堂 导者获得话语权,增强教师精益求精的自觉性,更有利于发挥 教学评价作为推动、促进素质教育的支撑点和突破口.积极探 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人们的 索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真正实现教育变革,落实 共识,那么,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他们最直接的感受是 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评价中最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所以我们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课 一、课程评价的立足点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堂教学的评价,直接让学生在评价中说话。也许有人认为:学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要素 毕竟是受教育者,年龄小,见识少,知识层次浅,对一些问题的 之一的教学评价,自然也应该立足于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而 看法和理解难免片面,有时甚至会发生错误,尤其是对教学这 评价。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 门深奥的学问,更何况还有个别学生视评课如儿戏。但从目前 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新 教改的发展情况看,上述观点已很难站住脚.行为上体现了对 课改强调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 被评价者的不尊重。其实,学生对一位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关 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 键,在于评价的组织者如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如何引导学生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对人的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 正确客观评价,如何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这一切肯 本质的重新定位。评价要充分反映能否尊重学生的需求,能否 定需要教师、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有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否重视挖掘学生潜能和鼓励创新,能 待我们作更深人的研究。学生评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 否引导学生把学习变成自己构建知识大厦的过程。让学生真正 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建立新型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 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展, 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评价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实践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 教师,也是现今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多种智力,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没有优劣轻重之分。因 这样,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有利于评价结果的公正性.有利 此,每个学生都有可待发展的丰厚资本和潜能,教师应该以人 于增强的学生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为本,树立多元评价观,要从多方面观察、分析、评价学生的优 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缺点,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在各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 三、课堂评价的环节应该是动态评价.并贯穿于整个教学 学习情景中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 过程 生发展。通过课堂评价,改变课堂教学只满足于学好教材内容 “动态生成”从字面上理解,是指事物在运动中发生、发展 的思想.改变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的错误做法,树立“以 和形成的过程。与“动态生成”相对应的观点是“预设”.传统教 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充分认识到没有促进和 学基本就是“预设”的产物。它虽然有计划性强、严谨周密的优 激活学生的潜能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没有探索、体验的教 势,但往往由于“统”得过死,以至忽视了学生的人本主体作用, 学就不能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难以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是老师和学生 由教师全盘设计并遵章实旌的单向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师生共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只是教育行政部门用来评价教师教 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其中的各种因素都处在运动变化的行进状 学水平的主要方式,所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的表现。不仅如此,评 态,而不是静止的、僵化的。教师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对 与被评者的关系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仅 教科书加减增删或重组整合;课堂教学程序可随时根据具体教 仅是教师同行、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这种做法的弊端又导致 学情境相机而动,允许有意外、有偏差:课堂活动方式也不再是 评价标准反映的是成人的理性价值判断和短期功利目标.过度 预设的一两种,而是多种形式交错互补、灵活变通,使课堂呈现 重视成人参与评价的少数表演课而忽视平时课堂教学质量的 开放、自由、动态的鲜活生动景象。课堂教学评价要充分关注动 提高,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一学生的感受和见解,在较大程度 态的教学过程,评价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 上影响或损害了学生的发展 是教学活动之后。因为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状 改变以往那种舍本求末的课堂教学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主 态才能实现,而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结果。学生的课堂状 ■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惘{lI.‘柳 薮攀蠢点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去“想”。 “大纲”指出.从一年级起。就要注重 “指点着走”是接近作文时使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 的方法.只不过教师还要多做些提示罢 惯。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会有目的、 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 有步骤地全面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践证明,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时, 这些都是培养观察力的重要内容。而敏 很不喜欢“吃嚼烂的馍馍”。此时学生敏 锐的观察力。则是创造力的突出特点,其 锐观察力也就随之逐渐形成了。 主要表现在:体察人微、平中见奇和标新 二、培养学生超常的思维力 立异两方面 超常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 要使学生达到上述两方面.必须坚 心。语文的超常思维能力的特点是敢于 持观察训练“三步走”,(扶着走、领着走、 质疑、善于解疑。 指点着走)。“三步走”的方法符合循序渐 古人说:“读书无难须教有疑.有疑 进的原则,体现了多看、多想、多练的精 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这个“无 神,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促进 疑——有疑——无疑”的读书三步曲.既 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敏锐观察力的 提示了学生的感知和规律,也启示我们 形成奠定基础。 教师要把“设疑布障”运用到“读”、“练”、 “扶着走”就是手把手着教.加多台 “讲”各个教学环节中去。 阶,减慢坡度。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开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 写作时,就先指导他们观察。以看为主, 学生好发问,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学生的 先看后说.说的内容全是身边的生活.如 问题有时是幼稚可笑的,有时确有道理. 上学路上、我的玩具等等。只要能围绕一 有时来的突然,似乎与课文内容无关,实 个指定的内容口述就行了.不要挑剔语 际上很深刻。如有位教师在讲《记金华的 法修辞上的毛病,也不要求有层次。 双龙洞》一课时,有个学生问到:“课文的 “领着走”是练习观察的一种过渡手 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作者要 段.是让学生在小坡上攀登。开始先指定 用两个自然段去描写沿途的景色?这对 观察内容,给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主动 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写洞内 地观察、构思,完成半思考作业,然 的双龙时,作者反而仅用两句话一带而 后就只“领”不“扶”。在阅读课上.先组织 过?”;叉如,有位学生在在阅读《飞夺泸定 学生讨论课文中观察精细的地方.再组 桥》一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提出这样的问 织学生谈谈读后感或观后感,“领”他们 题:“为什么在‘突然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lll lll lllllllll,, 态是其主体作用发挥的外显行为,■■●■ 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师的教 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评价 学行为。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课堂教学评 必须引导教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创造的天性。激活 价的主体作用.善于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系列学习状 学生丰富的潜能和强烈的求知欲;必须调动教师善于营造宽 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 松、丰富、生动的教育环境,善于倾听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 等.判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及时通过评价做出 生、启迪诱导学生;必须有利于教师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学术 有效。适时而巧妙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 造诣和精湛、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风格。 自身的智慧调动自己的经验和潜力,不断生成具有自身个性品 五、课程评价的原则和目标一一不拘一格评学生.打破常 质特征的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规育人才 四、课堂评价的必要条件是要促进教师成长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因此。我们倡导:“因材施 新课改已彻底打破了人们关于“教与学”的传统观念,人才 教”、“有奖无类”。要做到因材施教,首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发现 培养模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启发式教 学生,培养是第二位的任务。要做到有奖无类就要承认多元,用 学.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已成我们教学生活的 鲜活多样的标准衡量学生。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 “家常饭”。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 体,教师绝不能用一把尺子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 本保证。为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新课改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 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合法余地。我们应持多元 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 标准和实质标准,既尊重个体差异,“不拘一格评学生”,又重在 长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 看实质 看素质、看真才实学,重视品性、才能、个性和特长,而 断提高教学水平。借助评价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角色,改 不是只看现象和形式。把表现和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为学生 良课堂教学行为,把师生共同确立的教学理想变成现实,不断 富有个性的发展留出最大的空间,让学生人人成功,各个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