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让学生从小就接受自主、创新教育,才能使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挑战者。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感受、体验、联想、表现、创造、展示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因为少年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所以在音乐教学的改革中,要依照新课标理念,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七彩音符的快乐天地之间,采用新颖灵活、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碰撞学生的探究火花,捕捉学生的创新灵感,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有机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因此,重视小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尤其显得重要。
怎样把小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学习方法,使小学生学习音乐时能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创造者是有效途径之一。
基于以上分析,在我参加的省级立项课题《新课程实施中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中,我就针对子课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进行课堂实践研究,通过实践研究我总结出这一符合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将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是学生自愿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音乐课,愿意和老师成为合作伙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形成兴致勃勃、乐意学习的心态,唤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愿望。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时,我就是采用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首先,让学生猜老师表演的这几个动作是什么地方的舞蹈动作?——教师表演律动《好》,学生观摩感受。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内容:是。师:是的,这是几个舞的动作。在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的同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维吾尔族了,说起维吾尔族呀,不认识他就是你最大的遗憾了!——媒体出示“阿凡提”画像。师:你们认识他吗?指名学生回答。师:对,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凡提。那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阿凡提是怎样的人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学生交流:聪明、机智、滑稽、乐于助人……今天老师把阿凡提请到了我们班,让我们一起跳起欢快的舞蹈来欢迎他好吗?(放录音,师生共舞)这种师生互动、轻松自由、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都能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再例如:我在教《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那优美,抒情,豪放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同时让学生观看蒙古人劳动,狩猎,唱歌,跳舞时的场景,还没有学习本课的歌曲,同学的情绪盎然,心情激动,他们的心早已进入了美丽的草原,同时也被这优美,动听的音乐所吸引了。此时我再进行教学,同学的兴趣浓厚,自然而然的投入到了学习中。效果尤佳。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多,自己学习的时候少,学生享受不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我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生从“被动状态”唤醒,并领入“主动状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学会自主探究,勇于创新展示。例如:在学习《小猫钓鱼》一课时,我用动画配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小猫钓鱼的风趣过程,待学生对歌曲有初步印象后,就鼓励学生各自预习《小猫钓鱼》这首歌。让学生带着好奇、带着疑难、带着自信走向同学,走向老师,养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自主探究习惯。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同位交流、群体交流解决难点,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经过一番认真的自学预习后,学生找出了自己不认识的变音记号、前倚音、下滑音等。有一个学生求知若渴的问我说:“老师,这些记号和那么多的休止符、力度记号,在《小猫钓鱼》这首歌里有什么作用啊?”另一个同学抢着说:我想可能是有这些记号和休止符的地方,就更能表现小猫活泼、风趣的样子。我欣喜的看着回答问题的男同学对大家说: “究竟这位同学抢答对了没有,让我们一起来找答案”。然后,我用电子琴演奏《小猫钓鱼》的旋律,第一遍不带装饰音、休止符和各种记号,第二遍时按原谱弹奏,让学生用自己聪明的耳朵来听辨、感受装饰音、休止符和各种记号在《小猫钓鱼》这首歌中的表现作用。然后让学生跟伴奏音乐轻声演唱《小猫钓鱼》这首歌,再次感受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小猫钓鱼的全过程。待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后,我又循序渐进地启发诱导:“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演唱歌曲,你们还能用其它什么方式来表现《小猫钓鱼》的风趣过程呢?”大家抢着回答:“老师,加上表演动作会更形象;可以用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现”。于是我就鼓励学生自由结合,讨论表演方案。学生的合作热情空前高涨,各小组讨论的非常热烈,根据大家的想象设计,我赞成大家分角色表演微型音乐情景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层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表演才能,这一下同学们都乐坏了,每个小组编排一个微型音乐情景剧,以《小猫钓鱼》这首歌为主,加一个开头和尾声,有的学猫妈妈,有的演猫宝宝,有的扮蜻
蜓、蝴蝶,有的扮小鱼、大鱼,还有的担任剧情解说员。为了让大家表演得更形象,各小组还分头制作了简易的猫、鱼、蝴蝶、蜻蜓头饰,用教鞭当钓竿,我也以耐心慈祥的猫妈妈的扮演者加入了表演的行列。就这样一个又一个不同表演风格的微型音乐情景剧,在孩子们的欢歌笑语中一一上演,就连一些平时不爱说不爱动、甚至有些调皮的孩子都积极投入了精彩的展示之中。通过自学歌曲和自编、表演微型音乐情景剧,使学生真正领悟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否则将一事无成”。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你追我赶地主动参与,自然而然的情感体验,既学会了自主探究的方法,又体验了创新展示的愉悦。
三、引导自主创编,体验成功喜悦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例如我在教《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时,通过同学们自主创编歌词,学生们不仅体会了创作的喜悦,同时学生们的创编能力、想像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师:同学们唱的真好,这首歌曲赞美的是少年阿凡提怎么样的行为啊?生:保护环境。师:对,赞美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少年阿凡提非常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谁要是打鸟,谁要是捉青蛙,谁要是折断花和树。他就对谁不客气。那你们平时是怎么爱护环境的呢?师:真不错,下面我们大家来看互动练习.我们能按他所说的做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好,现在以小组的方式开始创编歌词。并把歌曲变成音乐小品,然后我们比一比,哪组同学最有创意,编的最棒。设计了创编歌词的环节,我根据音调和对生活的体验激励学生创编歌词,音乐小品、把平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话组织起来,成为了新的歌词。这样的练习正是巩固学习成果的练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和评价能力,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建立小组活动形式,鼓励合作学习
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就要求学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包容,乐于交流,配合依靠。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有一个创作活动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的教学板块。为了让学生能更自如地发挥自身的创作能力与表演能力,小组活动的形式更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但在如何分组这一问题中,我采用了可自行搭配分组,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学生通常都会找自已的好友或合得来的人共成一组,而那些平时比较内向,不太合群的同学由于老师的要求也不得不硬起头皮,试着与别的同学打交道以成一组。在这种自行成组的过程中,无疑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组成立后,便要一起来共同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小组成员必须共同讨论、创作、演唱、合奏、准备等。小组成员可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各尽其职。在小组的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沟通、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并能在与其他组的交流中,建立集体荣誉感,产生强烈责任感,感受到自已作为小组的一员应对组内的每一位成员负责,从而在小组活动中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这对提高活动质量,培养合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对学生建立良好
人际关系,学会主动发展,懂得合作,尊重别人的一种课堂锻炼。与同伴合作的成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这对学生个性成长发展和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是有很大帮助的。创建和谐学习关系,营造互助学习气氛;发展学生主体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建立小组活动形式,鼓励合作学习方式这三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要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敏锐的教学观察力,良好的协制力,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在课前、课后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展示,使我体会到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学生的快乐创编是无止境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音乐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随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按着自己的设想去探索和创造,揭开音乐创编的神秘面纱,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张开自主创新的双翅,在无限广阔的音乐天地之间自由自在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