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_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与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规划设计

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_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与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规划设计

来源:测品娱乐
14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2期总第138期

生态的校园 诗意的空间

    ———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与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规划设计

包小枫  张轶群  荣 耀

提  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笔者近期中标的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与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主要构思和特点;强调

尊重和发掘基地特征,以生态网络的建构作为校园结构的基础;着重营造生活化的校园公共空间,采取整体而有弹性的校园规划设计方法等。为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词 生态校园 场地解读 景观生态网络 校园生活空间 整体结构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2)02-0014-03  中图分类号 TU984.14  文献标识码 B

年来“,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  实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中国的规划师、建筑师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所作为,如何创造新校园规划建设的特色,一些历史久远的名牌大学的新校区建设如何传承其老校区的空间特色与文化内涵,在规划建设周期短,办学目标、院系设置不够明确的条件下,如何规划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校园。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完成了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规划设计与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规划设计(均为中标方案),以下简要介绍这两所

大学新校区规划设计的特点以及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几点感想。

1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

  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拟安排1-2年级本科生和成人教育学生,也兼顾少量学院,学生总人数315万人(近期规模115万人),用地规模约200.1hm2(用地红线范围内面积,包括塘面、待征地等)。  双流新校区位于成都市西南角双流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白家镇和文星镇之间,距望江校区约15km,与4条成都市城市干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根据批准向东、向南发展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该区域定位为以高新技术产业,教育、文化及居住为主,公建设施相配套的新社区,未来成都市市将南迁距此5km处的人民南路南延线旁。

  新校区规划范围内用地目前主要由农田、水面(池塘)和农居用地构成。江安河和新建的川大路将校区用地一分为三,这对学校分区规划、建设及将来管理有一定的好处。  新校区要求规划成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校园,实现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  1.1 设计理念  1.1.1 “曲水环绕、绿岛成荫”———生态校园的主题  依据校园的场地条件与环境特点,强调生态校园的主题,中心以河流、水面、生态绿岛作为校园的生态景观核心,建筑景观生态网络。  1.1.2 “横向成营,侧成林”———功能布局的特征  寻求简洁、明晰的布局结构,建筑追求群体空间与绿化环境的融合。  1.1.3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开发建设的步骤  树立开发建设环境先行的观念,将轴向开发与组团式开发的有机结合,力求首期建设集中紧凑。

  1.2 规划结构  校园总占地2km2,但对于3.5万学生规模来说,用地仍显紧张,要达到生态化校园的目标,必须要求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的规划结构。基地中心有江安河环绕贯穿其间,在本案中将水体引入校园核心,形成一湖一岛的核心空间格局,并使之成为成都“活水公园”式的令人兴奋、愉悦和充满惊喜的自然公园。进而依托河流结合休闲运动带、植物园等将此空间的周边扩展延伸,建构纵贯校园南北的开放化、园林化的生态核心。

  设计强调“景观生态网络”对于校

园的意义,而建筑作为环境的界面以群体的形态出现,并以几何的、开放的姿态面向风景。围绕“绿色中心”布置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与教师生活区。教学区采取带状布局结构,功能带与绿带相间,最大限度的将“绿色中心”的生态环境向教学区渗透、延伸。学生生活区采取组团式布局结构,组团间为大片绿化相隔。教师生活区采取带状的组团式布局结构,将大片滨河绿地向组团中延伸。校园南北东西贯穿两条由街道、广场、长廊组成的景观性公共性生活走廊由西向东将学生生活区、“绿色中心”与教学区连接,由南向北将行政管理中心、实验楼、公共教学楼、图书馆、院系楼连成一体,并连接北侧学生生活区。整个校园由一曲线型环路将各功能区连成一体。  1.3 功能分区  整个校园以生态岛和中心湖面为核心,其东侧为教学区,由南向北为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院系教学区,均成带状布局,公共实验区西端、校园主入口处,设行政管理中心;院系教学区西端临水面,设校园图书信息中心,各院系楼中设图书馆专业分馆,与校图书馆形成便捷的网络联接。教学区东侧为相对的体育运动区,通过校园动入口向社会开放,兼顾学校与社会的方便使用。“绿色中心”西侧为首期学生生活区。北侧为二期学生生活区,各分为三个组团。在学生生活区与生态核心区、教学区之间通过绿化、体育运动场与生活休闲设施的结合设计形成一条半环状生活体育休闲带,强化三者之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2期总第138期

15 

空间将入口较规整的广场与中心自然

状态的水面、草坪、果林连成一体。  体育运动区位于核心区北部,东靠城市道路,相对,便于对社会开放,及人流集散的交通组织。  核心区南北两侧布置学生生活区。两个生活区有较完整的配套设施,便于分期建设实施。校园北端为教师住宅区,结合地形将别墅、多层住宅、高层公寓组成一个相对较,又融合于整个校园整体的居住小区。  213 道路结构与交通  校园道路分干道、支路及步行道(平台)。  干道网成三环相连的结构,设中心主入口,南北两个次入口。干道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尽量结合山势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不割断山脉;干道纵坡不宜太大,且线形流畅。  基于上述考虑,在南北两学生区与核心区连接的干道设两处隧道,在断面处理上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分流。  干道均为环路,不设尽端道路。而支路则以环路为主。为更好的结合地形,可设少量尽端路。  根据校园生活的行为特征,设置大量步行道、步行广场、步行平台,并连成网络,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  214 绿化环境与校园景观  充分利用基地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强调建筑与山水自然相融合,建筑与绿化环境相融合。校园景观也是山水、建筑、绿地以及人的活动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和谐、安详氛围下的特色景观。中心水面、小溪、水库、草坪、草坡、果林、树丛、步行广场、林荫大道、平台、廊道等等。所有这些景观节点、景观要素的设计有较规整的、有很自由的,创造丰富生动的校园景观。  设计手法上整体把握都市化与自然化的有机结合。东部与城市干道相接,手法严谨、规整、绿地分散,以疏林草坪为主。向西往山间深处延伸的手法自然,追求自然状态的景观效果。除中心水面旁有起伏效果的大片草坪外,其余部分以密林景观为主。两者过渡流畅,有机融合。

3几点感想

间的联系,并成为学生日常主要的休闲生活空间。川大路南侧为教师生活区,用地相对,在其与校园主入口连接处设置专家服务中心,兼顾对外宾馆接待功能。  1.4 道路交通

设不影响校园总体结构,局部调整不破

坏整体格局。

2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

  厦门大学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

  校园设一环状曲线型主干道,红线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校园座落在

宽度15m,连接各功能区。各功能区内“海上花园城市”———厦门市东南部,依道路为4~6m支路。校园分设四个出山傍海,风景秀丽,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入口,主入口设在川大路北侧,以一系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堪称一流。列广场空间延伸至校园中心。东入口  厦门大学是一所集自然科学、人文也是较为主要的入口,以气势恢宏的景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观水道强化其在数条东西向通道中的工程与技术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多学科主导地位。贯穿校园东西南北设置景的综合性大学。设有15个学院、31个观性步行道与全天候步行长廊并使之系、52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15万向各建筑组群中延伸,形成覆盖整个校人。教职工3239人。园的步行网络。沿主干道,串联若干停  根据厦门大学整体布局,厦门大学车广场(可根据需要,逐步建设),以适现校区(占地146hm2)将作为高科技研应长远机动车的发展需求。究开发场地、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4年  1.5 绿化景观级)本科生学习园地。  校园整体绿化结构是以生态“绿色  漳州校区作为本科生教学园地,占中心”通过数条绿化走廊向四周渗透与地面积171hm2,规模2万名本科生。延伸,形成网络状绿化体系,成为整个  211 设计理念校园生态景观系统中心基质“,绿色中  21111 山———尊重原有山脉的自心”中生态岛、苗圃、植物园、滨河绿化然形态,建筑以一种低密度的、散开的、的环境设计追求自然状态的景观效果,不规则的有机生长的形态,随地形平缓各建筑群以斑块状嵌入其间,教学建筑地散落山间。之间强化规整的密林种植与草坪、硬地  21112 水———放大中心的水面,相结合,以人工化的环境与核心自然环并将基地环境中的三个水库连成一体,境相互烘托对比,形成在统一的绿色基兼顾东面临海的优越地理条件,创造山调中丰富多变的景观体系。海之间、溪水环绕生动的校园环境。  1.6 建筑布局与形态  21113 树———保持原基地良好的  带状组团状的建筑布局使之相对植被、果林,将校园空间的组织与原基集中、整合,进而通过广场、院落、步行地上的植被、果林有机融为一体。街、连廊、平台等空间建筑元素,使其彼  21114 人———摆脱“轴+庭院”的此之间取得紧密的联系,丰富建筑的空大学校园规划的固有模式,根据校园生间形态,并强化其内外空间的连续性、活行为特征,营造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层次感和场所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活牧歌式的大学生活空间。动提供空间支持,增强建筑内外环境的活力。全天候的建筑设计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师生营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  1.7 分期建设  带状布局与组团式布局相结合的布局结构,满足了整个规划有分有合:既是一个整体,又可按学科分类、按使用功能进行分割的要求,便于建设和管理,简洁、明晰的规划结构,确保一期建设相对完整、紧凑,二期建设从东校门进出,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未来建

  212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整个校园分核心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住宅区四大功能区。由校园道路、山体、水系将它们有机地分隔与组合在一起。  核心区由图书信息中心与公共教学楼群体、院系楼群体、实验楼群体及行政办公楼组成,位于校园中心较为平坦开阔的用地上。主入口以一条轴线由东向西延伸,不以建筑为轴线收头,而是透过主体建筑群将轴线引向中心开阔水面及西端山脉景色。这样,通过

  3.1 场地解读的意义

16 

  一般而言,新校区建设均有用地规模较大,远离都市中心的特点,并且有些新校区选址于清山绿水之间,具有理想的自然环境条件。这对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而言是十分有利的。上述两所大学的新校区都是如此。那么十分重要的是,认真分析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研究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并加以充分利用。由场地解读开始方案构思,并因此形成校园自身不同于其他校园空间和环境特色。  在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基地踏勘时,水面和临水岸的树给人强烈的视觉记忆,江安河清澈的潺潺流水,浮在水中的沙卵石小岛,岸边连续茂盛的树林,树下慵懒的牛,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安详充满诗意的乡村田园景象,激发了笔者营造生态校园,追求诗意空间的构想。基地中部开阔的水面为未来生态校园的塑造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尺度,而且无疑将成为校园景观的核心。  在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山海之间的基地上,起伏的地势上散落几处水库,中部茂盛的果林在群山背景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在这样的基地环境中校园空间不应该是简单的“轴线+院落”,而应该是具有村落特征的群体空间有机生长在山水文脉中,营造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校园生活空间。  312 景观生态网络的建构  曾任纽约总体城市设计师的巴奈特(J.Barnrtt)在论述城市设计时有一句名言“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同样,对于大学校园规划而言,校园空间结构的建构,校园生活氛围的营造,是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2期总第138期

校园规划的根本所在。为了形成良好

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空间结构,景观生态网络的建构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规划中强化基地所固有的水和树为主体的生态特征,沟通基地的两个水面,并与江安河相连,与其中的植物岛共同形成整个校园的生态核心。  强化这个生态核心对这个基地的影响力,构筑一个环境生态的网络:在生态核心区以西,保留江安河沿岸良好的植被环境,形成以体育运动和学生艺术中心为主的带状公园,并在基地北部布置苗圃;在生态核心区以东,以带状的“生态走廊”向基地的纵深伸展;在生态核心区以南,将环境的影响扩展至校园的主入口空间,从而在空间和视觉上形成贯穿校园南北的绿化空间。  将环境的生态网络向西,北和南部的生活区延伸,形成富有特色的组团式布局,建筑组团作为“异质斑块”,与“生态走廊”“、生态核心”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网络形成后,建筑群的布局方式则自然而然也形成了。  3.3 校园生活空间的营造  人是校园生活的主体,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校园生活空间,并在其中表现出“公共性、领域感以及校园活动的活力”,这对于校园规划而言至关重要。在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规划中,在学生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教学区内各功能单元之间布置以街道广场为主的步行空间,叠加在生态网络之上。并将带状公园与植物岛相连,作为校园主要的运动游憩空间。同时,强化两个校园入口

与核心区空间的联系———在东西向布置水街,南北侧则是连续的带状广场群。进一步将动线系统和硬质空间延伸至建筑组团内部,由此形成“生态核心———生态走廊———庭园”“、核心广场空间———街道———庭园”的整体景观生态网络与校园生活空间系统。  314 整体结构的控制  大量的新校区规划建设普遍面临周期短的难题,而且办学目标及院系设置不够明确。上述两所大学新校区也有这样的问题,况且校园氛围的形成原本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进程中,存在着诸多可变因素,因此,对于校园规划与实施建设而言一个简洁、明晰、具有适度弹性的校园整体结构极为重要。在此整体结构的控制下,校园建设可有序的分期进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局部调整与改变不会破坏整体格局。  总之,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校园规划方案,需要激情浪漫的构思立意,并结合严谨理性的思考分析。一个高效的、优美的、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环境的形成,更是需要多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加方案设计的人员还有:高晓昱、韩冰、顾铁丰、程大鸣等)

2002-02

作者简介:包小枫,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副教授

  张轶群,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

  荣 耀,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生

南昌市城市规划研究信息中心招聘启事

  南昌市城市规划研究信息中心是隶属于南昌市城乡规划

局的全民事业单位,中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整理和分析城市规划基础资料;开发、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应业务开展需要,向社会诚聘业务技术人员。  1.招聘条件  (1)经济地理、城市规划、CIS及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5岁以下。

  (2)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年以上(应届毕业生不限)  (3)具有中高级职称、有较强组织能力,主持过较大

项目者优先。

  2.应聘者需提供材料  (1)本人简历、主要成果及本人二寸近照一张。  (2)学历证、学位证、职称证、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3)应聘要求及受聘后拟从事工作设想。  (4)通讯地位及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330008(南昌市民德路411号经济大楼五楼)南昌市城乡规划局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余 欣 浦振宙 6793726

城市规划汇刊  2002年第2期总第138期

79 

SeriesNo.138,No.2,2002UrbanPlanningForum  

Abstract

ReflectionsonthePopIssuesinUrbanizingChina(ByTONGCheng)

Theauthordiscussesontheissuesofurbanization,regionplanningandadministrativesystemincurrentChina.Hepointsoutthatitisimportanttoincreasetheemploymentop2portunityinsecondaryandtertiaryindustryforpromotingur2banization,toestablishthepermanentregionalorganizationforimplementingregionalplanning.Meanwhile,theauthorbe2lievessomecalmreflectionsarenecessaryinChinafacingthegreatdevelopmentachievements,suchasontheproblemsofthedevelopmentintensity,housingconstruction,andautomo2tivetransportation,etc.Keywords:urbanization,regionalplanning,administrativesystem

ExceedingDesign:SometrendsinurbandesigninAmeri2ca(ByZHANGTingwei)

Urbandesignhasre2gainedattentionsfromAmericanplan2ners.Buttoday’surbandesignhasexceededthetraditional“place2based”and“form2centered”designwork,rather,ithasbecomeapartofacomprehensivepolitical,economic,andso2cialurbandevelopmentstrategy.Keywords:urbandesign,America,trendResearchonInternationalDistributionCenterPlan:Tak2ingcentralZhejianginternationaldistributioncenterplaninYiwuCityasanexample(ByTANGYuqing)

The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internationaldistributioncen2terhavecomeintobeingthehotspotpresently.Facingthissituation,takingcentralZhejianginternationaldistributioncenterplaninYiwucityasanexample,thispaperdiscussesontheentiretystatus,functionformation,overalllayout,oper2ationprocessandtrafficorganizationofinternationaldistribu2tioncenter.Keywords:internationaldistributioncenter,plan,YiwuCityEcologicalCampus:TwoplanningschemesofShuangliunewbranchofSichuanUniversityandZhangzhounewbranchofXiamenUniversity(ByBAOXiaofeng,ZHANGYiqun,RONGYao)

Thispaperintroducesthemainconceptionsandcharacteristicsofprojects—ShuangliuCampusofSichuanUniversityandZhangzhouCampusofXiamenUniversity,whichareaccep2tanceinthedesignbidsrecently.Theyprovidenewmethodsandideasincampusplanninganddesign:respectingandex2ploringsitecharacteristics,establishingecologynetworkasthebasisstructure,creatingpublicspaceandadoptingintegralandflexiblecampusdesignmethods.Keywords:ecologycampus,siteanalysis,ecologynetwork,publicspace,integralstructure

PhysicalMethod:Searchingconformitywayfortheflow2ingpeoplesettlementinChina(ByWUXiao,WUMing2wei)

Thispaperdiscussesthephysicalplanningschemefortheflowingpeoplesettlement,especiallyemphasizesonthewayto

conductandmakethemsettleddown,aplanningcontrolschemehasbeenbroughtforwardincludingtheaspectsoflanduseplanning,physicalimageplanning,andinfrastructureplanning.Keywords:flowingpeoplesettlement,physicalconformityOptimizingthePopulationDistributionStructureinShanghai(ByPENGZhenwei,LUJianpu)

Basedonthedataofthefifthpopulationgeneralinvestigation,thispaperanalysesthecurrentsituationandcharacteristicofthepopulationdistributionstructureinShanghai,respectivelyfromtheregionofurban,suburban,andexurban.Accordingtothecomprehensiveplanning,itbringsforwardthepolicysuggestiontooptimizepopulationdecentralizingscheme.Keywords:urbanpopulation,distribution,decentralization,Shanghai

TheInclinedErrorsandCountermeasuresof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inChina:Theresearchonindicessystemofthe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ByLIUBinyi,JIANGYunfang)

Onthebasisofanalyzingtheexistingproblemsof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thispapersuggeststheprinciplesandcontentsoftheindicessystemofurbangreenspacesystemplanning,andalsoprovidestheratioofthevolumeofgreenspace.Keywords:urbangreenspacesystem,volumeofgreenspace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AreasroundtheRailTransportationStation(ByHUIYing)

Theauthorclassifiestheareasroundtherailtransportationsta2tionintothatofpubliccenter,transportationhinge,matureresidencecenter,andurbanperiphery,summarizesthechar2acteristicandproblemofthisareas,predictstheirdevelopmenttrend,andbringsforwardthespecificmeasureoftheplanningandconstructionoftheseareas.Keywords:transportationstationareas,urbanrailtransporta2tion,classify

ParkingProblemsandSolutioninShanghai(ByLIUBing)

Inviewofexistingsituationofshortageandirrationaldistribu2tionofparkingfacilitiesinShanghai,experiencesofothercountriesandregionsaresummarizedinthispaper,andcoun2termeasurestosolvetheseparkingproblemsareexploredac2cordingtothedemand,efficiency,integration,legalityandmarketprinciple.Keywords:parking,Shanghai

DiscussionontheImagesofSuzhouCity(ByYUJiang2ping)

Basedonthetheoreticaldiscussiononregionalimage,thispa2peranalysesthefactorssuchaslocation,economiclevel,so2cialculture,policyandplanningthatrelatingtotheimageofSuzhou,takesfortheimageofSuzhoushouldbetargetedwithhigh2techcity,settlementparadise,culturalcityandtouris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