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7,23(4):330~336 ION EXCHANGE AND ADSORPnON 文章编号:1001—5493(2007)04-0330—07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乙酰丙酸的动力学研究 王永利 马晓建 常春 ,2 1郑州大学,tk ̄.r-学院生,tk ̄.r-程中心,郑州450002 2浙江大学材化学院,杭州310027 摘要:研究了大孔弱碱性树脂D310对乙酰丙酸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征。采用批式离子交换法,考 察了树脂粒径、溶液浓度、搅拌速率、温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并用动边界模型对乙酰丙酸的离子 交换过程进行了描述 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过程的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控制,搅拌速率和反应温度 对交换速率无显著影响,吸附速率随乙酰丙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交换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 为0,8315,反应级数n为0,5313,表观活化能 为9.504kJ/mol,并得到了动力学总方程式。 关键词:乙酰丙酸;离子交换,动力学;动边界模型 中图分类号:O647-3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乙酰丙酸(1evulinic acid,简称L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由可再生的生物质 资源(小麦或玉米秸秆、木屑等)直接水解来制取 ,2】。乙酰丙酸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羰基和 一个羧基,能够进行酯化、还原、取代、聚合等多种反应。利用这些特性,乙酰丙酸可广 泛用于手性试剂、生物活性材料、聚合物、润滑剂、吸附剂、涂料、电池、油墨、电子品 等领域[3】。这些优良性质使乙酰丙酸具备了成为一种基于生物质资源的新型平台化合物的 潜力H】。乙酰丙酸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法[5 l,真空减压蒸馏法【7】。本文采用 离子交换法分离提取乙酰丙酸,与传统分离方法相比,离子交换法清洁无污染,并且可以 节省能源,是一种新型可用的分离技术 J。 离子交换过程受液膜扩散、树脂颗粒扩散和化学反应3个步骤速度的影响,描述离子 交换过程行为的动力学模型有扩散模型和动边界模型[9】。本文研究了乙酰丙酸在弱碱性树 脂上的静态吸附动力学特征,并采用动边界模型描述乙酰丙酸在D301树脂上的交换行为, 通过测定树脂粒径、乙酰丙酸浓度、搅拌速率和温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以确定速度控制 步骤、表观活化能、交换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动力学总方程Ll 。 ・收稿日期:2oo6年lO月28日 项目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计划。项目批准编号(20o5lO45906) 作者简介:王永利(1982~),女,河南省人,硕士研究生. ・ 联系人E-mail:maxiaojian2004@163.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4期 离子交换与吸附 ・331・ 2实验部分 2.1仪器及主要试剂 601型超级恒温水浴(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JJ一1型定时电动搅拌器(金坛市华 峰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真空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ALC一100.4精密电子天平 (Sartortus Group);三口烧瓶;z系列离子层析柱 l6×400mm;1102型气相色谱仪(上海 分析仪器厂),氢焰检测;HW-2000色谱工作站(Chromatography Acquisition Unit生产)。 D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海华震科技有限公司);乙酰丙酸(纯度99%)(河北 廊坊三维化工有限公司)。盐酸、氢氧化钠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2.2实验方法 2.2.1树脂的预处理 采用GB/T5476—1999的方法对树脂进行预处理,以去离子水,,lmol/L的盐酸,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交替洗涤,最终洗至中性,然后在真空干燥箱内60 ̄C真空干燥2h以上, 储放备用。 2.2.2批式离子交换法研究 准确称量10g(精确到0.001g)经过预处理的D301树脂装入带有搅拌器的三口烧瓶, 用恒温水浴控制体系温度,用温度计控制溶液反应温度。将800mL乙酰丙酸溶液快速装 入三口烧瓶,启动搅拌器进行搅拌。间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采用气相色谱测 定乙酰丙酸的浓度,不同时间的乙酰丙酸吸附量可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得出,在t时刻和平 衡时刻的吸附量以湿料质量的形势表示出来。f次取样时乙酰丙酸的交换度F为: F:—v ̄(CoC,) -—i>2 (1) ma 2.2.3分析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酰丙酸的浓度,以正丁酸为内标物。色谱条件:FFAP毛细管 柱(30mxO.32mmxO.41am,购自大连化物所);柱温:初始温度80 ̄C,保留时间2min,终 止温度210"C,保留时间3min;升温速率15*C/min;检测器温度250"C;气化室温度240 ̄C; 分流比30:1;进样量luL。 . 3结果和讨论 3.1 批式离子交换法研究树脂交换过程的动力学 离子交换过程一般需经历3个步骤:(1)离子由溶液经液膜扩散到树脂表面;(2)离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2・ Ion Exchange nd aAdsorption 2007年8月 由树脂表面向树脂内部扩散;(3)离子在树脂内活性基位置发生交换反应。因此,离子交 换过程受到液膜扩散、颗粒扩散和化学反应3个步骤速度的影响,而其中速度最慢的一步 是离子交换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动边界模型的膜扩散、颗粒扩散和化学反应控制方程…] 为: 膜扩散: l_3 3CoK:F: r f (2) 颗粒扩散: 化学反应: +2(1_耻(3) Co 1一(1一 ) ,3:—K ̄—f (4) 分别以F,卜(卜 ,1-3(1一 +2(卜 与t进行直线拟合,以根据线性相关性来初 步判定交换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结果显示,上述方程的相关性系数尺 分别为0.7639, 0.9115,0.9856,即卜3(卜 +2(卜 与t具有较高的线性关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初 步断定离子交换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控制。 e 譬 e S I ● n 0 1 t(min) t(min) 图1离子交换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判定 图2树脂粒径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3.2树脂粒径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实验测定了两种粒径下乙酰丙酸的交换动力学数据,用动边界模型颗粒扩散控制方程 处理得到了良好的直线关系 分别为0.993和0.995),如图2所示。图2中可以看到乙 酰丙酸交换速率随颗粒直径的减少而显著增加,符合方程中的减少颗粒直径,表观速率常 数k增大;方程(3)还显示表观速率常数和原始粒径平方的倒数成正比。为验证该关系, 将图2中的数据用下式 处理: [1-3(1一F) +2(1一F)】.r =—6D Co 口 (5) 结果见图3,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尺 为0.992,说明k oc1/r 成立,进一步证明了乙酰丙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4期 离子交换与吸附 ・333・ 的离子交换过程受颗粒扩散控制。 t(arin) t㈣ 图3树脂粒径与表观速率常数的关系的判定 图4溶液浓度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33溶液浓度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实验考察了3种乙酰丙酸初始浓度对交换过程的影响,使用动边界模型颗粒扩散控制 方程处理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5,0.992,0.998),结果见图4。乙酰 丙酸交换速率随着乙酰丙酸浓度的提高而增加,这是由于提高乙酰丙酸的浓度,增加了交 换过程的推动力,从而加快了交换速率。 从图4中可得各直线斜率,由此得到表观速率常数(k×10。),分别为:4.82,6.32,8.80。 由于表观速率常数k与浓度幂函数成正比,即: lgk=b+nlgc (6) 其中,n是乙酰丙酸的反应级数,拟合相应的lgk和lgc,如图5所示:得到直线方程: lg足=一1.603+0.53131gc,R 为0.9874,由此可知,反应级数,z为0.5313。 3.4搅拌速率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实验研究了两种搅拌速率对交换速率得影 响,使用动边界模型颗粒扩散控制方程处理数 据,如图6所示。得到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 40orp --4.93 ̄10~,忌80ofp =5.12 ̄10~,二者结果非 常接近,根据搅拌速率对交换速率影响不大和良 好的线性关系( 分别为0.998和0.992)进一步 证实了交换过程为颗粒扩散控制。 lgc 图5 lgc与lgk的关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4・ Ion Exchange nadAdsorption 2007年8月 e 暑 二 二 t(min) t(ⅡIiII) 图6搅拌速率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图7体系温度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3.5温度对交换速率的影响 实验考察了3种温度下离子的交换过程 动力学,使用动边界模型颗粒扩散控制方程处 理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尺 分别为 0.996,0.994,0.992),如图7所示。随着温度 升高,扩散速率和交换反映速率均有提高,从 而加快了整个过程的交换速率。乙酰丙酸交换 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从图7中各直线斜率可得不同温度下乙 酰丙酸交换过程得表观速率常数k,将其代人 lIT(1/K) 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对数形式: 图8.1fr与Lgk的关系 lnk=--(EalRT)+A,并以lgk对I/T做图,结果 见图8,拟合图8中数据得:Ink:一1143.19/T一0.9077, 为0.9943。由此可得乙酰丙酸 离子交换过程的表观活化能 为9 ̄504kJ/mol。 3.6动力学总方程式的确定 通过考察不同树脂粒径,溶液初始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交换过程影响,由方程(3)可 以得到了一系列的表观速率常数k,而k可以表示为粒径、溶液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函数关 系: or- c (7) 由上式可以求得离子交换过程的速率常数ko=0.8435,然后将用速率常数%,反应级 数n,活化能Ea表示的表观速率常数k代入方程(3),最后得到交换过程的动力学总方程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3卷第4期 离子交换与吸附 ・335・ 式。 ・ 一o.8435r~ 0.53 3・ex 卜 符号说明 :㈣ 溶液初始浓度(oolt/L) G:第 次取样时的溶液浓度(mol/L) ,,l:树脂质量(g) a:化学计量系数 :CLA:乙酰丙酸溶液浓度 Q:树脂的交换容量(mol/g) 膜扩散系数(cm/m) R:理想气体常数 t:反应时间(min)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cm4/mo1.s) K:K氏温度单位 r:树脂颗粒半径(m) :乙酰丙酸的交换度 树脂相有效扩散系数 参考文献 【1】常春,马晓建,方书起,李洪亮,岑沛霖,W-r-新型材料[J],2005,33(8):69—77. 【2】Qi Fang,Milford A.Hunna,Bioresource Technology[J],2002,81(3):187 ̄192. 【3】Joseph J.Bozell,Moens L.,Elliott D.C.et 1.a,Conservation nd aRecycling【J],2000,28(3): 227—239. 【4】蔡磊,吕秀阳,何龙,夏文莉,任其龙,现代化工[J】,2003,(23):14—16. 【5】Walter Norman Haworth,F.R.S.,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of Levulinic Acid【P】,EP 583533,1944. 【6]The Quaker Oats Company,Stabilizing Levulinic acid during Heating[P],EP 786547,1957. 【7]丁振森,张晋康,王传槐,林产化学工业手册[M】,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p1079 ̄1107. 【8】赵永芳,生物化学技术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p70—94. 【9姜志新,谌竟清,宋正孝,离子交换与分离工程【9]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p402 ̄404. [10】朱跃钊,阮文辉,离子交换与吸附[J],2004,20(6):508—518. 【ll】杨莉丽,康海彦,李娜,张德强,离子交换与吸附[J],2004,20(2):138—143. 【12】文衍宣,王励生,金作美,周惠南,高校化学工程学报[J],1999,13(6):57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36’ Ion Exchange nad Adsorption 20o7年8月 STUDY oN THEⅪNETICS oF ADSoRPTIoN oF LEVULDⅡC ACID BY IoN.EXCHANGE RESIN WANG Yongli MA Xiaojian CHANG ChunL2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2.College ofMaterial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 ̄iang Universiyt,Hangzhou 31002Z China Abstract:The 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Levulinic acid(LA)with ion exchange technique were studied.Under optional reaction system,the influence on the ion exchange process including the granularities of resin,concentration of LA,Speeds of Stirring and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batch ion—exchange method.Moving Boundary Model 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s of exchange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procedure is ion difusion through particles.The influence of stir speed and temperatrue on hte adsorption r is little,the adsorption rate increases wiht the raise of primary consistency of LA. hTe rate constant of exchange(Jjc=o),order reaction(n)and ht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reaction ( )were obtained:k0=0.83 15,n--0.53 13,Ea=9.504kJ/mol and the kinetics equation was obtained too. Key words:Levulinic acid;Ion exchange;Kinetics;Moving boundary mod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