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防范意识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努力提高企业全员安全素质,建立健全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组织和考核体系,实现全员安全培训教育全覆盖,确保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培训时间
2012年4-9月份。4、5月份集中组织全区高危企业全员培训,7、9月份集中组织全区一般行业企业全员培训,每期培训班3天时间。
三、培训对象
全区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等高危企业,以及冶金、建材、机械、造纸、轻工、纺织等一般企业从业人员。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参加安全资格培训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和安全科(处)长、安全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不在本次安全培训的范围。
四、培训内容
(一)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二)关键作业环节安全规范。
(三)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四)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五)相关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五、组织形式
各镇(街道)要按照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和方便职工的原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培训班次安排,高危企业于4月12日前、一般企业于6月15日前报区安监局法规综合科,并负责组织人员参加培训。
区安全生产协会承担安全培训工作,实行分期分批地集中进行培训,收费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
每期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的,颁发《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证书》,并按照《省安全培训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建立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企业全员安全培训,是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各镇、事处要高度重视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并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制订工作计划,抓好组织实施。区安委会办公室将建立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定期调度通报制度,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各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组织全员安全培训,把全员安全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专人、投入专项资金确保培训工作的需要。
A、主管部门
B、上级部门
C、库区及下游水行政主管部门
D、库区及下游地方防汛指挥机构
2. 台风登陆前一天可能会风狂雨骤,但到了气象预报台风可能登陆的时间,却会风雨骤停,有时甚至阳光明媚,这种现象有可能是( C)。
A、台风过了,天气转晴
B、台风减弱了,风雨逐渐减小并变成间歇性降雨直至天晴
C、进入了台风眼,短时间后狂风暴雨又会突然袭来
D、台风转向了,可能会有小雨,但已无危险
3. 当地有一定的水资源条件,但由于缺少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供水不能满足需水要求而造成的缺水称为( D)。
A、资源型缺水
B、水质型缺水
C、综合型缺水
D、工程型缺水
4. 。自汉代以来五岳四渎祭祀纳入国家礼制范畴。四渎分别是(A )。
A、江河淮济
B、江淮河汉
C、江湖河海
D、河道湖泊
5. 抢护堤坝管涌险情的原则是(A )。
A、制止涌水带沙,而留有渗水出路
B、前堵漏洞后导涌水,临背并举
C、上部削坡与下部固脚压重
D、临水截渗,背水导渗
6.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C)用水。
A、工业
B、农业
C、城乡居民生活
D、生态环境
7. 干旱灾害时常引发多种次生灾害,其中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的是哪一种?(C )
A、地下水水位下降
B、湿地干涸
C、荒漠化
D、海水入侵
8. 木兰陂是宋代著名的御咸蓄淡灌溉工程,传说1067年由( B)主持创建,不久被洪水冲毁。到1083年重新建成,代替了唐代以来县内多处塘泊,下游防御海潮,上游拦截来水灌田。
A、李宏
B、钱四娘
C、冯智日
D、郭守敬
9. 台风( C)预警后,商业服务业应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加强对已开展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隐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10. 下列选项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是:( ACD)。
A、葛洲坝
B、三门峡
【关键词】高职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2012)09C-0065-03
2004年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被列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专业。同高校其他应用性学科一样,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教学中着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市场结合,通过实践运用来检验理论教学,以实训项目来推动教学以形成新形势下的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各个专业永恒的、值得探究的课题。
。在教学模式上,基于校企合作,主要采取了课堂与实训室紧密对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利用校内实训室保持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不断交替的方式达到“工学融合”。经过四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校企合作,虚实交替”的独特教学模式,2010年该专业实训室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在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
(一)参照行业规范,构建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高职院校设计各个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对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实训室的建设对于实现培养适应市场发展需求,解决毕业生创业需求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城职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与广西美力时装饰工程公司、广西亿川装饰设计公司等10个有代表性的创意设计类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除为学生提供校外顶岗实习外,参与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实训室的建设提供行业规范,营造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避免了知识与技能的脱节,使学生尽快适应行业要求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例如,在企业指导下建设的建筑装饰工种实训室,主要是为本专业的各类施工课程提供实训教学。按照企业氛围,实训室内划分为若干个区:吊顶工艺实践区、电工工艺实践区、水工工艺实践区、墙纸工艺实践区、腻子工艺实践区、砌筑工艺实践区、铺设工艺实践区、住宅空间概况等。住宅空间概况又按照行业标准,详细标注了:贴墙砖方法;厨房布局分类;壁纸分类;沙发的种类、构成;铺地砖方法;洗手盆尺寸;实木地板铺装等。又按照行业规范标注了规章制度等,实训室的环境建设完全参照企业氛围,使学生进到实训室犹如到了企业,构建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环境,学生很快适应了行业要求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好地为本专业的学生学习提供实践经验,实验室的建设和课程教学都围绕这几种综合能力的培训来开展。
(二)校企合作建设的实训室弥补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场地的不足
以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都是在企业进行。本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主要困难在于:一般建筑装饰企业的工作岗位少,可提供给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教学的岗位数非常有限,一般每个企业可提供1~5个岗位。因此,本专业在实习、实训教学时无法进行集中实习,基本上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进行,把学生分散在各地各个企业中,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另外,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多数企业接纳不了大批学生实习、实训教学,而且受商业机密影响,企业不肯让学生接触真正运转的商业数据,实习实训教学难以展开,成了走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城职院在解决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上,通过到企业调研、请行业专家开工作分析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在企业指导下建立专业实训室的办法,让学生在实训室操作,模拟公司运作和企业环境,这样一来就很好地弥补了本专业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训的不足。
(三)企业参与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为保证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城职院邀请企业帮助本专业完成课程设计,并且本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了5门课程:室内空间设计、公共性建筑装饰实务、住宅建筑装饰实务、建筑装饰工程制图、建筑力学与模型制作。。。
对开设的实训教学,除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外,还聘请来自企业的技术工人担当现场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学校外聘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解决实训中的问题,保证实训教学质量。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训练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如室内空间设计、住宅建筑装饰实务、公共性建筑装饰实务、水电路照明系统设计、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规范等课程,加强对学生施工实操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校企联合承接商业项目,将真实项目引进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到企业做,本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整体空间的装饰方案设计实训、装饰施工管理实训、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单位接受相关内容的实践训练。但实际上因实训单位设置了各种,学生很难真正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另外学校对校外实训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定,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实训室不仅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实训需要,还利用实训室设备和人才优势,与合作企业面向社会承接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带动教师和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已成为本专业学生专业实践重要的平台和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面向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创新项目服务。实训室成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快速发展的有力后盾。
(五)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法
因为高职的实训教学发展时间不长,具体的实训方法和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一般都是自己制定实习指导书和实训方案,没有行业指导,缺乏规范性,实训教学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没有从行业实际出发。实训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对实训报告的评价往往都很高且雷同,缺乏行业标准,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作用。
。无论学生的设计选没选中施工,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这次方案设计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
二、实行虚实交替的项目化教学形式。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
从2008年起,城职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推行“教学内容真实化、教学形式项目化、专业技术标准化、创意风格多元化”为教学改革理念,依靠实训室实行了虚实交替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往在低年级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和虚拟项目实践,到高年级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实习,在时间上会产生前后知识与技能的脱节,课堂学习难以准确地为实习服务,城职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采取了课堂与实训室紧密对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保持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不断交替的方式达到“工学融合”,实现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了以“职业素质+专业技术+实践技能”三方面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将“基本专业技术+项目导向+实践技能+顶岗实习”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之中,即在校的三个学年分别有各自的教学目标:第一学年为基本专业技术训练;第二学年以项目为载体,在校内开展工程项目导向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第三学年,以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了虚实交替的项目化教学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虚拟项目奠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由历年来的各类比赛项目组成。第三类就是行业中使用过了的项目。这类虚拟项目基本都是以往几届学生做过的或客户使用过了的项目,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及完成后,可以有一个对比学习的条件,贴近了行业,改变了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方法,如:教师按照企业要求,组织学生学习创意构思的技巧、效果图和施工图制作基本技法、项目方案表述的基本方法、方案制定规则等,通过这些虚拟的项目训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二)构建真实项目,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技术标准以企业技术指标为依据,尤其在建筑装饰材料、工艺、表现技术手段、表现工具和载体、表现形式等方面实训室积极实现企业标准,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会了企业技术指标。实现了真实项目进课堂,真实项目选题、教学等方面能与市场对接。实现多元化、多风格的设计面貌,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
关键词: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72
为了满足学校下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从2012年6月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历经一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毕现对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1 毕业生调查问卷(共28份)
1. ?
1.2 您认为工作后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
1.3 ?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学生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必修课程与我校市场营销的主干课程基本一致,说明把这些课程作为主干课是正确的。
1.4 为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您认为还应该开设哪些课程?
通过问卷总结,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营销实战方面的课程,目前这一点还是我们营销专业所欠缺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购买营销实战软件来弥补,该软件为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提供了若干个企业的资料,学生通过操作,如同亲自在商场进行经营一样,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日常行为。
1.5 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请提出您的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认为应该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多参加一些营销活动,多多进行模拟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1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清楚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市场策划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可在工商企业、三资企业、金融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专门人才。
2.2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及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具体指标体系构成如下:
(1)市场营销调研能力: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常用调研方法,制定具体调研方案并对调研方案实施和管理,分析、整理调研材料,撰写调研报告;该技能项目主要通过《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能够进行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设计和市场营销创新策划,具体要求为熟练策划文案格式,熟悉创意技巧的运用,并要求策划创意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该课程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策划》、《营销调研》、《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3)市场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推销过程各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具备较强的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客户获得营销成交能力、营业现场促销能力能;该技能主要通过《消费行为学》、《公共关系学》、《推销理论与技巧》等课程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3 增加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对于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比较看重。因此,修订培养方案时需要增加学生实践、实训的课时,大约占到总学时的30%以上。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参观、实习,为学生够买实训、实战方面的软件,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经营模拟操作。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策划师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已纳入本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
加强营销岗位就业实训,在教学计划安排四个实训,具体为:营销技能实训、市场拓展实训、公共关系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安排在在本科教学计划相应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中。
加强毕业实习。。
2.4 增加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
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们增加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课程。每门课程约28学时。;商务礼仪让学生们学会待人接物、商务方面的行为准则。
2.5 考核考试方法改革
(1)理论课教学考试可以采取开卷、闭卷、一张纸开卷的形式;
(2)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以平时出勤、实践性环节的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3)专业应用能力指标考核在相应的课程中由专业技能考核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专业技能考核的形式根据课程要求撰写广告策划书、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谈判方案设计、市场营销策划书等形式,占总成绩的80%;答辩主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阐述,占总成绩的20%。
2.6 增强教师的实践、实训方面的学习
为了培养应用性的人才,我们还要对任课教师加以一定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的基石。任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是关键。为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市场营销专业初步拟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鼓励年轻的专业课教师考取营销总监资格证书;其次分批派出专业课教师到公司等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也经常利用带学生去顶岗实习的机会让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最后,从社会上聘请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我校来进行指导。
关键词: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782-02
2009年11月13日,批复同意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揭开了国家重点进行物联网研究、发展和建设的面纱;2010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等一起被列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可以说是揭开了国家物联网发展和建设的大幕。产业勃兴,人才先行。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物联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2010年8月以来,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物联网”成为最大热门,各高校纷纷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共有所高校获批、江苏占了14个。 本科以上高校在纷纷申报、建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紧随其后开拓建设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另外,高校与高职院校培养的物联网人才属于不同层次,即使同属高职院校的物联网相关专业定位也会有差异,相应实验室的建设定位势必有差异,少数已经建成的实验室并不具备普及性、无法直接照搬照抄。因此,探讨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就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其关键问题是“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怎样建?
1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物联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需要建设物联网应用的实验实训场所,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是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建设发展的必然。
因此,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应该与本校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相扣、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直接相联。要实现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与本校物联网应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效互动,分析科学、定位准确、适合校情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前提。我校物联网应用性人才的定位是――物联网的安装、维护和调试,该人才定位是基于我校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核心职业岗位,如表1所示。
2 准确定位建设“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具体目标
我校建设“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具体目标是:真实应用项目展示、体验与项目实验、实训融合;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设备配置、功能定位符合课程需要――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专业课程如物联网基础网络技术、感知器件功能与应用、物联网组建与管理、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等的教学需要;满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定位的安装、维护和调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便于实施基于“做中学”理念的理实一体化、分组教学和项目工作任务教学等物联网课程的实验实训;能提供现有环境下的教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自学、培训、创新研究,成为产学研开发的阵地。
3 “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方案。
经过广泛的调研、校内论证、专家论证,我们提出了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分为室内和室外、一期和二期)。一期实训室建设(室内)含智能家居系统、智能书架系统、智能超市系统三个体验与应用项目及实训室四部分组成;二期将智能路灯、智能车辆进出管理、实训室功能完善等。我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建设(一期)方案简介,如表2,建设面积约200平方米,平面图如图1。
4 我校“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建设方案的基本依据
1)满足“物联网”行业相关企业的岗位需要。
我们根据企业调研要符合企业岗位对应用型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及我校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安装、维护和调试的培养目标的定位。
2)选择智能家居、智能书架、智能超市的原因分析
2010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家居是我国物联网建设将重点投资的十大领域之一;。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投入少,技术相对成熟;目前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主要以建设的示范工程为主,且投资较大;虽然物联网的应用研究方向很多,但就其技术而言异曲同工;智能书架和智能超市也是物联网在图书管理和超市管理中两个可推广的应用项目,其采用的RFID技术更可以广泛应用于校内车辆管理、师生出勤及考勤管理等。
5 “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建设和发展方向
。标准制定问题、隐私和安全问题 、有关物联网的与法规、管理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及物联网的应用开发等问题都是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
因此,“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必然要留有升级和改造的空间。短期内我校主要加快物联网应用实训室一期建设,努力引进物联网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共同建设,吸纳省教育厅批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方向)的建设性建议,努力打造成五年制高职层次当前背景下的物联网标准化实训室、样板实训室;二期建设及时跟进,不断完善物联网应用实训室功能促进良性发展、紧跟物联网发展的步伐、保持不偏离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建设好“物联网应用实训室”,更要用好“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物联网专业师资是关键。。
关键词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厂中校
中图分类号:G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X(2013)27-0123-03
Study on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Mode about Colleges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o-Constructing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Chen Wei, Fan Jun, Xia Xianming
Abstract The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mode on college inside factory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developing the talented person training scheme according to market demand, establish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reflecting the ability, and co-constructing courses related to jobs, can realize the zero distance docking talents training and enterprises demand, can make the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achieve the three win situation.
Key word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college inside factory;
近年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建立了“厂中校”这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新模式。实践表明:与企业合作共建“厂中校”这一人才培养新模式,可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可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实现“三赢”。这是一条保证高质量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1 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1.1 根据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抓根本——根据市场需要,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专业方向。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地处“长三角”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江苏省是制造大省,每年需要大量的机电产品加工制造人才。人才培养方案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定期组织学院专业负责人、企业专家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长三角”市场的需求,在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形成了“数控设备”“数控技术”和“工业控制”三个方向。
2)构建课程体系。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中,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构建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制订了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1]。
3)强化技能实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强化学生技能实训(实验、实习等)。目前,在实施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训课时比例达58%左右,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如何实施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体现。如果仅仅通过校内实训基地来完成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就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在企业的环境中体验产品的加工、制造、维修、故障诊断等过程,较好地掌握各种应用技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
“厂中校”是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选择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共建实训基地之一,进行“厂中校”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探索适合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数控机床及各种机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的民营科技企业,建有现代化的研发制造基地。公司专门生产数控镗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及各种精加工设备,具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先进的ERP生产管理,产品生产快捷、准确。该公司的数控机床产品被评为“中国优质产品”。选择这样的数控企业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正好满足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厂中校”模式探索中,选择10级机电班“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方向的学生,成立了以该企业命名的“宁庆班”。在第五学期,即专业课最多的学期,“宁庆班”的学生就吃住在企业、学习在企业、实训在企业。
这种“厂中校”模式的突出特点:每个学生按期进行“适岗”微型课程的学习,并进行“轮岗”实训。这样保证学生能在完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直接了解和亲身体验行业最新技术以及企业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的全过程。
2 建立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应体现出职业性和技术性的特色,实现这一特色的重要途径就是建立能力主导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2]。实践教学目标,就是要围绕企业实际岗位群职业能力而制定的具体要求,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来确立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技能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所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较好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其中,顶岗实训则是体现学生能力的主要方面。
以往,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从开始到结束就一个工种,基本上当劳动力使用,学不到什么技能。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不太高,有的学生不到一个月就“弃岗”而走,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即使同一专业毕业的学生,其就业的岗位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岗位的工作,其生产环境和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厂中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为了真正强化“能力”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就业时能尽早适应其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在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将顶岗实训改为轮岗实训。这一字的变化,改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真正体现出了“能力”。
在“宁庆班”中,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了4大类8个技术岗位让学生进行轮岗实训[3],分别是:专机装配类,包括主轴箱装配、整机装配等2个技术岗位;数控装配类,包括丝杆、油路安装,光机、刮研,整机装配等3个技术岗位;电气装配类,包括电缆电板制作、整机电气安装等2个技术岗位;电气调试类,包括系统调试1个技术岗位。每个岗位由专门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训老师。
这一体系的特点是始终从能力主导出发,从单一实训过渡到综合实训,从校内实训过渡到校外实训,从掌握初步技能过渡到掌握岗位需要的综合技能,特别是将顶岗实训改为轮岗实训,充分体现了“职业性、能力性和实用性”。
3 从工作岗位出发,建设校企合作课程
在“厂中校”模式探索与实践中,为了使轮岗实训真正体现出以能力为主导,一定的理论基础是必需的。因此,每个岗位的学生在轮岗前,都必须进行“适岗”的相应课程的学习。由于这类课程的针对性很强,教材的篇幅又不能太长,因此将此类课程称之为微型课程。
1)指导原则。理论基础,以“必须、够用、适用”为原则,并将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融入到这类微型课程中。这样保证学生既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所从事岗位的职业规范和标准,以强化轮岗前对岗位的提前“适应”能力。
2)具有特色的微型课程。针对轮岗实训的8个技术岗位,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相关的8门微型课程: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丝杆,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导轨,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主轴,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伺服电机及联轴器,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轴承,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气路、阀及三联件,数控机床部件安装规范—油路及系统,电气调试—系统功能介绍及调试注意事项等。
这些微型课程的特色是突出理论的针对性,强化操作的规范性,显示实训的实用性。
4 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结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了真实的平台,可以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提高和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掌握生产的工艺与流程,掌握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掌握设备的操作与使用[4]。这样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对接,企业就能源源不断地直接从学校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创建的“宁庆班”,经过一学期的轮岗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不同岗位上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这个班的学生都获得了2本证书:“宁庆班”结业证和企业上岗证。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直接被合作企业——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留用外,其他学生都被有关企业直接录用。他们应聘相关企业不需进行面试、考核,进入企业后也不需再进行实习期的培训,直接上岗工作[5]。
5 结束语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与南京宁庆公司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索和实践“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实现了“三赢”: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师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获得了有效的提高;企业获得了所需的人才,选拔了一批认同企业文化和理念、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后备军,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也宣传了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学生可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获益最大,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0级三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M].南京: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0:51-60.
[2]苟建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组织与运行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9):12-14.
[3]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宁庆”班学院培训手册[M].南京: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