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德育的任务范例

小学德育的任务范例

来源:测品娱乐

小学德育的任务范文1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班级的晨读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不静,干什么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不高,仍然有同学坐着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教育的体现,要向学生渗透从小热爱祖国,珍惜生活。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我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认真按计划进行。一直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双十教育》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一、抓常规训练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自从我接这个班后,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如:上课了,还有同学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对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

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和引路人。

四、爱生如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教育学生。

五、培养正确和良好的班风

小学德育的任务范文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小学英语教育;重要性;方法

目前,很多的学者和教育专家对任务型教学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为有效的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了较为权威性的参考。但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老师和课本知识,他们缺乏一个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因此,如何有效,有针对性的在小学英语教育课堂上实施任务型教学值得我们探讨。

一、小学英语教育中任务型教育的重要性

(一) 使英语学习更加具有真实性

语言是在真实的语境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真实和实际性,对于中国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只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是初学者,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语境让他们练习和展示,就很难培养出很好的语言能力。而任务型教学就为这些孩子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敢于交流。最大限度的贴近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景,让孩子在学习完成任务的同时把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英语学习的真实环境中,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提高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英语的时,为孩子设计一个任务,例如,在上PEP 中What color is it?时,用color song 引出本课主题之前,给孩子设计一个任务,问After that, you can tell me how many colors can you hear in this song? And what are they? 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听唱歌曲,让他们自己动脑思考,自己组织语言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对老师所给出的不同任务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通过自己的语言展现出来,自己积极且思考,自我学习和自我展示,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增强,达到对思考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任务教学中强调互动,交流和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在合作中,他们有一个比较宽泛的学习环境,增大了每个孩子交流实践的机会,在完成任务时,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组织小组成员和小组活动,最大限度的完成任务,展现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提高学生组内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从语言知识,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在英语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任务型教学的有效途径好策略

由于语言学习环境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任务型教学可能会出现效率低下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寻求更为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途径和策略。

(一)重视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性,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要更为有效的实施任务型教学,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思想上重视他的重要性,小学生现在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实施任务型教学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考和交际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从思想上重视了其重要性,才有可能将任务型教学真正的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方式中,主要是以教师来主导课堂,以语言知识为教学重点。所以主要是学习语言知识,在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稍显逊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多的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不同的任务,加大孩子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将他们学到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用任务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才能真正的实现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二)实施任务型教学需要因地制宜

小学英语课堂上的任务型教学主要源自于西方,而我国和西方国家存在着文化、观念和学习背景的差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任务型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课堂的需要。创设出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任务。所以首先需要分析自己的课堂和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构建出一个适合自己课堂,适合学生的任务。真正的任务型教学落到实处,在课堂上发挥起作用,培养孩子们的英语交际能力,让英语不再只是知识,更多的成为一种他们以后的技能。

(三)优化课堂任务的趣味性,创设多种多样的任务

小学英语教育任务型教学多种多样,设计的任务也可以多样化,设计娱乐性游戏性较强的任务,设计具有创新和创造意识的任务,设计有实际操作性的调查性任务,设计口头交际的任务等等。多样性的任务才能刺激小学生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挑战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就像是盖茨所说的“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在实施课堂任务之前,对课堂进行一定的假设,优化自己课堂任务的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创设出不同的,各式各样的任务,引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真正的语言能力。比如在学习PEP中”What color is it?”其一可以设置唱关于颜色的歌曲;也其二可以将不通西方国家的代表物品呈现出来对比展示不同的颜色;其三,可以让学生做一个调查表,调查班上的孩子或是家人喜欢什么颜色,并可以对不同的颜色进行拓展;更可以要求学生用这个英语句型对其他的陌生人询问,达到一个自我交际的效果。

三、结语

英语已然成为了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门语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对于他们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它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3],培养孩子更为流利的交际水平和语实践能力。实施任务型教学可以更加真实的落实语言学习技能,夯实他们的交际能力,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英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贾志高.有关任务型教学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小学德育的任务范文3

一、合作学习中任务布置低效现象的原因分析

[现象1]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接受教师下达的任务后,即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但由于小组内部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导致了一些同学对任务大包大揽,而另一些同学则作壁上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原因分析]“合作学习”的概念未深入人心。“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围绕小组或团队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现象2]学生对任务的参与度不高。据笔者观察,在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后,有些同学开始交头接耳,有些同学敷衍了事,有些同学即使积极参与了,任务的完成质量却不高。结果导致一堂课内的合作学习不仅空间上施展不开,时间上也往往不够用。

;(2)任务要存在信息差;(3)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语言资源来完成任务;(4)任务有明确的结果。二是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得到体现,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基于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三是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技巧的缺乏。

二、提高合作学习中任务布置效率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适用于合作学习,考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中是否涉及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判断、评判和表现等因素。笔者针对以上现象及其成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策略。

1.立足“基”――挖掘学生原有经验

在传统的复习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是题海战术居多。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复习有明确的话题,且是基于学生自身的经验来设计问题,让他们真正想说、有话说,在寓学于乐中,复习的目的自然也水到渠成。

[案例1]

在针对“比较级”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中,笔者选取了bigger,taller,stronger,longer,heavier五个单词,它们包含了比较级中较为典型的三种构词方式:末尾直接加er,双写末尾字母加er,去y变为i加er。笔者设计了两次合作学习。。句子内容如下:

(1) Say some animals smaller than you!

(2) Say some subjects easier than math!

(3) Say some food healthier than burger!

(4) Find some students stronger than teacher!

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面对面地进行语言互动。各小组集体汇报所得答案,每人每次只说一个答案,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内容。例如经过讨论后,某小组对问题(2)的讨论结果是:I think English is easier than math. /I think science is easier than math.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复习了比较级的用法。

在第二次合作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卡通人物: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型各具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具体参照物。笔者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如下:

(1)小和尚和胖和尚要去玩秋千,但是秋千有重量要求:重量小于50kg的人才能玩,他们俩谁能玩秋千呢?Who can play with the swing? Why?

(2)胖和尚和高和尚一起去踢足球,他们俩谁能当守门员呢?Who can be the goal keeper? Why?

(3)高和尚和小和尚站在椰子树下想喝椰子汁,谁能把椰子摘下来呢?Who can pick up the coconuts? Why?

最后由学生中相对高、矮、胖的三人合作组成一组表演场景。在解决问题中,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等特征加入到场景表演中,灵活运用比较级表达,亲身体验比较级的运用,感受将知识与实际结合所带来的乐趣。

2. 归于“整”――强调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为了保证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持。第一次使用该结构时,需要给出规范并作示范,通过合作学习落实个体责任,让每个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案例2]

在教学有关天气主题的内容时,笔者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讨论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天气情况,然后谈论教师设置的问题,最后进行汇报。

(1) Find a way to know the weather.

学生讨论通过何种途径知道天气情况,有的说通过handphone,有的说通过newspaper,有的说通过computer等等,通过交流拓宽了学生的信息量。

(2)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每组学生以一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交流。组内学生可以交流所选取城市的气候、温度,是否喜欢那儿的天气情况等。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hat’s the temperature there?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there?

Why/Why not?

(3) Share with your partner.

充分交流后,各个小组以本组选取的城市天气情况进行汇报。

In…,it’s… The high/low temperature is … I like/don’t like… I can…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这个合作学习的任务中,教师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整合信息,既培养了学生对某个主题进行交流的交际能力,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追求“差”――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故事与教学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故事教学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学习单词、短语、句子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实现词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绕兴趣选。若是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创编短小的故事,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

笔者让学生根据选出的字母造单词,再根据单词造句子,最后将句子编成一个小故事:This is a great game to play with your friends, with everyone taking a turn.

(1)Put your hand in the bag and pick a letter.

(2)When you pull the letter out of the bag, say three words with this letter.

(3)Then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se three words.

e.g.letter h

You say: he, hen, hat

You make a sentence: He gave the hen a hat.

(4)People in your group stay together and make a short story with all the given sentences.

合作学习强调个体之间的信息差和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以字母单词句子故事为模式的故事创编,有效地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之间紧密合作的关系,并且给英语学习增添了无穷乐趣。

4.“做”中学――开展英语综合交际活动

合作学习之所以比竞争学习和单独学习更为复杂多样,是因为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交往任务。现代交际观认为,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以交际为目的的。在同伴交际交往过程中,平等且民主地用英语表达、讨论、决策,不仅体现了良好的英语素养,更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做中学”的理念。

[案例4]

例如,学校要建立一个“小小动物园”,笔者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小小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从市动物园里挑选一部分动物,全班学生分组一起为学校的“小小动物园”挑选动物。

(2)学生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把挑选的动物贴在表格上端的几个方格里,并在方格下面的句子中挑选出为什么选择这些动物的原因。用like等动词的陈述句表示喜爱或不喜爱:I like the cat. I don’t like the snake. 用疑问句征求意见:Do you like the snake? Can we choose the elephant?

(3)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推举一人向全班报告本组所选的动物以及挑选这些动物的理由。用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特征:It’s lovely. It’s dangerous. 用动词和情态动词来表示能力:It runs fast. It can fly. It can sing. 报告人用下列句型进行表达:We choose the…because it’s…若报告人有困难,其他成员可给予帮助。

(4)各小组代表到教室前展示完成的任务并做口头报告:挑选了哪些动物以及为什么挑选这些动物。教师将报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汇总。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报告结果,挑出选择频率最高的五种动物。。

(6)学生口头描述“小小动物园”,教师评价描述情况。

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习得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社会性技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及时反馈和讨论学生的学习行为。

5.提升“度”――拓展课外合作学习

如何让合作学习的思维模式真正贯穿到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中去,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体现出合作性与创意性,这是非常必要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各方面能力的优势互补,以及综合能力的有效整合,让小组合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完善。

[案例5]

在教学Signs we follow(生活中的标识)这一话题时,要求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公共场所的标识名称,如telephone,toilet,restaurant,exit,entrance等,并能在正确运用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标识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在布置有关家庭作业时,教师可设计课后合作学习的任务:

(1)Read the passage on the sheet and try to repeat next class.

(2)Write: Find signs we follow in groups (places signs meanings reasons)

教师让学生找找其他常见标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成员记录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标识的,有的成员描述标识的意义是什么,有的成员思考标示这些标识的理由又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较完整地描述公共场所的不同标识,体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生活才会更美好,社会才能更和谐。

创意性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主动去发挥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好点子、好思路。学生得到实践与创新的同时,也让教师布置作业的创意性呼之欲出。

三、结语

小学德育的任务范文4

【关键词】英语;任务;模式

一、任务的组成要素

1.任务的目的

。外语课堂上的任务目的大致可以分四类:交际目的,如通过实施任务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相互交流信息,思想,观点态度和情感来解决某个交际问题。社会文化目的,如了解目的语国家同龄群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学习如何学习,如学习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及选择实施计划的方式。语言和文化意识。如了解语言体系及其规则。需要指出的是,目的和任务之间并不总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关系,有时一个复杂的任务可能涉及多个目的。

2.语言的输入

语言输入是任务实施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或阅读的方式向学生输入新的语言材料。新的语言材料既可以是专门为课堂教学而编写的语言材料,也可以是真实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提供的语言材料,也要注意平时从报纸,杂志,电视等渠道收集语言素材,使学生接触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

3.活动

活动指学生利用输入的语言所要做的事情。纽南指出实施任务活动时要注意三个方面:对真实生活的演练,课堂活动应该尽可能贴近“真实世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涉及技能运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互动运用所获得的技能进行真正的交际,理解他人信息,传达个人观点,保持交际的进行。。在活动的形式方面:小组活动、双向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语言的运用。

4.学生的角色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合作学习伙伴及意义的协商者。他们要通过合作和互动实施并完成任务。对于不同的任务,学生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如在学习“This is my school.”这个教学内容后,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理想的学校,并向全班回报时,各组必须在小组协商讨论的基础上明确界定出个人的职责,如谁来画画,谁向全班汇报等等。

5.教师角色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主要有三种:交际过程的促进者,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观察者及学习者。

6.环境

环境是指实施任务时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全班活动,小组活动还是个人活动,是否需要全部或部分在课外实施。有些学习任务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如在学校内见到自己的老师用英语打招呼,课外完成英语简报等。

二、任务型教学程序

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步骤:任务实施前的准备(pre-task stage)、任务的实施(task cycle)及语言焦点(language focus)。在她的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任务型教学专家设计出下列课堂教学程序:

1.启动和导入

上课伊始,教师要根据本节课所学话题设计与学生实际经验相关的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要导入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布置任务时,教师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明确任务的目标,任务的结果及任务的执行形式等。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此项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任务是什么,任务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而且目标越具体越好。“What would you like”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们这节课的任务是做角色表演,表演在餐馆的点菜活动。这样孩子们就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会如何用英语点菜上,以便能够完成表演任务。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是学习的发起者及任务的制定者,而学生则与教师交流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经验或见解。

2.新的语言材料的输入

教师在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即所学语言)执行交际任务前,首先要向学生输入新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对所学话题,语言的形式及功能获得初步感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看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听录音等方式了解新的语言材料的音、形、意及语言使用环境,再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问答来检验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是资源提供者和验收者,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检验其学习效果。

3.新的语言材料的操练

学生做新的语言材料的操练是为学生完成教师在课初布置的交际性任务打语言基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交际所需的技能,而不是真正要求学生开展交际活动。因此,这种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并非学生是否传达了某种意图,而是他是否输出可接受的语言。

4.任务的执行阶段

在对任务做了充分准备后,课堂教学进入任务执行阶段。任务的执行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子阶段:任务实施、计划和汇报。在这些阶段,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采取不同的交互方式,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任务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任务,协商解决任务中的交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督导的作用,督促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任务,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语言形式和交际策略方面给予一定指导。当大多数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做适度点评,就学生的参与程度及任务的执行程度予以肯定和赞扬。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流利程度及交际策略的使用。

任务实施阶段之后便进入计划阶段。计划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汇总和计划,在下一阶段向全班同学汇报。为了保证学生输出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教师要求学生以适宜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的任务执行结果,研究表明,人们在公众场合的发言比私人场合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

最后的汇报阶段。各小组按照计划阶段商定的方式和步骤向全班做口头汇报,可使用挂图、录音、多媒体等作为辅助,说明该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果。。

5.语言的焦点阶段

教师在学生的任务汇报阶段应注意学生在语言形式及在语言情境的把握上的问题,在汇报阶段之后对学生们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遍性的语言错误提出,带领学生进行操练,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语言意义转到语言形式上,提高他们所输出的语言的准确度。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不仅意味着要重新分配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结束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让学生有更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所学内容设计选择适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并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任务型课堂上,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反应,教师应有能力对他们提供帮助。

小学德育的任务范文5

关键词 任务教学法 技校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任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效果与兴趣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情绪和热情才能自主的参与学习的过程,因此,如何培养技校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就变得至关重要。任务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通过设置趣味性的题材以及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吸引学生,使学生可以提高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技校英语的教学效果,便于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英语体验提高对英语的喜爱程度。

1.2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

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就是把英语学习理论转化为实践英语应用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如果单纯掌握学习理论则不能算是掌握了英语技能。任务教学法就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教师把学生学习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学习任务,并针对每块学习任务设置具体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明确要掌握的英语技能,这就使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便于学生根据学习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任务教学法在技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英语水平阻碍

任务教学法需要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很好的进行任务的布置以及任务完成过程的引导。由此,教师自身的英语实践水平直接关系到任务教学法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水平。当前,技校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在任务教学法实施中显示出自身能力的不足。虽然教师系统的接受过英语理论教学的培训,但是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尤其在教师任务繁重的时候,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任务教学法,这就给任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难度。

2.2授课班级规模制约

任务教学法要求在任务阶段给与每个学生总结、汇报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从这一过程把自己任务完成情况有效的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当引导者,同时也是评价者,从而给予学生适当的反馈,使学生从这一过程中能够切实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然而,当前英语班级规模过大,这给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带来了难度,学生很难有机会完整地参与任务教学法,使任务教学法的效果不理想,由此控制班级规模对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很有必要。

2.3忽略课程展示评价

任务的展示与评价是任务教学法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所完成任务的不足,便于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学习和反馈,从而可以弥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漏洞,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这一点,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便认为已经完成本堂课,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3任务教学法在技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对策

3.1重视任务的设置过程

技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任务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就要切实结合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任务设置过程中突出实践性,从而使学生明确教学的目标,自主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完善。比如在技校英语教学中“How to Write an English Letter”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书写英语信件的能力,教师就要从技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景,引导学生给自己熟悉的人写信,从而使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掌握学习目标,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比如信件的开头语可以有各种写法,例如:How is everything?I'm sorry I took so long to reply.等,而结尾也可以用:With best wishes.Please write to me as soon.等希望对方能够健康快乐,希望对方能够赶快回信的语句。

3.2做好任务的引导工作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即为教师对任务的引导,当设置完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完成设置的任务。在这个阶段,技校英语教师就要针对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必要的英语知识及相关能力的准备工作,从而使学生对英语知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后续的任务操作,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基础。

3.3完善任务完成结果的评价工作

任务完成这一阶段,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任务的展示,要鼓励学生把自己任务完成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对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困难。教师在这一阶段就要对学生所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先要肯定学生任务完成的有效之处,适时给与学生赞美,而后根据完成任务的不足之处给与学生引导,与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务教学法在英语中的应用效果,便于学生提高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4结语

在技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把英语理论切实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内容与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从根本上提高技校应用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解武娟.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1(12).

小学德育的任务范文6

。作为小学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常采用图文并茂形式的任务单,因为这种呈现形式,便于小学阶段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理解、认知和掌握,符合学生的学情。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任务单的制定。通过一幅跨越式跳高动作的分解组合图,让学生们可以清楚的看清楚跳高动作的全过程,记忆犹新。同时再加入“助跑轻松和自然,单脚起跳向上顶,两腿依次过竿去,落地缓冲要牢记。”这种自编的动作要领的口令,简便易懂,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跨越式跳高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又如:在韵律操教学中,我找学生提前把要学习的动作照片照好,制作好学习的动作顺序图。这种任务单做法的好处在于,首先适应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其次便于学生们学习观察,再次有利于树立榜样作用。

以上列举的两个教学任务单案例,是教学主教材最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除此之外我在一些体能项目的练习中还采用了分组循环的任务单练习方法。例如在《足球正脚背运球》体能练习中,我共设计了四种体能练习任务,分别为:小步跑、连续跳、绕标曲线跑、翻盘子。

1、小步跑练习:做法:采用小步跑的动作,一步过一个格子,每个格子只落脚一次,依次向前推进。前面的同学做完四个格子后,下一个同学跟上。做完后自觉到队尾排队,每人做三次。2、连续跳:做法:采用连续跳跃的动作越过障碍,前一个同学越过三个之后,下一个跟进。每人做两次。3、绕标折返跑:做法:依次快速绕过标志筒,前一个同学通过前两个标志筒后,下一个开始跟进,做完回到队尾排队。每人做两次。4、翻盘子练习:做法:依次将标志盘翻转过来,前一个翻完三个盘子后,下一个同学跟上。做完后自觉到队尾排队,每人做两次。都做完后原地等待,听指挥交换。

以上四种体能练习,分别布置在场地内不同的四个位置,并把学生分为四个大组,采用顺时针旋转交换位置的顺序,学生每组分别按照任务单的要求完成练习。

一、直观性强,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通常教学中的任务单都采用的是图文并茂形式。。同时,参与者会按照任务要求自觉地进行尝试练习,便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观察、理解、认知和掌握,符合学生的学情。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能动性

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入任务,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的执行学习任务,以达到完成目标或解决知识点的目的。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更加的深刻,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学习兴趣和习惯。

三、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增加了彼此了解与沟通

任务教学中,除了完成个人的任务目的外,还有许多任务需要小组共同完成。通过组内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分工协作,合作探究等形式,顺利完成任务目的,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除了完成任务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们提供了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的途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学习意识

一个个小的任务单,除了在课堂中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从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养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我们平时所讲“教是为了不教”,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这样,在以后的自我学习中学生受益无穷,快乐的享受终身体育。

五、有利于学生们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