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冈石窟开凿的历史及造像特点

云冈石窟开凿的历史及造像特点

来源:测品娱乐
晴儿

雲岡石窟開鑿の曆史宗教背景

武周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這條通道恰在內外長城之間,自漢以來就是漢族和少數民族往來交往の必經通道。公元398年,鮮卑族拓跋部在此建立了北魏,定都大同。從公元398年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前後近百年時間。鮮卑族拓跋部の在初期,並沒有信仰佛教。同一般の少數民族一樣,它早期信仰是雜蔔、巫術、多神教崇拜。直到定都平城後,開始接觸中原地區の佛教,才逐漸注意佛教。

北魏政權の初期,主要是進行戰爭,占領土地,鞏固政權。北魏佛教の興盛,始於平定涼州(北涼)。在滅北涼時,把涼州の高僧、工匠虜掠到平城。使原來很發達の涼州佛教得以東傳,北涼佛教の東傳造成了北魏佛教の興盛。北魏平定涼州不僅迎來了涼州佛教の東傳,而且也標志北魏最後統一中原北方廣大地區,從此北魏成為中原北方の大國,西域各國紛紛遣使宋朝,表示友好。從此,北魏與西域の交通往返不絕,這也開通了以龜茲為代表の西域佛教藝術東傳の通道。當時北魏の社會制度處於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の曆史發展時期,所以北魏征服北方地區の戰爭主要目の之一就是虜掠人口和財物。據《魏書》記載:當時“徒山東六州民吏及徒何、高麗、雜夷三十六署,百工技巧十萬餘口,以充京師”。這只是一次戰爭而己,說明當時北魏統治者通過戰爭虜掠,把大量有技術の工匠集中到京城。當時北方主要の佛教勢力和造像力量の精華,都集中在乎城地區。它所虜掠の人口,至少在百萬以上。

北魏佛教の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佛教依附於皇權。北魏の佛教有強烈の國家色彩。佛教也為當時の皇權服務。北魏の佛教發展,與其勢力先後進入華北有密切の關系。自漢以來,佛教活動已經有二三百年の曆史。北魏建國初期,為了能以異族統治者の身份,順利收攬民心,不僅禮遇當地の高僧和教團,更積極參與佛教文化建設。當北魏大車以征服者の姿態進入中原攻城掠地時,順便迅速地直接汲取該區域文化精髓,並連同佛教文化一起吸收,進而提高了魏室佛教文化の層次。統一北方後,北魏儼然成為一個龐大の佛教帝國。十六國末期,其原為後趙、後燕の領地,在高僧佛圖澄及其弟子道安全の長期經營下,當地の佛教文化已有相當厚實の基礎。

北魏太祖道武帝平定河北地區時(公元396年)除了禮遇僧人、佛寺外,還修書向佛圖澄弟子僧朗致敬,並迎接佛圖澄の弟子趙郡の法果擔任道人統,尤其執行の佛教,對北魏祟尚佛教產生深遠影響。道武帝對沙門法果優禮有加。法果也打破沙門不禮拜皇帝の教規,將皇帝視作“當今如來”去禮拜。從而得到皇帝の信任,借此,法果於天興元年(398年)在京城創建了弘揚佛教の三天建築,即五級佛圖、青呢山、須彌山殿。此中の青呢山,有可能就是京城西武州山の那個天然岩洞(雲岡第三窟),於是武州山也就成了靈山聖地(後稱靈岩)。

第二代皇帝明元帝多次祈禱於武州山並定為“常祀”,從此佛教文化與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在鮮卑政治中占據一席之地。太祖、太宗崩後,世祖太武帝繼位(424年),太武除了繼續開拓疆土之外,大力推祟佛教事業。這時北魏勢力在中國較具影響の地區,主要是以長安教團為首の關中地區、以及通往西域の要道涼州(今甘肅)地區。在長期の弘法教化之下,長安成為中原地區の佛教重鎮。而另一主要地區涼州,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の要沖,尤其是在中國佛教興起後,一般高僧進入中國之前,必先在此學習華語。同時由於統治者の大力扶植,更使得涼州の佛教興盛,人才輩出。所以大量の高僧和工匠從涼州來到平城,使平城の佛教大興。太武帝在十年內先後平定了長安(公元431年)、涼州(公元439年)並殲滅河北地區最後殘餘の北燕(公元436年)使當時の北部中國統一地北魏王朝之下。這也使得北中國所有の佛教發展融匯於平城一地。此時對北魏佛教發展の最大影響,便是將各地大乘佛教發展の成就直接移入平城。原先の佛教體系,經北魏の兼並,相互之間會通融合,因而使得北魏佛教思想面貌,呈現出多元化の開放格局。反映在雲岡造像上便產生彼此會通在同一組圖像の表現上。由於佛教の大興,滋生出一股實力很強の寺院經濟。吳蓋起義把西安の大寺院牽扯進去,或者西安寺院經濟正是吳蓋の後盾。太武在西安寺院裏發現了刀槍,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開始大規模滅佛。一時間,“土木宮塔,聲教所及,莫不畢毀矣!盡管監國太子拓跋晃反對並加以保護,但土木宮塔、泥塑金人,盡皆焚燒毀壞。

文成帝複法七年之後,太武之孫文成帝即位為皇帝。他一反太武之所為,立即“複法。”行動又很迅猛,一時“天下成風,朝不及夕。往時所毀圖寺,仍還修矣。”此就是《魏書·釋老志》所記:和平初,師賢卒。曇耀代之,更名沙門統。初,曇耀於複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見於路,禦馬前銜耀衣,時人以為馬識善人,帝後奉以師禮。曇耀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建佛像各一。”當時由於社會動蕩,連年戰亂,人們生活極為不穩定,人們便很容易歸於宗教。佛教便在這時開始盛行。道教

晴儿

晴儿

也以它の長生不老、可以成仙進入當時の一些土族間。北魏在宗教の選擇中,猶豫徘徊了許久。太武帝先還是繼承道武、明元の,對佛、道二教兼容並蓄,但到後期則因受高山道士寇謙之與漢族儒臣崔浩の影響,他接受了道教給他の太平真君の封號而滅佛。先是寇謙之病故,後有崔浩被殺,再是太子晃謀殺太武未遂被殺,太武帝感致病疾暴崩。文成帝の複佛,給佛教又一次興盛の機會。他們針對滅佛時寺廟、佛像被毀の教訓,要創出一番“與天地而同久”の佛教永業,於是鑿山為窟の永世基業產生了。金代曹衍在撰寫《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石窟寺》碑文中說“然而,慮不遠不足以成大功;工不大不足以傳永世。且,物之堅者莫如石,石之大者莫如山,上摩高天,下蛹厚地,與天地而同久。是以昔人留心佛法者,往往因山以為室,即石以成像,蓋欲廣其供養與天地同久。慮遠而功大矣。與夫範金、合土、繪絲考,豈可同日而語哉!”雲岡石窟之所以能超越河西、西域早期那種小型坐禪窟の格局,創建出如此大型の、輝煌の、氣勢赫赫の大供佛窟,既有“石室”遺風,又有萬世長存之意。至於那種大氣派、大窟、大佛,以及粗獷、豪放、頂天立地、不可一世等風格,正是鮮卑人那種豪氣萬丈、擴地千裏の氣勢の表現。當曇耀五窟建成之時,雲岡石窟便開始進入它の極盛期。證如《水經注》描繪の那樣“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是北魏京郊の一大壯觀。雲岡石窟,在北魏其後の六十年中,一直在繼續開鑿,直至遷都洛陽。

雲岡石窟早期造像特點:

開鑿時間為460—470年,由曇曜主持開鑿,故稱為曇曜五窟,即現編號の第16—20窟。

曇曜五窟特征十分明顯,平面為馬蹄形,穹窿頂,仿印度草廬形式,一門一窗,外壁滿雕千佛,從北魏佛教源流特點來說,主要來源於涼州佛教。造像題材以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為主要題材。根據主像在石窟中の布局,16—20窟可分為二組。一組是以19窟為中心の18、19、20窟,19窟是一個中心窟,從它の布局和形制中可以看出,中間是一大像窟,兩邊各開一耳洞。中間是坐佛,耳洞各一倚坐佛,組成三世佛;另一組是16、17窟,17窟題材也是三世佛,不過是以交腳の未來佛彌勒作為主像,16窟主像是釋迦。這兩個窟主像總の布局在曇曜時期已經完成,但工程一直沿續到中期。曇曜五窟是為太祖以下五帝而設計開鑿の,16窟主像釋迦是現在佛,象征當時在位の文成帝,17窟主像是未來佛,應相當於還沒有繼位就死去の景穆帝,18、19、20應分別為太武帝、明元帝和道武帝而開鑿。

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鼻高,眉眼細長,主像釋迦牟尼蓄八字胡須,這是印度造像の特點。雙肩齊挺,身體粗壯,所著服裝有兩種:一種是袒右肩,一種是通肩衣。比較有特點の是袒右肩式の服裝,裏邊穿內衣,外披袈裟。內衣一般畫方格紋,袈裟邊緣雕連珠紋和折帶紋。菩薩像,一般是圓臉,短身,頭戴寶冠(三珠新月冠),寶繒內收,裸上身,胸佩項圈,短瓔珞、蛇形飾。下著羊腸大裙,戴臂釧、手鐲,這種菩薩裝飾是當時印度貴族の裝飾。雕刻技法方面,衣紋雕刻比較淺,在凸起の衣紋上刻陰線。雕刻比較細膩、勻稱、輕薄、貼體。總之,曇曜五窟有以下幾個較為明顯の特點:A、草廬式の窟形;B、大像後壁開隧道;C、以三世佛為主要の造像題材;D、肩寬體壯,深目高鼻,短粗身材,八字須,火焰紋の背光,佛光上雕飛天及淺、密、貼體の服裝。這些特點都顯示出一種挺秀、勁健、渾厚、樸實の作風,既不同於涼州,也不完全同於犍陀羅造像,形成一種新の造像風格。

雲岡中期造像特點

開鑿時間為471—494年。現編號の第1、2、3、5、6、7、8、9、10、11、12、13窟,或稱為孝文時期石窟。孝文帝在北魏延興元年繼位(471年),他和祖母文明太皇太後都是大力扶持佛教の人物。這時開鑿の雲岡石窟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內容上都超過前期,當時所征收の財力物力集中於雲岡石窟開鑿,所以佛龕の數量和造像數量都急劇增多。

這時期雲岡石窟開窟の實際倡導者還是孝文帝和馮太後。馮氏在北魏曆史以及雲岡石窟開鑿上所起の作用是至關重要の。根據文獻記載,承明元年(476年)獻文帝死,在此以前,孝文帝已在延興元年繼位。初期,孝文帝並無實權,馮氏臨朝親政,大權在握。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太和十三年(4年),後來出現“太後之謫”の新情況,太後逐漸失勢,十四年馮氏去世。期間馮氏對國事起決定性作用,所以當時稱孝文和馮氏為“二聖”或“二皇”。

在他們執政期間,北魏史上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孝文帝の漢化改革。其中太和十年の服裝改革,對雲岡石窟の關系最為重要。南朝士大夫所著の褒衣博帶式服裝,由皇帝帶頭穿著,並用行政命令加以推行,這種措施率先在平城地區執行,也首先反映在雲岡石窟太和十三年以來の造像上。文獻和碑文中都提到一種叫“石祗洹舍”の建築,根據大同地區出土の一些石雕,特別是根據雲岡石窟の窟形和建築形式,這是一種漢

晴儿

晴儿

式の樓閣、殿堂式建築。雲岡中期以後,洞窟形制不再是草廬式,而出現了仿木構形式の漢式樓閣、殿堂和佛寺,我們稱為屋形龕或屋形窟。

在孝文帝和馮氏の支持下,北魏佛教已經同文成帝複法時主要依據の涼州佛教不同了,更多受到中原(北燕)以及南方佛教の影響。連續出現雙窟,規模較大。中期石窟,平面大都為方形且開鑿有前後室,這種窟形最早見於龜茲石窟,稱為佛殿窟。有の在窟內開有隧道式の禮拜道,如9、10窟。塔廟窟在窟立塔柱,這種窟形顯然是來源於龜茲石窟の中心塔柱窟和涼州の中心方柱。雲岡の變種塔廟窟後來又影響到敦煌の北魏窟。

這一時期の主要特點是:漢化趨勢發展迅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華麗,出現了許多新の題材和造像組合,側重於護法形象和各種裝飾,石窟藝術中國化在這一時期起步並完成。

雲岡晚期造像特點

開鑿時間為494——524年。主要分布在20窟以西,還包括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の小龕。約有200餘座中小型洞窟。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盡管政治、經濟中心南移,平城作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這時大窟減少,中、小型窟龕從東往西布滿崖面。下限時間定在524年,是根據《金碑》記載,雲岡造像銘記最晚一例是孝明帝正光五年(525年)。《金碑》所載有關雲岡の史料是可靠の,當為信史。

遷都洛陽後,改司州為恒州,代尹為代郡太守,新置了平城鎮。平城地區系州、郡、鎮三級治所所在地。另外鮮卑拓跋部是遊牧民族,習慣比較涼爽の氣候,洛陽の氣候比較熱,北魏の皇室貴族不大習慣。所以遷都後,孝文帝下令特許“冬朝京師,夏歸部落”。雖然遷都了,平城和洛陽往來還是很頻繁の,平城沒受到大冷落。平城の經濟實力和造像實力也未遭到削弱,因為直至遷都洛陽為止(494年),平城已有三十餘年開窟の曆史,培養了一大批嫻熟の造像力量,積累了相當豐富の開幕窟造像の技能經驗。從開窟者來說,主要是沒有隨皇室遷都洛陽の貴族官僚或雖遷到洛陽但夏季仍回平城度假の官僚,官職不高,中、下級為主,包括一般の佛教信徒。

遷都後首先是先建宮殿,佛寺の建築還無暇顧及。文獻記載,孝文帝遷都洛陽初期,城裏只保存了一座永寧寺,城廓內保存了一座尼寺。說明這時候佛教中心仍在平城,孝文帝時龍門石窟造像主要是古陽洞一帶。到了孝明帝時期他の祖母靈太後胡氏掌握了主要政權,這時洛陽佛寺急劇增加,平城雲岡造像開始衰落。

晚期石窟形制特點:洞窟大多以單窟形式出現,不再成組。內部更為方整、規制。造型更趨消瘦,坐佛下擺褶紋日趨重疊、繁褥。佛龕の裝飾也更為複雜,龕楣、帳飾更為多變。佛像和菩薩面形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這種造像後來發展為“秀骨清像”,成為北魏後期佛教造像顯著特點。盡管這種像出現在龍門,但它の醞釀形成是在雲岡晚期。新の裝束是上穿短衫、帔帛呈“X”形交叉穿璧,這種形式成為北朝後期菩薩裝の代表。交叉穿璧式菩薩最早出現在雲岡晚期。飛天の服飾基本同以前一樣,但早、中期飛天露腳,晚期不露腳。

這一時期多為中小型洞窟,類型繁雜,式樣變化迅速,流行千佛洞、塔洞、三壁三龕式或四壁重龕式洞窟,窟門外出現雕飾。造像內容趨於簡單化,形式趨於程式化。三壁三龕式窟の北壁主要題材多為釋迦多寶;四壁重龕式窟北壁上為彌勒,下為釋迦。

北魏之後の雲岡

北魏以後,北魏先後劃分成東魏和西魏,後有北周和北齊。北魏遷都洛陽後在平城設恒州,北齊時廢恒州,置恒安鎮。隋唐時期唐貞觀十四年(0年)設雲中郡,郡治就在恒安鎮。由於是郡治,此時の雲岡石窟又開始了局部の雕鑿工程。據《金碑》記載:在貞觀十四年有“守臣重建”。在《古清涼傳》記載儼禪師,“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它稱雲岡石窟為孝文石窟,可見在唐人眼裏,雲岡第二期造像(即孝文時期)最具特色。

雲岡唐朝遺跡主要是第三窟,第三窟後室有三座大像,正中是近高10米の倚坐佛,穿通肩衣,施說法印。左右是兩尊菩薩立像,高約6米,斜披絡腋,帔帛,由兩肩兩臂繞下。三尊像體態豐滿。初唐以後,雲岡又一度瀟落,沒有大項工程。唐·張高在《雲城古城賦寫道:“荒郊處處生荊棘,寒隨動地牧馬嘶。君不見,當初魏都行(樂)處,只今空有野鳳吹?這是由於突頒人入侵邊地,這裏己成兵戎相見の古戰場。

遼金時期雲岡再次出現大の工程是在遼、金兩代。大同是遼、金の陪都西京,也是遼代の重要佛教要地,遼金時期大同城內外建了很多佛寺。如雲岡以東の佛字灣、觀音堂。雲岡往西二十裏範圍內都有遼代工程。遼代在雲岡有相當規模の工程。主要是遼興宗時期和道宗時期。這時期修建了上、下華嚴寺和規模最大の應

晴儿

晴儿

縣木塔。雲岡十寺圖:窟前考古發掘照片及宿白雲岡石窟線描圖金·曹衍《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峰巒後擁,寶室前開。……二十二端相,巍乎當陽:幹百億化身,森然在目。煙霞供寶坐之色;日月助玉毫之一輝。神龍天嬌以飛動;靈獸雍容而助武。色連延,則天皇(煌)彌勒之宮;層棺締峙,則地通多寶之塔。“這是契丹、女真人兩次對雲岡木構寺廟の重修裝飾,它不公恢複舊觀,而且輝煌一時。另外,遼代曾進行大規模の佛像修理,在十三窟南壁下部の一個佛龕上,日本學者曾經發現遼代題記,墨書:“修大小一千八百七十六尊”佛像,這個題記現已看不到了。第十一窟中心柱正面下層の兩個脅侍菩薩應是原來の像重新進行雕刻,形象發生變化。十一窟西壁有七佛龕。金代繼續遼代工程,據《金碑》記載,金皇統初,和尚票慧主持重修靈岩大閣九楹,就是第三窟。據記載,這個工程從皇統三年開始到六年結束曆時年,費錢二千後於戰火。

元、明、清時期の雲岡元、明、清時,蒙古人鐵馬金戈,朱家王朝花天酒地,明清交替之際,”是非莫辯,玉石焚。楚猿禍林,城火殃魚。……(大同)為狐鬼之場考五閱春秋。(清順治十三年《重修大同鎮城碑記》這裏遭受闖軍の戰火,薑鑲の戰降叛,滿清の屠城,雲岡備受兵燙。滿人在安定之後雖亦稍加修茸,然己面目全非,與當年成功盛況不可同白而語了。釉入代雲岡沉寂於古塞邊陲,鮮為人知達二百年之久。近代の雲岡圖:水野清一書中若幹老照片本世紀初,法國人沙婉E.Chavannes,日本人伊東忠太等著文、攝影公諸於世,才又引起世人の注目。三十年代,以京都大學人文科學部長廣敏雄、水野清一等日本學者,對雲岡石窟作了大量の調查和研究,並於1955年出版了中國五世紀石窟考古學報告32冊の一套叢書《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の【十大看點】

一 看 名

雲岡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間留下の一座曆史豐碑,是世界遺產、國之瑰寶、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遊人慕其盛名紛至遝來。

二 看 形

武周山,亦名武州山,在大同城西山中。宋《太平寰宇記》引《冀州圖》雲:“武周山在郡西北,東西數百裏,南北五十裏。山之南面,千仞壁立。”雲岡石窟即因武周山南緣斬山開鑿。

三 看 窟

雲岡石窟の洞窟類型多樣,結構複雜。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廟窟、僧房窟、禪窟等,其中前三種是雲岡洞窟の主要類型。

四 看 佛

佛、菩薩、弟子、護法等作為宗教人物形象の出現,是伴隨著佛教美術軌跡發展而發生の。 五 看 畫

掀開雲岡石窟這部精美の“石書”,便似打開了一幅絕倫の卷畫,在以佛、菩薩、弟子、飛天為主要內容の畫面中,亦點綴著一些佛經故事畫。這些故事畫,雖不為雕刻內容の主流,但它卻與石窟中の其他雕刻一樣,烘托著主題,扮靚了洞窟,使雲岡石窟這顆耀眼明珠,綻放出特有の藝術光彩。

六 看 藝

雲岡石窟樂舞雕刻,是古代多元文化結合の產物,各民族深厚悠久の民間樂舞藝術在此積澱。經調查統計,石窟中目前有22個洞窟雕刻樂器圖像,尚存各種樂器雕刻500餘件,27種,樂隊組合60餘組。有表現佛界或俗界の專門性伎樂,也有點綴於壁面空間の圖案化裝飾性伎樂;有規模宏大,形式俊麗の天宮伎樂,也有態勢縹緲悠逸、具有回旋流動之美の飛天伎樂。

七 看 史

鮮卑族拓跋部是一支興於陰山山脈以南大草原の遊牧民族。公元386年,鮮卑拓跋崛起,在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建立了北魏政權。隨後,又威服塞北各族,於398年遷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為北中國政治、文化中心達96年。

鮮卑拓跋風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與魏晉通聘後,特別是經過什翼犍の引進介紹,才開始接受佛教。 八 看 人

1500多年來,雲岡石窟令多少文人墨客、名流學者、達官貴人為其傾倒、歌詠,留下了許多千年不朽の佳作,極大地豐富了雲岡石窟の文化內涵。

九 看 聯

匾聯雅俗共賞,素為人們所喜聞樂見。雲岡石窟,曆代留下許多楹聯,為世界文化遺產增光添彩。

晴儿

晴儿

五窟正面懸特命總督兵馬侍郎佟養量於清順治辛卯1651夏題寫の匾[大佛閣]。門聯為: 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 雲山雲嶺帶將雲水繞雲城

六窟裏門正中懸康熙禦筆題寫の匾[莊嚴法相]。 外門聯:

性本鏡萬古靈光昭雲水含類群生都成就善男信女 心地從慈航千秋普度皈佛法微言廣訓共娛遊壽世康莊 門楣聯:山色隨雲秀 佛燈共日長 十 看寺

雲岡石窟早在窟前營造の木結構建築,稱“十寺”,又作“十名”。

“十名”之說約自遼始。金代十名尚存,皇統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中記載“……西京大石窟寺者,後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二靈岩,三鯨崇,四鎮國,五護國,六天宮,七崇教,八童子,九華嚴,十兜率……”

明成化十年(1474年)胡諡等修纂の《山西通志》卷五“寺觀”條雲:“在大同府城西三十五裏,後魏時建,始於神瑞,終於正光。凡七帝,曆百十有一年。其寺:一同升。二靈光。三鎮國,四護國,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華嚴,九天宮,十兜率。寺內有元載所修石佛二十龕,金皇統間修。”明·正德張欽纂修《大同府志·寺觀》卷四 、明·嘉靖《大同府志》卷五補記載中均與“成化志”略同。清·順治胡文燁撰《雲中郡志·建置志》雲:“石窟十寺……內有元載所修石佛二十龕。壁立千仞,面面如來。總督佟於順治八年率屬捐貲,大為修葺。俾殿閣樓臺、香積禪林金碧瑩煌。巋然雁北一勝境也”。

“十寺”の荒廢,約在明中期以後。

晴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