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全国Ⅱ卷 江苏卷 2017年 13—16,一个圣诞节的回忆,20分 2016年 11,战争,25分 2015年
【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战 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密,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
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委婉地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
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
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
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
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答案】CD(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解答本题,可以依据“我”的感受和她的表现来概括其性格特点。其中有“我”的感受,“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也有对她的描述,“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物象以及情节安排的作用。解答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本身的特色的角度思考作答。因为是电话交流,故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居多,这样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透露出人物的心声;两人因电话而结缘,更有戏剧性。
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一 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②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③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 示例二 不合适。①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②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③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
误区警示
1.没有联系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如上题,题干中要求回答的是“战争”这个题目是否合适,就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围绕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展开阐述。
2.只答表层含义,不能结合文本的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如上题,只回答合适或者不合适,没有联系文本主旨往深处挖掘,显得理由站不住脚。
3.答题不全面,只答术语,不结合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在指出标题的含义、作用时,有的考生只答推动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不答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深化了什么主题。
技法点拨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典型环境和故事情节,因此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时要以这三点作为切入的角度。具体来看,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含义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种,表层含义一般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深层含义则要结
2.标题的作用一般有设置悬念、交代文本的主要人物、推动(暗示)情节发展、突出(深化)主题、
3.组织答案时,既要给出答题术语,还要结合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分点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胖子和瘦子
【俄】契诃夫
尼古拉铁路一个火车站上,有两个朋友相遇:一个是胖子,一个是瘦子。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火车上下来,拿着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他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他背后站着一个长下巴的瘦女人,是他的妻子。还有一个高身量的中学生,眯细一只眼睛,是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 ”胖子看见瘦子,叫起来,“真是你吗?我的朋友!有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天没见面了!” “哎呀!”瘦子惊奇地叫道,“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这是从哪儿来?”
两个朋友互相拥抱,吻了三次,然后彼此打量着,眼睛里含满泪水。两个人都感到愉快的惊讶。 “我亲爱的!”瘦子吻过胖子后开口说,“这可没有料到!真是出其不意!嗯,那你就好好地看一看我!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 啊,天主!嗯,你怎么样?很阔气吗?结了婚吗? 我呢,你看得明白,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娘家姓万采……她是新教徒……这是我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这个人,纳法尼亚,是我小时候的朋友!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
“我们一块儿在中学里念过书!”瘦子继续说,“你还记得大家怎样拿你开玩笑吗?他们给你起个外号叫赫洛斯特拉托斯,因为你用纸烟把课本烧穿一个洞。他们也给我起个外号叫厄菲阿尔忒斯,因为我喜欢悄悄到老师那儿去打同学们的小报告。哈哈…… 那时候咱们都是小孩子!你别害怕,纳法尼亚!你自管走过去离他近点……这是我妻子,娘家姓万采……新教徒。”
纳法奈尔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
“嗯,你的景况怎么样,朋友? ”胖子问,热情地瞧着朋友,“你在哪儿当官? 做到几品官了?” “我是在当官,我亲爱的!我已经做了两年八品文官,还得了斯坦尼斯拉夫勋章。我的薪金不多……哎,那也没关系!我妻子教音乐课,我呢,私下里用木头做烟盒。精致的烟盒呢!我卖一卢布一个。要是有人要十个或者十个以上,那么你知道,我就给他打个折扣。我们好歹也混下来了。你知道,我原来在衙门里做科员,如今调到这儿同一类机关里做科长……我往后就在这儿工作了。嗯,那么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 啊?”
“不,我亲爱的,你还要说得高一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勋章了。” 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他把身体缩起来,哈着腰,显得矮了半截……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纸盒也都收缩起来,好像现出皱纹来了……他妻子的长下巴越发长了。纳法奈尔挺直身体,做出立正的姿势,把他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
②
③
①
“我,大人……很愉快!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现在忽然间,青云直上,做了这么大的官,您老!嘻嘻。”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眉头说,“何必用这种腔调讲话呢?你我是小时候的朋友,哪里用得着官场的那套奉承!”
“求上帝饶恕我……您怎能这样说呢,老……”瘦子赔笑道,把身体缩得越发小了,“多承大人体恤关注……有如使人再生的甘霖……这一个,大人,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的妻子路易丝,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教徒……”
胖子本来打算反驳他,可是瘦子脸上露出那么一副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弄得三品文官恶心得要呕。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
瘦子握了握那只手的三个手指头,弯下整个身子去深深一鞠躬,嘴里发出笑声:“嘻嘻嘻。”他妻子微微一笑。纳法奈尔并拢脚跟立正,把制帽掉在地上了。三个人都感到愉快的震惊。
【注】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托斯:希腊人,公元前356年放火烧掉了以弗所城狄安娜神庙,因而闻名。③厄菲阿尔忒斯:希腊人,公元前5世纪,为波斯带路,出卖同胞,引敌入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火车站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现在的情况。整个画
面中气氛亲切、热烈而又和谐。
B.“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然而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
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此处描写表明瘦子对老朋友的高升感到衷心的愉快。
C.胖子对瘦子“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的丑相”“恶心得要呕”,因为胖子是一个重视友情,
反感官场奉承的人。
D.小说在简洁的叙述中夹杂着浓厚的幽默、滑稽成分,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减弱了小说主题原有的
悲哀、凝重之情。
2.胖子后来说:“我已经做到三品文官”。在此之前,小说在哪些地方对胖子的身份做了伏笔?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3.小说中纳法奈尔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齐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齐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齐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齐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齐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齐莫夫!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齐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齐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①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齐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齐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齐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齐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注】①涅维拉齐莫夫: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
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
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
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官场的黑暗。
D.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齐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
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2.小说的主人公涅维拉齐莫夫的个性特征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一 1.A 【解析】
B项,“瘦子突然脸色变白,呆若木鸡”,此处描写表明瘦子对老朋友的高升感到震惊;
“他的脸很快就往四下里扯开,做出顶畅快的笑容,仿佛他脸上和眼睛里不住迸出火星来似的”,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瘦子在震惊之余表现出的对胖子的极尽崇拜、敬畏、奉承的神态。C项,“胖子是一个重视友情,反感官场奉承的人”理解错误。结合全文,一开始两人邂逅,胖子还是比较热情的,可后来听到瘦子是“八品文官”时,他得意洋洋地说自己“已经做到三品文官……有两枚勋章了”,最后他“扭过脸去不再看瘦子,光是对他伸出一只手来告别”,这一系列变化都表明胖子嘴上虽然说不要官场奉承,而实际上自己却是一副趾高气扬、居高临下的官场作派。D项,小说中夹杂的这种幽默、滑稽的成分,使文章揭示的主题更具有可悲性,恰恰加重了“小说主题原有的悲哀、凝重之情”。
2.①“胖子刚在火车站上吃过饭,嘴唇上油而发亮,就跟熟透的樱桃一样。他身上冒出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味”与瘦子的“冒出火腿和咖啡渣的气味”对比,暗示胖子经济情况远远好于瘦子。②通过瘦子之口描述胖子的外貌穿戴:“你还是从前那样的美男子! 还是那么个风流才子,还是那么讲究穿戴”这也隐隐约约暗示了胖子的地位和身份不简单。
3.①小说四处描写纳法奈尔的行为动作,通过行为动作反映心理。在知道胖子是三等文官之前有两处, “想了一会儿,脱下帽子”“想了一会儿,躲到父亲背后去了”。心里犹豫,不想太靠近。知道之后也有两处,挺直身体,立正的姿势,制服的纽扣全都扣上,还紧张得把制帽掉在地上。过分的崇敬,也不是正常心理。②讽刺“三号人物”纳法奈尔,是从侧面烘托“一号人物”瘦子的形象。说明崇拜权力的思想意识已经深入了下一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文章对纳法奈尔着墨不多,找出描写他的句子很容易。然
后分析时可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分析对他本身的行为动作的描写的直接作用,二是从他和主人公的关系、揭示小说主旨等角度思考。 二 1.B
2.①奴性,自轻自贱。他写贺信时,极尽阿谀之能事。②虚伪,口是心非。对上司一边写贺信,一边咒骂。③心理阴暗。想通过偷、告密等卑劣手段改变命运。④对现实不满,牢骚满腹。他一直在抱怨地位低,钱少,工作差。 【解析】
概括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一般要找出文中关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
描写等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例如文中第一段在描写涅维拉齐莫夫起草一封贺信的时候,“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这些句子写出了他的奴性和极尽谄媚之能事。“还得给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是语言描写,写出了他的口是心非,他表面上在给上司写祝贺信,实际上内心充满了牢骚的不满。“要不要去偷?”“写告密信呢?”是心理描写,写出了他在考虑用不正常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心理不够阳光。
3.①动作描写。凑到小窗口倾听,暗示着主人公对热闹生活的渴望、向往。②环境描写。以外面空气清新和大街上热闹反衬办公室的冷清,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苦恼、烦闷。③语言描写。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表达了他对处境的不满、抱怨。 【解析】
这段话描写的是涅维拉齐莫夫透过小窗口看到的外面的生活场景。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凑
到”“倾听”表现出了他对外面的生活表现出极度的关注和热情。第二、三句中“清新空气”“钟声齐鸣”“来来往往的马车”,这些热闹的场景和涅维拉齐莫夫的值班环境形成对比,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最后一句中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倒霉透了,对现实生活很不满意。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