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

来源:测品娱乐
第39卷第7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年7月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

郭建宏

(山西大学图书馆,山西太原 030006)

关键词:“双一流”;学科建设;图书馆学科服务

摘 要: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以及如何从加强情报支持服务、深化及细化信息素养能力教育、强化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构建科学服务评估体系、借鉴成功模式及加强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及智能化工具作用等六个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扩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7-0062-03

国。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文化建设、

信息交汇与分享、科研项目等传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也要求图书馆在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开展并强化学科服务,不断发展和创新,满足用户更为深化、个性化的服务要求,推进高

[4-5]

。校一流学科的建设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2.1 学科服务的概念

  关于学科服务的定义,目前业界尚无统一定论。我国关于学科服务概念的研究最早见于2003年,由

6]7]8]9]提出,后李春旺[、阳海燕[、师晓青[、张晓林[

10]11]12-13]

孙杨[、康健等[、阎婷婷[等又对其进行了深化及拓展等(见表1)。

表1 我国学科知识服务概念发展

姓名张晓林李春旺阳海燕师晓青孙杨,康健

概念关键词

以学科馆员为基础,更加关注科学研究,提

供信息化与内容知识化服务

将“学科化知识服务”名词精简并提炼为“学科化服务”

具有专门图情信息检索技术和相关学科背景、个性化服务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服务模式为重中之重

学科服务平台必不可少、对高校学科服务平台进行统一规划

1 背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具有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基础组成部分,重点学科建设是加快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提高高校履职效能的重要途径。  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确立至“211工程”“985工程”“985平台”“211计划”“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项目,再到“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我国高等学校及学科建设工作已走过三十余年历程。2015年10月24日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

1]

平,建立“双一流”高校和前沿学科[。2017年1月24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公布,该办法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必要因素:①卓越的科研创新能力。②丰硕的产学研合作成果。③良好的文化氛围。④优秀的师资队伍。⑤开放的国际交流合作。该办法同时提出,为促进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双一流”的名单

2]

将是一份动态调整且数量有限的名单[。2017年9月,“双一流”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入选高校42所,其中包括A类高校36所、B类高校6所。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此次入选该名单的一流高校共42所,A类共36所,B类共6所,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共95

[3]

所(后又增加3所)。  “双一流”旨在助力教育事业,建设高等教育强收稿日期:2019-06-20

作者简介:郭建宏(1983— ),山西大学图书馆馆员。62

用户的特定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和软科学研

储节旺,汪敏究方法、学科服务产品、以馆藏和馆员为基

郭建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

2.2 学科服务的现状

  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最先开始提供学科服务,其后各大高校图书馆陆续开展,截至2018年仅有8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尚未开展相关服务。目前,已开展学科服务的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深度、服务模式不尽相同,在信息素养培训、咨询服务、学科知识服务、学科团队、院系互动、检索服务与导航、学科服务平台或体系、馆员设置与职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多数高校在馆员设置、检索服务与导航、平台或体系建设方面所做工作较多,而仅有少数几所高校关注到学科团队培养、信息

3.1 加强情报支持服务

  作为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的代表,“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需要大量情报信息支持,对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支撑、情报分析与获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图书馆的自身改革与发展可以借鉴其他国际国内高水平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如果可以在高校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在学科建设方向、方法、方式等方面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预判信息,高校学科建设工作将会变得事半功倍,且相应学科建设工作承担团队及领头人的工作效率将会得到素养培训、咨询服务等内容(见图1

)。图1 高校学科服务内容情况

  同时,各高校图书馆在馆员配置方面也存在一

定差异。多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配置以兼职为主,专职学科馆员较少,配置的学科馆员学历以本科、硕士为主,少量为博士,多数学科馆员无相应学科教育背景,学科馆员专业素养不高且水平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图书馆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学科服务建设工作开展得仍然不尽如人意[14](见图2)。

图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数配置

3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途径与方法

  伴随“双一流”建设新形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及定位发生改变。除传统服务内容及模式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在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创新和发展服务模式,扩展学科服务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助力“双一流”高校及学科建设工作。

极大提升。而学科馆员提供的综合性信息主要来自其日常的情报收集工作,其预判信息的准确性、可信

度完全取决于情报收集工作的完成情况[15]

。此外,优秀的情报收集及整理工作也会对高校国际期刊论文投中率、高校及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提升

具有正面的影响[16]

。3.2 深化及细化信息素养能力教育

  信息素养能力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图书馆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现阶段,多数高校一般仅采取选修课或公开课的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仅能覆盖部分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同时,因受众广、教师资源缺乏,用户的具体、实际要求反而不易被掌握。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深度较浅且不够细化,一般缺少实践课程且课程效果并不明显,读者在有相应需求时往往需再次或深入学习才可掌握相关技能。据此,高校图书馆可将读者根据不同需求区分开来,细化信息素养能力教育课程,通过多种方式(如线上课程等)提供差别化的、实用性强、有针对性的度、多样化的教育及培训服务,使广大师生及学科建设团队、科研工作者等能够有效利

用馆内资源满足相应需求[17]

。3.3 强化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发展,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更趋向专业化和精细化,同时,图书馆的服务人群也逐步由广大师生向科研团队、科研工作者转变,这些都要求图书馆具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馆员团队。具体要求包括:第一,该学科馆员团队应具有一定规模,馆员数量应足够满足学科建设要求。第二,该学科馆员团队应兼有相关专业及图书馆学研究背景,具有一定的学术能力。第三,复合型骨干人才应具有一定比例。第四,增加专职馆员比例,逐步减少兼职馆员数量。第五,图书馆给予学科馆员一定的信任度,肯定其作用及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第六,高校图书馆应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本校的学科馆员培养机制,满足后续需求。3.4 构建科学的服务评估体系

  科学的服务评估体系可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优秀馆员更进一步,鞭策后进馆员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为服务平台、服务模式改进提供

63

郭建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讨

 参考依据。高校图书馆服务评估体系的评价结果可尝试与学科馆员绩效挂钩,给予优秀者以物质鼓励,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评估体系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除借鉴优秀图书馆已有的经验外,可鼓励本校馆员及师生、科研工作者参与其中,进一步完善已有体系,使之与高校实际情况更加适应,同时兼顾主观、客观两个维度,保证

18]

。评价结果的真实与公正[

3.5 借鉴成功模式,加强资源共享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想法绝无可[3]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8-08-07].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1/content5226572.htm.[4][14] 徐健晖.“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

J].大学图书情报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

刊,2017(2):55-58.[5] 王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

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8(1):24-26.能,但可借鉴我国起步较早的图书馆的成功模式,从而节省人力、物力,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由于历史沿革等多方面原因,国外高校及学科建设体系以及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与我国有较大区别。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在不断学习、改进、完善的过程中,仍可参考其优秀经验,取其精华,采取适当的本土化措施,将其完善成适合各高校自身情况的模式,以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我国在必要时可以图书馆为载体,在不同高校间搭建资源共享平台,集中有限资源推动重点学科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资源潜力。3.6 充分发挥大数据及智能化工具的作用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其与传统行业的快速融合,高校图书馆业务也应逐步引入这些现代化技术,特别应以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传统馆员的工作并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这种改变使图书馆拥有了丰富的,可记录的,可自动分析、归纳、总结的数据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并不限于电子图书、期刊、文献资料及大量的用户检索信息、阅览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等。同时,这些信息针对不同用户有显著的差异,使用智能化工具对这些差异性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有助于发现用户显著的及潜在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推荐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还可结合专业学科馆员的情报分析工作,为各学科工作者提供即时的大数据分析及精准的资源推介。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及智能化工具的作用,为学科建设及科研工

作提供帮助[19-21]

。参考文献:[1]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

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18-08-0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10269.htm.[2]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8-08-07].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7/content5163903.htm1.64

[6] RDSConsultants[EB/OL].[2018-02-20].http://

researchdata.Wisc.edu/rdsconsultants/.[7]ResearchDataServices+sciences[EB/OL].

[2018-02-20].http://data.library.virginia.edu/rds-staff/.[8] PEOPLE[EB/OL].[2018-02-20].https://

www.lib.purdue.edu/researchdata.[9]LibrariansandSubjectSpecialists[EB/OL].

[2018-02-20].https://library.ucsd.edu/about/contact-us/librarians-and-subject-specialists.[10] 陈丽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数据管理

服务实践与启示[J].现代情报,2016(4):110-114.

[11] 陈大庆.国外高校数据管理服务实施框架体

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10-17.

[12] 阎婷婷.加拿大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

务调研[J].图书馆建设,2017(5):66-72.

[13] 储节旺,汪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

书馆学科精准服务对策研究[

J].现代情报,2018(7):109-114,129.

[15] 王琪.“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分析研

究[

J].图书馆学刊,2018(5):117-120,138.[16] 林嘉.高校学科服务的转型策略[J].图书情

报工作,

2014(20):28-32.[17] 闫小斌.图书馆服务能力探讨:概念、属性、

结构、形成、评价及提升[J].新世纪图书馆,2014(7):13-17.

[18] 涂文波.“双一流”下的国内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7(3):62-64,78.

[19] 沈昌干.运营商数据管理平台中的用户

识别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5.

[20] 马晓亭.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据可用性:价

值、挑战和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5-8.

[21] 李书宁.构建分层学科服务体系提供精准化

嵌入式服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1):85-89.

(编校:崔 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