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来源:测品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6期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r01.22No.6 2008年6月 Journal ofChengdu UniVersity(Educati0nal Sciences Edition) Jun.2008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王俊虎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ooo) [摘要】课时的压缩调整、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延伸、就业压力导致的功利性学习、考试评估的机械呆板是高校现代 文学教学面临的最大困境,重视选修课程建设、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努力提炼本课程所包含的人文底蕴、建设新的课程考核评 估体系是解决高校现代文学课程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现代文学;教学;困境;选修课;人文底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44{2008}06—0052—03 现代文学课程是普通高校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 刘勇《现代文学大学课程教学的几项考察及思考》(《中国现 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现 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3期)、孔庆东《现代文学基础课 代文学学科在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体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o6年第4期)、李怡 它上接中国古代文学,下启中国当代文学,教好或学好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 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教学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 刊)20o6年第5期)、姜彩燕《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的美感教 位;其次,现代文学虽然时段上只有短短三十年左右,但是涌 育与历史认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o6年第5期)都 现出的经典作品和文学大师却灿若繁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他们所在学校对现代文学教学课时不同 学宝库的极大财富;另外,现代文学大师在中国现代文化、思 程度的压缩以及这种压缩所带来的困境。笔者所在的高校 想、艺术史上的杰出贡献和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培养当 在20世纪9o年代以前,现代文学课程在中文系所有开设的 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但 课程中课时量仅次于中国古代文学,每周6学时,开设两学 是,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却使现代文学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 期(每学期有效上课周数为18周),总课时216;20世纪9o年 困境。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大幅度的扩招,学生生源有了 代以后,现代文学课程课时量开始减少,每周4学时,开设两 极大变化,直接弓j发国人普遍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 学期,总课时144;1997年大学扩招以后,每周课时调整为6 些问题表面看来虽然和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没有直接联系,但 学时,但是只开设一学期,总课时108;最近,笔者所在的文学 是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毕竟是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下展开的, 院出台新的课程学时改革方案,现代文学课程课时改为每周 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和冲击。例如,学生就业难度增大,学校 3学时,开设一学期,总课时54,文秘、新闻专业现代文学课 在课程设置方面,势必会增加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从而 时为每周3学时,开设9周(与当代文学合开一学期),总课 导致传统课程课时锐减;学生由于就业压力的增强,在学习 时为27。现代文学课时从216个学时压缩至54学时,几乎 过程中的功利性因素就会明显增大,传统的文学课自然会在 是过去课时的四分之一,但是课程内容、教学大纲都没有变 他们的心目中分量下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就十 化,要用四分之一的课时来讲完过去百分之百的内容,显然 分有限。很明显,一门甚至多门文学课程学不好,对就业没 对所有现代文学教师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灿若星辰的文 有多少影响,但是英语学不好,四、六级证书拿不到,直接影 学经典、独具魅力的文学大师、紧张激烈的文艺斗争、复杂多 响到就业甚至毕业(国内多所高校将四、六级英语合格证书 变的文学思潮……怎样讲?讲什么?这恐怕是每一位现代 和毕业证、学位证直接挂钩,并非笔者危言耸听)。针对新情 文学教师面临的最大困惑。 况下出现的新问题,笔者作为高校现代文学课程的主讲教 其次,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延续。虽然新的教学理念一 师,经过长期的思考,把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策 再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但是据笔者观察和 略作了较为全面的疏理和归纳,以求教于同行。 了解,绝大部分高校教师至今仍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 一、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 学作风,而学生对此也见怪不怪,许多教师和学生还把这种 首先,课时的压缩调整几乎是所有高校实施现代文学教 教学方法作为高校和中学教学的最大区别加以维护。这种 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为突出的现象。温儒敏《现代文学课程 教学现象为何能在当今高校存在,笔者认为是两方面因素: 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北京大学学报》20o3年第5期)、 一方面,教师采用课堂满灌式教学,可以不需调整教学计划, 【收稿日期】2008—02—09 【作者简介】王俊虎(19r74-一),男,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投,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5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6月 第6期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No.6 】_衄.2008 不需设计新的教法,从外在形式上也可以体现教师费力费劲 代文学教学的失败。笔者经过苦苦思索,本着“解铃还需系 的现象。部分老教师对个别新教师的课改嗤之以鼻,认为课 铃人”(压缩后多余出来的课时主要是用来开设选修课的)的 堂讨论法等纯粹是花拳绣腿、投机取巧的做法,岂不知新课 思路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通过开设“现代文学经典名篇 改教师讲得少了,但是投人的精力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另一 导读”等作品赏析选修课,补回学生在54课时的基础课中没 方面,对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激情飞扬的讲解,可以给自 有掌握的文学感悟力、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能力,而且这样 己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想听则听,不想听就可以干点别的, 的选修课使得教师能够专门针对学生的文学作品赏析、作品 比如学英语、看小说,反正老师也不提问,甚至臆想鲁迅、钱 评论做专题辅导,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得就更快。看来 钟书等名人课堂不认真听讲反而成就卓越。如此下来,现代 只要教师在教学上认真探索,所有的教学难题都会迎刃而 文学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解,我们的基础课时虽然少了,但是选修课时多了;基础课上 第三,就业压力加大而导致的功利性学习。前文提到, 讲不到或者讲不透的东西,可以放在选修课里专门讲。近年 随着高校的普遍扩招,学生包括各个高校就业压力越来越 来,我们现代文学教研室经过精心准备,反复讨论,先后开设 大,据2006年2月14日《新京报》报道:“2006年预计全国城 的选修课“现代著名作家研究”、“鲁迅研究”、“曹禺研究”(主 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而同时预计今年城镇可 要给学生补充一流大作家的文学思想、美学观点、价值观念 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 以及人生道路选择)、“现代文学名著导读”、“现代文学名篇 人,比2O05年增加100万人。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 鉴赏”(主要提高学生的文学感悟力、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能 业难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2O05年 力)、“20世纪文学思潮”(强化学生从文学理论角度关照现代 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 文学的能力)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这些选修课对降低基础 各个高校包括学生都使出浑身解数,开设的“就业指导与策 课程因课时压缩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学生可 划”、“人际交往”、“公共关系”、“领导学”、“谈判心理学”、“就 以根据自己知识结构的强弱自由选取,比如他可能对鲁迅已 业面试指南”等课程因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而备受学生青 经很熟悉,但是文学感悟力不强完全就可以不选修“鲁迅研 睐,传统的“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学理论”、“现代文 究”而选修“现代文学名篇鉴赏”。 学”等基础课程自然备受冷落。 第二,针对“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作风,笔者以为教 第四,考试评估体系的机械呆板。长期以来,我国高校 师必须注意课堂互动,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实行的考核制度一直是注重考核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并以此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定要打破传统观 为依据来判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种考核方式在当 念,根除惰性思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的目 代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无疑是弊大于利,很容易导致“老师讲 的,积极探索高效、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教学效 笔记,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甩笔记”的现象,考试由 果。笔者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曾做过初步的实践,感受到了 授课教师全权命题,所考范围也以自己课堂所讲内容为准。 良好的教学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讨论法 学生只要记住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即使平时不复习思考,只 就是笔者曾经尝试过的一种师生互动方式。比如,在讲曹禺 要考前突击背诵,完全可以轻松过关甚至获得高分。 戏剧《雷雨》时,学生对剧中主要角色周朴园形象的正确认识 二、应对困境的方法和策略 直接关系到对曹禺戏剧思想内涵的把握,笔者讲课时没有直 第一,就现代文学课时的压缩调整来说,作为授课教师, 接对周朴园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而是给出这样几个问题: 只能在压缩后的课时里,更加精心调整自己的课堂讲授任 (1)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情?(2)周朴园身上有没 务。当然,过去216个课时里所讲的内容要在现在54个课时 有值得你同情的地方?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答案多 里详细讲完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压缩相关内容,突出 种多样,讨论气氛很热烈。经过讨论,学生形成自己的答案: 重点,理清线索,力求在54个课时里给学生清晰的现代文学 (1)周朴园对侍萍应该是有真恋情的。因为周朴园依原样布 发生发展脉络,对于在过去课时充沛情况下能够详细讲解的 置侍萍曾经住过的房子;周朴园最喜欢穿侍萍补过的衣服;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重要作家,现在只能 没有人时,周朴园独自默默注视侍萍相片。只不过周朴园对 放在相关选修课比如“现代著名作家研究”、“鲁迅研究”、“郭 侍萍的情爱由于客观环境和封建势力的强大而被压抑。(2) 沫若研究”、“茅盾研究”、“曹禺研究”等课程中详细解读。过 周朴园在戏剧中虽然表面强大,但是最终也逃不过悲惨的结 去课时没有大幅压缩之前,笔者曾经大力倡导在现代文学课 局,一定程度上他也是受害者,所以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同 程教学中注重现代文学作品的导读,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 情的地方。而这样的答案和笔者过去讲课的答案是相似的, 学习。能有更多的文学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现 但毕竟是学生自己讨论得来的,留给他们的印象应该更加深 在笔者仍然提倡这一思路,但是要在54课时的客观情况下 刻,并由此引发学生对曹禺戏剧的热情。后来这个班级在写 贯彻这一思路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总不能因为课时的压 毕业论文时就有4位学生选择了曹禺戏剧作为毕业论文选 缩大大减少文学作品的解读而牺牲学生文学鉴赏、文学评论 题,其中一位学生还因对曹禺戏剧的透彻理解和创新解读获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通过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如果文 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学感悟力、文学鉴赏和评论的能力没有提高,那才是我们现 第三,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学生选课的功利性目的增 ・5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8年6月 第6期 王俊虎:关于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No.6 Jun.2008 强。这本元可厚非,但是作为现代文学教师,遇到这种情况, 知能力、审美评价能力。传统的考核机制往往引导学生走向 不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应该努力挖掘本门课程的潜 死记硬背文学常识的死胡同,对提高学生文学感知能力、审 在因素,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就业本身就是人生道路的选 美评价能力没有多大作用,甚至会钝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 择、人生价值观的初步体现,学生对此感兴趣是极为正常的。 特长。笔者曾经用课堂讨论法、原著阅读测试法、撰写论文 我们现代文学课程资源里面有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呢?答案 法对学生文学学习能力进行过测试,发现采取这几种方法和 是肯定的。且不说现代文学灿若繁星的著名作家的人生道 传统闭卷考试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大相径庭,但是采用课堂讨 路。单就鲁、郭、茅、巴、老、曹这六位文学大师的人生选择和 论法、原著测试法、撰写论文法得出的结果则比较相近,也就 价值理想而言就是对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进行人生设计的活 是说采用课堂讨论法、原著测试法、撰写论文法能够对一个 生生的教科书。他们固然是文学家,但是在做人、确立人生 学生现代文学学习能力作出比较公允一致的定位。例如,学 观、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无疑是当今人们的表率,从 生甲原著阅读测试法取得的成绩较高,那么他通过课堂讨论 长远来看,学习他们的人格、为人处世、胸怀祖国的远大理想 法、撰写论文法取得的成绩也比较高,但是期末闭卷考试他 要比简单的礼仪风范有价值得多。所以只要我们现代文学教 的卷面成绩未必和上述其他方式测试取得的成绩一样高。 师善于挖掘,还是能够把传统基础学科所包蕴的人文底蕴与 其实,我们现代文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会碰到这样 时代问题连接沟通起来的。另外,随着互联网影视媒体的冲 的情况的。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姑且称为学生乙)在 击,视觉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文学带来了很大威胁,学生中 课堂内外对某些文学现象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热情,但是期末 间也不乏“文学消亡论”的观点。作为文学教师对此没有必要 的闭卷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相反一些对文学兴趣不大、 惊慌失措,而要正视新时代出现的新现象。既然学生受“眼 文学见解人云亦云的学生(姑且称为学生丙)却会在闭卷考 球经济”的蛊惑,那么我们现代文学在影视传播方面也是有 试中取得高分。笔者过去曾经对此问题有过瞬间困惑,经常 着巨大财富的,现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与当代影视媒体有 以为学生乙考试没有发挥好,学生丙最近努力学习了,所以 着良好的互动态势,一方面现代文学作品在特殊的历史语境 成绩出现异常。现在看来,这并非异常现象,而是“正常”现 中给影视媒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学脚本。另一方面,影视 象,只要是采取传统的考核方式来测试广延性极强而内涵极 传媒在某种程度上也宣传成就了现代文学的部分作品,使这 为丰富复杂的文学学科,就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 些作品在当代赢得更多的读者和观众。综观六大作家文学 只会抹煞学生的积极创新能力,张扬没有见解、人云亦 作品在当代的影视传播,除郭沫若因创作题材特殊而外,其 云的平庸个性。我们大多高校尤其地方院校至今沿用这种 他作家的作品如<阿Q正传》、<祝福》、<伤逝》、<药》、<孔乙 传统的考试机制,如果不再改变,那由它所导致的结果将是 己》、《腐蚀》、《林家铺子》、<子夜》、<家》、<春》、<秋》、<我这一 非常可怕的。 辈子》、《骆驼祥子》、(--马》、《离婚》、《四世同堂》、<月牙JL)、 综上所述,尽管现代文学课程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 《阳光》、<微神》、<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均被拍 云变幻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但只要我们现代 成电影或电视连续剧,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或课外活动时 文学教师刻苦勤奋,面对新情况,有所作为,努力挖掘本门课 间观看改编比较成功的现代文学名著影视剧目,利用影视媒 程的潜在资源,认真研究新世纪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大胆创 体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文学的浓厚兴趣,达到互利双赢的局 新,精心设计,就一定能够开创现代文学教学的新局面,为培 面。 养新世纪合格人才做出本学科应有的贡献。 第四,建立灵活多样的考评体系,促进学生提高文学感 Cognition and Thinking about Teaching of Chinese Modem Literature WANG Jun—hu (College of Literature,Yah’all University,Shanxi Yan’all,716000) Abstract:Teaclifng of modem literature in university faces the 1a predicaments:construciton and adjustment fo class hour,pressure fo employment toleadto utilitarian咖dy,mechanical andmonotonous examinationto evaluate. validwaysto solvethe predicamentto befaced withthe courseofmodemliteraturein university:taking elective cour¥ ̄seriously,enhancinginterchange betweenteacher and studentin class- loom,working hard to refine humanistic spirit ofthe ca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examine and evaluation about new c0Il硝. Key words:university;modem literature;teaching;predicament;elective courses;humanistic spiirt ・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