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制性详细规
划的优化方向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本文主要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优化方向,详情如下。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详细规划 引言
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用地空间规划,要推动我国的经济建设,提高发展水平,就一定要提高用地的规划效率。在开展有关土地空间的规划解决方案制定的工作中,通常要求从多角度进行整体考虑,如用地空间规划管理这一点来讲,就需要从用地空间功能与城市规划乡镇区的总体风格上加以整体考量,使规划设计方案与区域的总体发展方向相互契合,如此就可以在尽量不影响土地用地功能的前提下,满足区域开发中所需要的土地空间,使土地空间规划管理的工作更为科学合理。而针对当前在我国的土地空间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健全我国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城市规划系统,搞好宏观,如此才能以一种整体的、长远的发展思想搞好我国土地空间规划管理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明确乡村体系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建议在县域层面将乡村体系规划列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或列为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点研究专题。乡村体系规划作为一种结构型规划,在宏观上发挥着确定村庄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城乡关系、划分村庄类型、村庄布局研究等作用,微观上为具体村庄的发展建设制定导则,提出禁止、、引导等空
间管制策略以引导村庄有序发展。乡村体系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构建新时代科学规划体系的题中应有之意,一方面,城乡系统规划有利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等综合设计的有机整合,统筹城乡居民生活空间、工作空间、环境空间的整体发展,另外,在城乡系统规划的重要空间统筹部分还可以建立城市一体的综合设计框架,从而实现了较为整体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规划。
2围绕发展目标,牢守底线,坚持特色
国土空间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在目标上存在⼀定的出入,国土空间规划主要目标是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塑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因此,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融入总体城市设计的发展理念,可以提升城镇居民的舒适度。同时,总体城市设计也应该围绕空间发展的主题,对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社会要素分配、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等实施布局和谋划。总体城市设计过程中要求能够体现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的问题,结合具体的自然环境、民族特色、历史文脉,因地制宜地制定最大化体现城市特色的设计方案,解决当地发展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使二者融合,实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全域国土空间格局的构建以及总体城市设计特色构思的实施。
3优化国土空间规划方法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需要加强对国土空间资源的定量分析,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使用数学模型等工具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保证工作方案具备较强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由于国土空间资源的使用情况具有动态化的特点,因此,规划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针对国土空间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同时规划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可以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潜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例如,可以使用分阶段法对国土空间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不同阶段社会发展情况、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生态发展情况分别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
4增强环境产权意识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国土空间资源的承载力,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保证国土空间规划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适应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优势,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增强环境产权意识,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一部分。例如,针对某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而言,需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使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确定该地区存在的较为敏感的区域以及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评价因素包括土壤侵蚀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等,通过实际的分析计算,该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约为234km2,占总面积的7.8%。根据保护红线的划定,国土空间规划人员可以明确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更有助于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科学性。
5推动区域互补,实现空间规划
区域互补工作的良好推动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空间规划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实现和达成。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我国的西部、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在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间存在着特定的差异,使得改革开放之后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异性,如何顺应环境条件,推动地区之间的经济得到均衡发展,也是规划工作在开展中面临着十分重要的难题。所以,在现阶段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当中一定要对区域互补工作有效的进行推动,让空间规划的效果达到预期。为了更好的对困境进行解决,应该针对于国土资源实现均衡利用、开发及保护。在现阶段,很多地区的自然调节能力不断降低,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在资源开发和规划时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也应该对各个产业发展进行保护,对正确的开发战略目标进行设定,避免由于国土空间开发而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而是能够实现区域之间的互相补充,让空间利用价值得到最大化的突出。
6注重法律保障,实现空间规划
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应该对法律保障工作进行获取。在传统空间规划工作开展中,法律方面存在着不够健全的情况,
无法对各个工作进行良好的规范。所以,在现阶段,应该对法律保障工作有效的进行推动,建设完善性的法律体系,让上下级的法律法规都能够得到持续的优化和完善,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管理和规范的效果。首先,在规章制度当中,部门应该发挥价值和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对条款进行增加。如,各地区统筹发展、实现功能规划、对地区差异进行改善等等。其次,应该发挥作用,对和国土规划相关的法律进行健全,能够为国土资源规划提供明确指导方针,科学的对空间规划工作进行促进和带动。其次,在市级、省级等层面都应该对法律规划体系进行完善,对土地规划工作进行保障,使得规划工作在开展中能够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凸显出法律制度的重要地位,一旦出现对法律进行违背和破坏的行为一定按照相应的法律制度对正确的处理工作进行开展,从而真正的获取到法律的支持和保障,让空间规划的水平得到良好的提高。最后,应该对完善性的法律体系进行构建,产生良好的协调、统筹和的作用。在省级、市级应该逐渐形成由上而下的法规体系,确保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具备法律效力,达到理想中最佳的管理效果,最大化的避免违法用地情况的出现。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是推进我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管理及规划工作中,应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区域的特征与优势,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规划。同时,加强对高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动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现我国城市规划的科学有效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颜旭东.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91-93.
[2]麦智蕴.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75-77.
[3]翟晓丹.浅谈国土规划中农用地整理对生态修复的正向影响[J].华北自然资源,2022,(06):151-153+157.
[4]张莉.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上海城市设计技术体系构建思考[J].规划师,2022,38(12):94-99.
[5]易家林,欧名豪,郭杰.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土地利用规划:历史贡献与时代使命[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6):14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