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一(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一(含答案)

来源:测品娱乐
苏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测(1)

七 年 级 历 史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工程,它的完工使国家南北的交通更加便利。人们可以从余杭乘船北行直达涿郡,西行直达洛阳。这项工程是A.秦国都江堰

B.秦朝灵渠

C.隋朝大运河

D.明长城

2.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元朝开始,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度 B.元昊——党项族D.忽必烈——藏族

D.科举制

3.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与民族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耶律阿保机——女真族 C.完颜阿骨打——契丹族

4.《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反映了宋朝某官职的职权和作用。该官职是A.宰相

B.通判

C.转运使

D.知州

5.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与诗中描写史实一致的事件是A.张角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

6.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他们跟随使节来华,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A.医圣

B.书圣

B.求取佛经教义D.颂扬西方文化C.诗圣

D.诗仙

7.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他被后人称为8.“胡食”“胡装”在唐代广为流传;佛学、音乐、舞蹈及马球运动等域外文化涌入,为唐人社会生活增添万千风采。材料表明唐代

A.诗歌繁荣发展 B.文化兼容并包 C.尚武风气盛行 D.政治完善9.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出唐代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

土的秘色瓷

唐代蜀锦缠枝宝花团窠花卉纹锦半臂

A.丝织业兴盛 B.民族交往频繁 C.手工业发达 D.娱乐活动丰富

10.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

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11.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

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12.宋太祖曾对宰相赵普说:“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

不息,生民涂地。”材料反映的史实处在下列哪一时期?A.安史之乱

B.唐末

C.五代十国

D.辽宋对峙

13.唐朝时期,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端午(阳)节”、七月初五“中

元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等。这印证了唐朝A.民族交往与交融 C.中外文化的交流

B.开放的社会风气D.多彩的文学艺术

14.唐朝生产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

泄水”。它的用途是A.纺织

B.耕地

C.冶铁

D.灌溉

15.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时间轴,其中①所处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6.如图,隋大运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长安 C.洛阳 D.余杭

1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下列史实与唐太宗直接相关

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A.重用贤能善于纳谏 C.设置驻藏大臣

B.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D.改革科举制,创立殿试制

18.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

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19.下图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图中②处出现的我国古代盛世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0.隋唐时期,洛阳、江都、余杭等成为著名的经济城市(下图)这主要得益于

A.繁盛的内河航运 C.安定的社会环境 21.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B.便利的海运交通D.经济重心的南移

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B.以门第作为主要参考标准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延续了宋代重文轻武

22.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

布阵。其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23.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A.民族大交融 B.从到统一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24.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

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完全违背历史

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6分)

25.北魏时期贾思勰的著作《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______年是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

26.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大的治世局面。如西汉初期出现了“____之治”,唐太宗时期出现了“____之治”。

27.____________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后来武则天首创武举和____________,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三、材料解析及探究题 (共20分)

28.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3 图4

(1)读图3,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____________;政权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读图

4,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在今____________(填城市名)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材料三

政权辽与宋宋与夏夏与金

民族关系

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

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29.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它多元开放的风范,开拓创新的气魄,昂扬进取的精神,影响至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材料二

贞观初年,太宗同意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编译

(2)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材料三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阅读材料三,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唐太宗“赢

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材料四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唐朝中外交流典型事例。根据材料四,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唐文化的特点。30.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我心目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13分)【杰出帝王】材料一

图1 隋文帝图2 唐太宗图3 唐玄宗

【重大工程】材料二

图4 大运河图5 长安城

【制度创新】材料三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对外交流】材料四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1)材料一中三位杰出帝王,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位,概括说出其主要功绩。

(2)根据图4,要将一批粮食通过大运河从涿郡运到洛阳的洛口仓,所通过河段名称是什

么?图5长安城在当时唐朝和世界有怎样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哪些“突破性进展”?(4)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的原因。“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

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