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
1、三代乐舞:黄帝部落的乐舞《云门大卷》、唐尧部落的乐舞《咸池》、舜帝部落的乐舞《萧韶》
2、最早出土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骨笛 年代最早的埙:浙江余姚河姆渡陶埙 出土最早的罄:山西襄汾陶寺特罄 3、周代的音乐机构:大司乐 4、说唱音乐的远祖:成相
5、十二律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xiǎn】、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最早用文字谱记载的作品:《碣【jié】石调?幽兰》 7、十二等差律:发明人为南朝宋人何承天
理念:在十二律本身内调各律的高度,使十二律中最后一律能回到出发的律上
8、山歌:山歌是我国民歌的主要体裁之一,虽源源甚早,但直接引用“山歌”一词来加以概括则是从唐代才有的
9、小曲:唐代城市里的流行歌曲,又叫曲子(相当于“里巷歌谣”)
10、隋代的“七部乐”:国伎、清商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文康伎 11、大曲:本指结构长大的乐曲,汉魏已有此称谓,唐代大曲在相和大曲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复杂庞大,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 12、白居易的美学思想:承认音乐的教化作用和思想内容
13、词体歌曲:晚唐五代以来的民歌小曲,歌词采用不同于唐前的整齐句式,即以长短句为主,文学上称“词”。这类长短句的歌词有助于乐曲获得多样丰富的节奏变化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也更为灵活自由。
14、白石道人歌曲(姜白石):姜夔别号“白石道人”,《扬州慢》是他在作年可考的词中最早的一首
15、唱赚分“缠令”、“缠达”
16、(宋)杂剧: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歌舞杂戏,经过不断发展,在北宋时又形成了一种“杂剧”艺术
17、南戏:十二世纪南宋初期,浙江温州地区又兴起一种民间戏曲,称为“永嘉戏剧”,后来为了区别于北方的宋元杂剧,又称为“南戏”
18、明清小曲:明清小曲又称“俗曲”、“但曲”和“时调”,是明清时代一种在各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歌曲形式
19、“犁铧【huá】大鼓”:是近代大鼓中产生的最早的一支,又称“梨花调” 20、道情:分广西渔鼓、湖北渔鼓、陕北渔鼓、四川竹琴等重要流派 21、山东琴书:又被称为“凤阳歌”
四川琴书、山东琴书是现存最早的琴书
流传至今比较重要的曲子牌:单弦牌子曲“河南曲子”、“ 林小曲”、“广西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