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学论文

旅游学论文

来源:测品娱乐


本科学生期末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任课教师及职称: 王维艳(副教授)

题 目 浅 谈 沧 源 旅 游 资 源 姓 名 谢 圣 芹 学 号 074130093 学 院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011年 2月 28 日

浅 谈 沧 源 旅 游 资 源

摘要: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临沧市西南部,是以佤族为主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民俗风情异彩纷呈。佤族是一个以黑为美的民族,认为黑色是勤劳的象征,是健康的象征。有“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等称号。

关键词:沧源 佤族 “摸你黑”

沧源是中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区和佤族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县17万人口中佤族人口占85%,全县面积24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近70%,气候常年温和湿润,是天然的温室和大氧吧。由民族文化和原生态自然风光构成的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2009 年被评为中国20个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之一。“阿佤人民唱新歌”在这里激情唱响„„,“月亮升起来、山寨静悄悄„”东方小夜曲在这里悠久回荡。

县域主要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品牌产品有:

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十大魅力节庆、中国最佳狂欢气氛节庆。“摸你黑”取意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摸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用纯天然药物“娘布洛”(佤族传说中具有其死回生功效的神药,现实中具有防晒、美容、养颜之功效)配制的涂料,相互涂摸、互相祝福。摸给老人健康长寿,摸给姑娘小伙爱情美满;摸给小孩茁壮成长。万众狂欢、互相涂摸,共同打造佤山旅游品牌。

每年5月初、重要节庆期间在沧源盛大举行、以人们相互激情涂抹、互相摸黑祝福的接触类狂欢节庆活动,是经中国世界纪录协会认定的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司岗里”传说是佤族的创世史诗,佤语“司岗”为“山洞、葫芦、孕育器”的意思,“里”是“出来”的意思,意为人类是从“山洞、葫芦、孕育器”出来。“摸你黑”是从佤语“moh nin heiy”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所期待的,快乐吧,坚持到永久”。佤族是一个以黑为美的民族,认为黑色是勤劳的象征,是健康的象征,因此节庆活动中使用的颜料“娘布洛”的颜色是黑的,在“摸你黑”活动中,谁最黑谁就是最美,摸黑满脸,代表开心永久、快乐永久;摸得越多,意味着幸福就越多。佤族是一个崇尚黑色的民族。沧源推出“摸你黑”主题活动,旨在让参加狂欢的人们“黑”一回,真正和阿佤人民打成一片,当一回阿佤人。我狂故我在。狂欢摸你黑的初衷是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种氛围,创造一个环境,让你体验一次抛弃一切烦恼,超越尘世、穿越时空、回归自然的人生经历。

该节在第五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上获得“中国十大魅力节庆活动”荣誉,

并获得中国会展界最高奖“金海豚奖”,是中国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会展;在第二届“节庆中华奖”暨新中国建国60年中国节庆巡礼系列活动中获“最佳狂欢气氛奖”。2010年举办的第七届狂欢节主题活动经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现场检测认定,共有100名中外游客在现场地参与了活动,是“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

翁丁—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翁丁”佤语意为“云雾缭绕的地方”,是中国目前佤族历史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佤族群居村寨,是佤族特色传统杆栏式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该景区距沧源县城33公里,现已成为佤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自然博物馆和反映中国少数民族民风民情的影视拍摄基地,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部落。在这里还可以寻觅得到佤族古老独特的婚恋习俗梳头情,感受新米节、护寨节等节日的热闹气氛,体验拉木鼓、镖牛等神圣的祭祀活动。寨子里的寨桩、祭祀房等建筑集司岗里传说、万物有灵的思想于一体,是佤族从原始蒙昧状态走向文明的历史见证遗迹。

司岗里崖画谷生态旅游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北起勐省大桥,南止中缅边境(永和国门)167号界桩,全长78公里,总规划面积1平方千米,涉及勐省、勐来、勐角、糯良、勐董3乡2镇,是云南省知名景区之一。景区内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美丽壮观、巧夺天工、浑然天成;有享誉世界的沧源崖画;有被誉为“云南第一坑”、“天外来客脚印之称”的云南最大的天坑和溶洞群(其中最大的一个坑,深235米,直径200多米,周长720米);有连片的侏罗纪时期植物群林——桫椤、董棕林,有壮美的千米天然彩壁国画长廊。清新别致的佤寨村落散布山间,多彩的佤族风情辉映其中,使美丽的峡谷风光格外迷人。2009年,电视台联合云南地理研究所专程到此探险考察,并以此内容在CCTV-1《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播出纪录片—《司岗里的传说》。

沧源崖画—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佤族历史的智慧结晶。沧源崖画主要景点位于距沧源县城19公里的崖画谷景区,崖画平均分布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崖上,目前共发现了15个点,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也是“世界摩崖石刻”之一,产生于3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颜料经专家鉴定是用动物血调和赤铁矿粉制作的,用手指或羽毛等蘸抹颜料绘成,会随日照时间、天气阴晴、干湿冷暖等因素不断地变幻色彩,具有“一日三变,早红午淡,晚变紫。”的神奇特性。崖画内容丰富,多为狩猎、舞蹈、战争、采集、放牧、建筑和宗教祭祀等活动,构图简练、粗犷、奔放,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独具风格,是古崖画中的典型代表和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研究我国西南边疆及东南亚地区古代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形象资料,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精品。

广允佛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中国南传上部座佛教“三大代表性”建筑之一。沧源广允佛寺有370多年的历史,与“景真八角亭”、“曼飞龙白塔”一起并列为中国西南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代表性古建筑。广允佛寺坐落在沧源县城内,占地面积为2200平方米,融建筑、雕刻、绘画等特色于一体,保存比较完整的有大殿和二门。寺前梁柱上两条倒悬的木雕巨龙,精雕细刻,做工上乘,形态极佳,堪称木雕艺术中的精品;大殿墙面上绘制的彩色壁画,壁画具有传统中国画风格,内容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礼仪制度、阶级关系、建筑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宗教、民族、艺术等方面研究价值,见证了边地民族千年和谐生活篇章。

国家森林公园——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云南最早的5个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5.08万公顷,海拔相对高差为2500米。区内风光秀丽,峰峦叠嶂,河流纵横,生长着桫椤等珍稀植物“活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白掌长臂猿和野生豚鹿的栖息地,是亚洲象和孟加拉虎的重要繁衍地。区内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二级保护动物6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二级保护植物47种。该保护区是集原始森林动植物、地貌、水文、人文等景观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是我国印支虎、亚洲象、白掌长臂猿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和植物的重要保护区,是中国同纬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具有较好的自然景观和科考探险等旅游资源,现正在规划建设沧源国家公园。

班洪抗英盟誓址—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地处班洪乡驻地,距勐董县城49公里。“班洪抗英”事件是以佤族人民为代表的中华各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次伟大壮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光荣的一页,事件本身是一次中华人民以弱胜强,英勇抗战并取得胜利的英雄篇章,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不多见的。1993年11月,“班洪抗英”纪念碑被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2月,遗址被省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所以,继承和弘扬“班洪抗英”事件精神,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佤王宴—回归原生的饕餮大餐、世界最长宴席。佤王宴是佤族流传至今的一部鲜活的、王者的、原生的、吃的历史。相传,佤族部落每遇诸如战争、祭祀等重大事件时,都会由佤王酋长(大部落首领)召集18位佤王集中开会商议,会后,进行镖牛祈福,将牛肉大块分出或煮、或烤分食的招待宴会,是佤族接待贵宾的最尊贵、最高级别的宴会。后来,每逢佤族的传统节日,如狂欢节、新米节等,部落头人都会组织本寨的佤族群众镖牛祭祀、打歌庆祝,设佤王宴来共祝节日,祈祷风调雨顺、万事安康。

佤王宴以竹篾为桌、藤为凳、芭蕉叶为碗、手指为筷,上百人围着根据参加人

数随时增减的长桌而坐,桌上摆满以“苦、辣、酸、甜、麻、香”为主味的佤族传统美食——烤乳猪、牛排、猪排、烤鸡、煮牛干巴、鸡肉烂饭、醇香的米酒、生态野菜和汤类等;伴着佤族姑娘小伙激情似火的迎宾曲、敬酒歌和柔情似水的情歌,让人从视觉、听觉、味觉上感受原生的魅力与震撼。2010年,佤王宴经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现场检测,宴席全长2270米,刷新了世界最长宴席纪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