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启示
来源:测品娱乐
财政金融 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启示 渝农商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刘祖军 摘要:现有银行体系受互联网金融影响,面临着重大挑战与机遇, 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加快转型步伐,结合现代科技提升服务质量, 从而适应现代金融之需要成为关键所在。本文从转变经营理念、改革 管理体系、加快科技发展、加大基础建设等四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 (一)商业模式欲求创新,首先从经营理念的转变开拍 从利差型向中介型的盈利型模式转变、从交易型向关系型的商业 模式转变,树立“大金融”的观念,“财富管理”服务应该是互联网金融 对传统的“存贷款”服务的一个重要启示,也是商业银行为适应互联网 银行转型的启示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启示 以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为主要工具的互联网金融,成为 了集信息中介以及资金支付与融通等业务为一体的新型的金融形态, 它凭借自身的开放化资源、自主化渠道、市场化选择等巨大优势,对现 有银行体系形成了一种冲击与挑战。它使传统金融灌输给民众的商务 模式、价值观和产品形态等概念面临被的境地。当然,有挑战就必 然有机遇,互联网本质上不是与传统行业竞争的一个或几个行业,而是 一种平台和渠道,一种新型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因此,商业银行必须 加快商业银行转型步伐,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拓展服务渠道,实现金融 服务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在根本上适应现代金融的需要。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生存”现状 (一)商业银行“中介”功能弱化 融通媒介资金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它类似于金融业务的“中 介”机构,无论是存、贷业务还是汇况支付,都需要以商业银行的信用为 “担保”。但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的金融机构在获取信息的交易和成本 方面有了明显降低,这无形之中“分流”了一部分商业银行中的融资服 务内容。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模式,让 客户的支付体验更加直观且丰富,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和灵活的支付 方式,让客户的选择更多的向互联网金融发生了倾斜,这让商业银行传 统的优势功能被逐渐弱化。 (二)商业银行急需“根本性”的创新 交互式的营销方式让互联网金融为客户带去了更多的体验乐趣, 而金融产品的灵活、多样,更让客户需求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这是商 业银行无法给客户所提供的特色服务。互联网金融并非简单的使金融 业务“互联网化”,它是以客户需求为基础的模式创新,所以商业银行急 需的并不是如何更多的替代互联网金融网点,而应该从本质上重新审 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它的创新不单纯于在其服务形式上,而是如何结 合时代发展和客户所需进行思想上、内容上、理念上的“根本性”创新。 (三)商业银行利益“受损” 当前“草根”阶级和小微企业对“网贷”情有独钟,网贷近几年的发 展可谓一日千里。随着其规模的扩大化,它越来越接受银行的“核心利 益”。而第三方支付越来越多样化的服务内容让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 被“蚕蚀”,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拿到了“业务牌照”,这让 商业银行的收人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利益受损可以说是当前互联网金 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硬伤”。 二、商业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启示 综上,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看似“生存”艰难,但从另一 方面而言,它仍旧是当前金融机构的“老大”,是很多金融业务往来的 “主战场”。尤其是多年来传统经营模式让商业银行具有了很完善的风 险防护经验,这是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商业银行突显出的巨大优势。因 此,商业银行当前的紧要任务是如何发挥自己之长,弥补自己所短,正 视互联网金融已经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这一现实,加快自身的转型,让 自己更加完善,更好更快的与互联网金融这股“大潮”交织融汇到一起, 以期在互联网时代开启自己崭新篇章。 8 财经界嬲rI】1 e n 时代的必经之路。要以客户细分为前提条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 融服务,真正由“产品”营销走向“客户”营销,由传统“存贷款”服务走向 “财富管理”服务。 (二)通过创新让产品更加“丰满” 商业银行不应再以“专营”的姿态提供服务,而是需要通过创新让 自己的产品更加“丰满”,让客户犹如在逛“超市”一般,享受一站式服 务,客户应有各种适应自己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并保证客户 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总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的解决。创新金融产 品,不但要加强表外业务,也要注重非信贷业务的创新,要时刻以多元 化金融需求以及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为契机,做好风险预警和管理的 基础上让更多的衍生品交易、财富管理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业务成为 增收的主要来源。积极争取取得保理、基金、消费类金融公司、金融租 赁公司等各类新业务的金融牌照,逐步走混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为丰 富产品组合、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准人基础。打通发展通道。要做到创 新信贷业务,首先应保证风险可控,再以合归经营和其他匹配为前提, 在业务范围上不断拓展,业务品种有效增加,以多元化盈利途径吸引民 众。 (三)集约化经营 对各类客户潜在的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以此提高与客户进行合作 的深度、广度和紧密度。发挥商业银行在服务质量、竞争能力以及市场 条件等多方面的优势,实现零售收入来源的最大化。对财务资源和业 务资源的配置施以“精细化”管理,让成本受到严格控制,促进经营效率 的有效提升,健全完善资源使用的后评价和调整优化机制,真正把有限 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 (哪)强化维护客户关系 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定制服务和专业化的分析咨询服务,实 现对客户交易行为的全方位介入,进而实现与客户关系的深度绑定,从 而将银行服务不断延伸,使之成为不同客户需求的家庭银行、企业银 行、随身银行。 (五)优化考桩模式 从现有以负债为主的考核导向逐步向负债、受托管理客户综合金 融资产并重的考核导向转变,同时通过设置不同的考核权重、差异化的 费用配置,鼓励商业银行各经营机构、员工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营 销力度,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创造能力。 三、让业务流程得以优化。从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入手 业务流程上无法实现最优化是商业银行落后于互联网金融一大弊 端。因此商业银行如果想实现根本性的转型,必须从优化、简化业务流 程开始。 (一)力争打造“流程银行” 业务流程要做到集成优化,就要对商业银行过于“钢性”的运营体 系进行改革,要为客户构建一个跨渠道集成、一体化的运营平台,使其 能够享受到突破时间、空间的网络化服务。组织架构要向扁平化 和垂直化发展;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和标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更趋于科 学和完善;文化理念更注重客户与市场需求。 (二)从“职能制”向“事业制”转变 商业银行管理多以“职能制”为主,这容易造成人浮于事的现 财政金融 象。商业银行应借鉴互联网金融“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将经营单位按 照客户、区域或者是产品和渠道划分为多个可以有自己战略的“事 业部”,通过“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的组织管理模式,在银行总部的统 管理下,事业部可以拥有经营的自主权,实行自主经营、核算。 每个分支机构和每个部门在整个流程管理中角色、职能的明确与界定, 均由标准化和一体化的组织体系设计而来。总部通过对风险的合理授 予权以及在重要的市场步骤启动之前设置好风险控制点,提高事业部 相对决策、研发和营销的Et常效率。 四、渠道转型的强化。需要现代科技为支撑 加强物理渠道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对现有物理网点数量和 员工数量进行缩减,集中人力和物力打造多功能型的精品网点和形象 网点。重新定位网点功能,让营销与服务功能逐渐替代交易处理功能, 网点窗口重点功能放在营销咨询业务上,如理财顾问或者是较为复杂 的新产品介绍等。 一商户一客户”互惠互利的社区银行发展模型。将网点周边数公里范 围内的“核心客户”与“核心商家”都绑定在以网点为中心的网络虚拟社 区,打造社区银行发展模式。 (五)提高业务发展与科技运用两者融合与共享的有效性 有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技术,积极推动支 付方式创新、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抢占银行 业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制高点。 一五、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增强基础建设力度 要实现金融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金融互联网化,还需要进一 步在机制建设、文化培育、人才储备和财力投入上加大力度,增强配套 支撑作用。 (一)重塑“机制文化” (一)给予“自动服务”更多投入与支持 加快风险容妨和内部协作两大机制的推行和发展,塑造“高效率”、 “勇创新”的新型机制文化,让金融系统时刻与新技术与新市场保持同 步,对市场需求具有灵敏的反应度。 (二)拓宽金融技术的应用领域 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辅助优势,让移动支付和手机银行支付成为 主要服务手段。让“自助银行”的交互方式以及渠道功能实现最优化, 为客户打造一个流程最全、功能最优的新型银行。加大自助设备的投 放配置,适当配置自动开卡机等新型自助机具减轻柜面压力,减少柜面 低价值、重复性的简单业务操作,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使 客户更方便将他行资金进行归集,要加大POS机等理财设备的购;置。 (二)走个性化、差异化营销之路 要让金融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和智能手机在关键的 管理环节和业务环节发挥最大功能。通过高新技术完成未来银行“创 新实验室”建设,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跟踪研究和模拟发展,让自身的增 值服务、创新孵化和金融技术运用能力等到质的提升。 (三)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保持互联网金融生命力的“活水”,要将人才培养作为重点 集中提炼和整合多渠道的分散数据,以客户存在的“潜在”需求为 工程,保证商业银行在通往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道路上有足够的人力 前提。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营销服务。要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 资源储备。 建设特色的网点或专营财富中心,提供免费的会谈室、迷你咖啡屋、多 参考文献: 媒体空间、健身房等特色服务。根据客户群的不同类别开设专门的服 [1]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务网点,如银发族、上班族、留学人员以及女性客户等,让一站式金融服 研究『J】.浙江金融,2013年10期 务为其提供更多便捷。 [2】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 (三)采取“走出去”营销模式,使网点处延“扩大化” 年49期 要将移动金融业务作为发展点,将移动理财、移动商务和近场支付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1.金融研究,2012年12期 作为创新点,打造一个以银行为核心的移动金融“生态圈”。将日常业 【4]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 务所需的如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的服务工具整合 2013年O5期 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_T具包”。客户可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 [5】邱峰.商业银行直面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的)中击和挑战[J】.柴达 让业务人员直接上门为其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在改变传统网点坐等 木开发研究,2013年05期 客户上门办理业务方式的同时,实现了银行人力资源的最优化。 【6】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1.中 (四)注重“社区银行”的建设与推广 国农村金融,2012年24期 积极与网络运营商共同开发微信平台,借助该平台,可实现“网点 (上接第3页) 平台,唯有如此方能让传统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最终共同实现总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坚.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时代 金融,2014 [2】四川银监局课题组,王筠权,王国成,金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 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 [3]申世军,朱满洲,刘若愚.挑战还是机遇?——互联网金融对传统 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影响[J].金融市场研究,2013 【4]戎琳.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经济视角(上),2013 接第34页) 环境、福利待遇才能够得到改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蓝色贸易壁垒的贸易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为 贸易抑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与出口产业冲击效应,为了促进我国出口 企业的发展、保证出口产业的调整,我国要对先进的经验进行借鉴,同 时在、企业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培元.蓝色贸易壁垒的贸易负效应及应对机制研究[D].中国海 洋大学,2012 [2]沈潜英.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机制研究【D】. 江南大学,2013 学,2012 [4】张锦飞.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D].安 徽大学,2014 [5】邓雪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和贸易效应[D].暨南大学,2014 [6】于谨凯,于梦璇.蓝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J].山东经济, 201 t,01:37—45 【7】刘依狄.我国应对蓝色贸易壁垒法律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 学,2013 [8】曾海清.绿色贸易壁垒对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D].吉林大学,2011 [3】丛贵霞.蓝色贸易壁垒的效应及跨越路径选择【D].中国海洋大 m m 财经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