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题

来源:测品娱乐


第三单元

一、书写水平考查(5分)

1.请把下面的句子书写在田字格中,要求工整、美观。(5分) 吆喝声是乡村的心跳,是水面的涟漪,是逝去的烟霞。

二、听力水平测试(5分)

2.听录音,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列题目。(5分)

(1)根据录音,正确写出材料中“晾了摊”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录音,给下面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1分)

qìn( )人的豆腐香 A.沁 B.泌

(3)根据录音材料,请你说出文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积累与运用考查(27分)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阡陌(mò) 垂髫(tiáo) 豁然开朗(huò) ...B.清冽(liè) 幽邃(suì) 参差披拂(cān) ...C.悄怆(chuàng) 罔不(wǎng) ..

.D.溯洄(sù ) 寤寐(wù) 窈窕淑女(tiǎo) ...

寂寥无人(liáo)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黄发垂髫 无人问津 B.往来翕忽 佁然不动 C.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D.辗转翻侧 关关雎鸠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便要还家 B.诎右臂支船 C.佁然不动

D.左手倚一衡木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崔氏二小生 ..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其两膝相比者 .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其境过清(凄清) .B.其船背稍夷(平) .

C.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时) .D.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 .

8.古诗文默写。(7分)

(1)《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

(4)《桃花源记》中体现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__。(2分) (2)从上面的片段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能力考查(38分)

文段(一) 子 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 ①嗣音:继续通音信。②挑兮达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10.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什么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

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

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选自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 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心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信声无哀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恨僧少可语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

1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大 都 山 之 姿 态 得 树 而 妍 山 之 骨 骼 得 石 而 苍 山 之 营 卫 得 水 而 活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中,柳宗元最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文“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2分)

文段(三)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选自杨士奇《东里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度松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扫石而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被两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一行人这次游东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四) 问路世界屋脊

自从我一腔热血扑进你的怀里 我就知道将和你难以分离 茫茫戈壁留下我的脚步

高原的岁月里流淌着我人生的记忆

自从我七尺身躯躺在你的怀里

我就知道将和你融为一体 巍巍雪山映照我的身影

生命的禁区里燃烧着我青春的火炬

啊 世界屋脊

想你念你却不知道该怎样爱着你 恨你怨你全部给你还觉得欠着你 心留在这片土地 泪洒向这片土地 魂牵这片土地 梦绕着这片土地

啊 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

21.阅读上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5分)

22.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以“拜年”为主题的特种邮票。请仔细观察这枚邮票,用简练的语言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能力考查(4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自我反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感情等。

写作提示与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教 师 详 解 详 析

1.略。

2.[听力材料]

晨曦微露,雾气还未消歇,村落便响起第一声清脆的梆子声。卖豆腐的挑子走过,一路梆声,一路清香,梆子一敲,罩豆腐的笼布一打开,沁人的豆腐香便灌满了大街小巷。于是孩子醒后,桌上便有一碗黄澄澄的或煎或炸的豆腐等着他。有时,卖豆腐的已经晾了摊(也就是卖完了),忍不住还将梆子敲得一唱三叹,待没菜下锅的人家急急忙忙撵出来,巷子里只留下一阵余音回响。

[解析] (1)题考查俗语的含义,可参考上下文得出正确答案。(2)题考查“qìn”的写法,此字习惯误写为“泌”,而实际应该写为“沁”。(3)题考查听力及概括力。根据听到的材料内容可知,作者对过去卖豆腐的声音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思念。

[答案] (1)豆腐卖完了。 (2)A

(3)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思念。 3.[解析] B “参”应读“cēn”。

4.[解析] D “辗转翻侧”应为“辗转反侧”。

5.[解析] C A项,“要”同“邀”;B项,“诎”同“屈”;D项,“衡”同“横”。 6.[解析] B A项,“小生”的古义是“年轻人”,今义是“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C项,“妻子”的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指“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D项,“比”的古义是“靠近”,今义是“比较”。

7.[解析] C “寤”的意思是“醒时”。 8.(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1)傅雷

(2)示例: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10.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11.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她望穿秋水,始终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12.(1)以……为乐。(2)静止不动的样子。 (3)更加。 (4)遗憾。

13.[解析] B A项,表修饰;表转折。B项,都是“因为”的意思。C项,助词,的;代词,代指这件事。D项,代词,代指小溪;语气词。

14.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15.(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16.[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甲文抓住关键语句“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等,概括为: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表现出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可概括出作者知音难觅的惆怅情绪。

[答案] 遭贬谪后的悲凉(孤寂凄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参考译文]

[乙] 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也可以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寺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文,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是遗憾和尚很少有可以交谈的。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17.(1)穿过。(2)向东。(3)于是。

(4)同“披”,披着。

18.(1)(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

(2)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 19.写作者一行人出游沿途的风景。

20.得到老者送的两本书——《列子》和《白虎通》。

[参考译文]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个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我们)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过松林,蹚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有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荫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个小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个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有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21.“自从我七尺身躯躺在你的怀里/我就知道将和你融为一体/巍巍雪山映照我的身影/生命禁区燃烧着我青春的火炬”这一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第二人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藏建设者们甘心献身青藏建设的决心。

22.示例:这枚邮票画面的主体是两个可爱的卡通儿童拜年的形象。人物两边是门墩和春联,背后是两扇打开的大门。门内有一方照壁,照壁上贴着羊形象的年画,中间是一个“福”字。

23.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