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构主义视角下形势与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建构主义视角下形势与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测品娱乐
课程教学

CurriculumTeaching

建构主义视角下形势与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王国庆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广东

增城511300)

摘要由于形势与课程内容的时效性,时代感较强,所以传统课堂更多强调其宣讲性,但从现实状况看,效果并不好。本文试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关于学习环境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因素方面,探析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构主义形势与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andPolicyClassroomTeachingReforminConstructivismPerspective

WANGGuoqing

(Huashang

Abstract

niversityofFinance&College,GuangdongUEconomics,Zengcheng,Guangdong511300)

sense

Asthesituationwiththepolicycom'secontenttimeliness,strongofthetimoreemes,itismphasis

on

on

itstra

ditionalclassroomlecturesresistance,buttherealsituation,theeffectisnotgood.Thispapersituation”,”collaboration”,”conversation”and”constructionofformfromtheconstructivistlearningtheory.ordsKeyw

constructivism;situation

thelearningenvironment”

re-

meaning”four

factors,Explorationclassroomteaching

and

policy;teaching

reform

当代大学生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④

所以形势与课堂本身担负很大责任,因为它不仅是让同学们了解国内外形势与发展趋势,还是提高学生们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意识,提升分析问题能力,更是对大学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其实,依笔者在与学生沟通中了解,大学生也是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只是需要合适的氛围与时机。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与教育,一定要把知识的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课堂的组织

形势与课属于典型的专题式教学,在专题的选择上,要突出“新”,突出“重点”;要“精”,紧密联系现实。在解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的主要工作应是设计“问题”,然后是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与总结。

课堂组织方面,(1)要“引”,课前充分准备,要精练、准确地对形势与进行概述及分析,在课程组织安排,及课程内容导入方面,注意形成“空穴”,从而引导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2)要“放”,放手让学生参与其中,放心和相信同学们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力;(3)要“控”,加强引导,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深度等方面加以引导;(4)要“总”,及时对课堂情况进行总结,查找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阶梯式前进。

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专题的课堂教学组织为例,依全会形成的决议内容,将班级分为七个小组,分别负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各部分的内容。课堂开始前,由教师对此次会议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并由“中

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迸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o而形势与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其学习观明确指出;“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且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形势与课堂教学传统认识误区

“形势与”课是要求学生了解近一年多来的方针和国内外的大事,使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大国关系的基本走向,了解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和的基本精神。@

另外,伴随着信息传媒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知识的获取上更为便捷,同时也更为注重视觉化与娱乐化,而且,由于任何问题都可以求助于网络,所以也促使很多人不愿也不屑于思考问题。

基于以上主客观原因,在形势的课堂上就会出现,认为学生什么都可以查阅到,只播放视频无需多讲的轻视心理;认为学生不会去思考,从而在讲授形式上单一灌输,没有互动的怠慢心理;认为学生只追求好看好玩,从而在讲授内容上表面化,娱乐化的无视心理。

课程教学

CurriculumTeaching

国人的三中全会情结”引入,为班级讨论学习创设好的“情景”。在课前各小组“协作”的基础上,每个小组负责每一部分的介绍、解释及分析,进行“会话”。最后,让学生们结合同学发言,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讲解及发言进行启发式点评,进

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提高。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始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知识储备等,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且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但是囿于课堂教学时间与场地的局限性,所以非常有必要反思,争取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对学生有所启发,并将这种启发和影响带入学生的平日生活中。使形势与课程成为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注释

①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意见.

行“意义建构”。如,(1)此次全会最为突出的是:①市场在资

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②此次改革突显的“全面性”。(2)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反思:①国内国际各种论调甚嚣尘上,思考中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道路能否坚定不移地走下去。②党的以来国内所形成的强大反腐态势,但仍有必要回归到制度反腐上来。

3课堂效果的有效达成: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1)学生要在课外多下些功夫,提升自己与教师在专业内的对话能力。因为学习是建立在主体本身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如果要想促成学习的不断深化,就需要学生自身主动学习与提升。(2)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对象,争取与学生开展更好的对话。教师主导下的课堂内容与进度,一定要切合学生自身情况与特点。(3)研究型教学,科学研究原本就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教学学习本身也是一个思维锻炼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型导向,可以很好促进教师本身的教学相长,及

②廖晓玲.重庆文理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28(4),

③李松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论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lO.11:118.

④李松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研究论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1:36

参考文献

[1】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l

【2】杜和戎.讲授学D羽.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1(5).

(上接第102页)一。根据网络辅导平台调查得知,课程存在着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导航系统不强,缺少评价与反馈,缺乏教学活动设计等问题。从各期已结题并在使用的网络课程看,已建题库的课程比例偏低,大多数网络课程并没有设置题库,

与到网络辅导平台与学生进行交互,一方面原因是平台交互功能不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教师的态度和责任感是更为严重的问题。首先,教师应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网络辅助教学在教学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教师应该主动提高自身技术应用能力,积极使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工作。再次,教师要提高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主动探寻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相长的互动教学模式,不断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创新。

3.2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不仅从题库的数量上加强,更要体现网络辅导的特性,因此,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来思考资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应该发挥网络的优势,进行教学资源的再设计与开发。在交互方面,多建设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促进情境化教学,设置清晰便利的导航系统,便于使用。

3.3加强非师范网络课程建设

从历届网络课程使用情况分析,非师范类网络课程立项25门课程,全部结题,结题课程中有24门投入使用,非师范网络课程课程的结题率达到100%,而且使用率达到96%,大部分课程也多次开课,从此看出课程受到了学员的欢迎与认可,因此,可考虑加强非师范网络课程的开发工作。参考文献

[1】[2]2

曾海军,马国刚.网络教育那些事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即使设置了题库,大多数也只是简单的几道选择判断题,有完

整题库的课程几乎没有。因此,函授学员不再在线练习所学内容。随着课程申报标准的细化,科研经费的划分也规定了有题库的网络课程经验收合格后才支付费用,这也有助于促使课程建设者关注到这方面。

2.3师范类课程使用情况不良

从调研结果可看出,师范类课程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立项不能结题和结题没有投入使用的情况,第一期结题率为75%,第二期结题率为81.8%,第三期结题率为96.6%,第四期结题率为86.4%,第五期结题率为95%;与此相对的非师范类课程使用情况良好,结题率为100%。从使用情况来看,第一期使用率为66.7%,第二期使用率为55.6%,第三期使用率为53.6%,第四期使用率为57.9%,第五期使用率为78.9%;非师范类课程使用率高达96%。

2.4网络课程使用率低

从2009年到2013年,共开设81门课程。其中辅导使用1至3次的网络课程数量为73门,所占比例为90%,辅导使用4至5次的网络课程数量为8门,所占比例为lOO/0。教师使用网络课程情况也不容乐观,大部分教师访问课程的次数偏少。由此可见,网络课程的可重复使用率偏低,大部分课程使用一次即不再使用,只有极少数课程多次开展,达到了重复利用的效果。

3改进建议

3.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认识

从教师使用网络课程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没有积极参

李平,郭慧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持续发展方略【J1.中国高教研勉007(4),38-41.

教育,2006(3):16.18.

【3】纪望评.成人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整合的研究与探析[J】.现代远距离[4]钱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促进函授教育发展【J】.成人教育,2007“):53.54.【5】王海燕.网络增强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6):40-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