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品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草食家畜的采食行为与牧场管理研究

草食家畜的采食行为与牧场管理研究

来源:测品娱乐
草食家畜的采食行为与牧场管理研究

作者:张晓峰,张文志

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年第10期

张晓峰1,张文志2

(1.乌兰察布市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 商都县家畜改良工作站,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3450)

摘要:牧场管理关系到牧场中动物的生长水平以及整个牧场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需要对牧场中草食家畜的采食情况进行研究,并对草食家畜的牧场管理进行分析。本文将对牧场中的草食家畜采食行为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牧场的管理办法,分析草食家畜的生长状态与牧场管理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草食家畜;采食行为;牧场管理;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Q81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顺序编号:1005-5959(2019)10-029-03

通过对牧场家畜的采食行为及牧场的管理办法进行长期的研究,了解到牧场管理对家畜采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饲养家畜时,对家畜的饲草特点进行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家畜采食行为管理,这样可以使得家畜选择合适的采食行为,满足个体的营养需要。家畜的采食情况与牧场中的草地生长状态以及生长情况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当牧场中的草地生长茂盛时,家畜的采食就能得到充分的供给。反之,若牧场中的草地生长不茂盛,家畜的采食就得不到充分供给。同时,家畜的采食行为和牧场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对草食家畜的采食行为进行研究,并对其采食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完善牧场的管理模式,提高牧场的管理水平,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采食行为分析

草食家畜的采食行为主要分为口食行为及采食行为两种状态。

1.1 草食家畜的口食状态分析

家畜的口食状态指的是在牧场的管理过程中,定时地对牧场的草食家畜进行喂食,一般草食家畜1 h喂食1次,草食家畜将对牧草进行啃食,这种草食家畜的啃食行为称为家畜的口食状态。草食家畜的口食是家畜采食的主要方式之一,这种口食状态是家畜采食效率及采食标度的一种正面反应。而草食家畜的口食量不但与口食的面积有关,还和口食的深度有关。而草食家畜在口食过程中的口食面积以及口食深度都是与草食家畜的舌头扫动密不可分。草食家畜的口食情况与牧场中的草丛分布结构情况也有很大的联系,根据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牧场中草丛的垂直结构对于草丛的深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以上所研究的各种参数,都可以多方面的反映出牧场中家畜在口食过程中的主要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1.2 草食家畜的采食状态分析

通常所定义的草食动物采食状态指的是牧场中的家畜在进食过程中,从对牧草开始采食直到家畜的头部转移到下一个进食的草丛时的状态。牧场中的家畜采食状态和家畜的年龄以及家畜的种类有关,家畜的进食状态表现出总体的一致性,但是具体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是由于牧场中的家畜在进食过程中,家畜和草丛的相互作用所致。家畜的生理状态以及家畜在进食过程中和草丛的相互作用关系,都影响着家畜的进食能力。此外,家畜的生理状态及草丛的形态特点也影响家畜的进食行为,并影响家畜的进食状态相关参数。因此,根据大量的分析研究,牧场中的草食家畜在采食行为过程中,其采食效率和牧场中的草状态有很大的关系。

2 草食家畜对牧场的草地进行选择

2.1 牛的采食情况分析

根据牛的生理特点分析,牛没有上门齿,因此,牛的啃食能力相对比较差,所以,牛在采食过程中需要靠灵活的舌头来帮助其进行采食。牛的采食情况和草的生长状态息息相关。所以,在饲养牛的过程中,其饲草一般15~25 cm时比较适合,在这种高度的草丛下,牛可以顺利地进行觅食,满足其生长条件[3]。此外,根据牛的觅食习性可知,牛在觅食的整个过程中,不会特意地去选择比较鲜嫩的草。因此,牛对草不会刻意挑选。所以,牛经常在水源附近进行觅食或者在地势比较低洼的地点进行觅食。此外,根据牛的进食速度来看,牛的觅食速度通常为每秒1~2口,牛的每次采食数量和牛的采食效率以及牛所进食的草坪结构特点没有过多的联系。而草丛的高度才是牛采食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若牧场中的草丛密度比较均一,则牛每天的采食时间在6~12 h之间,且牛的整体行走的距离大约在3 km左右。牛的采食量还跟其行走的状态以及行走的时间有很大联系。

2.2 羊的采食情况分析

相对与牛的生理结构,羊的口唇则比较灵活。草畜动物羊可以使用嘴唇进行觅食,而且羊在进行觅食的过程中可以直接用牙齿来切断所食的牧草。此外,羊在被畜养的过程中可以比较快速地适应草地的地形,且在地势复杂的草地以及杂草的草地中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快。此外,羊的品种对于草的适应要求也大不相同。不同种类的羊,适应草地的种类也不同。毛发比较细的羊则习惯在比较平坦的草地上进行进食,而根据多年的观察,比较平坦的草地上的牧草往往品质比较优良。根据羊的生长癖好,羊比较喜欢攀岩,这种生理习性使得羊一般比较喜欢采食树叶[4]。所以,牧场在进行草食动物羊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羊的这种习性,利用比较陡峭的山丘和草地把各种种类的羊进行混合放牧,这样就可以确保整个牧场中羊群群落的匀称性。

3 牧场中的草食动物因状态不同采食活动也不相同

牧场中的草食动物牛和羊在放牧的整个过程中,采食活动以及采食效率较为相似,且两者在放牧时间上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牛羊若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则其采食行为的表现也大不相同,一般对于牧场中的壮年家畜则会大部分的依靠家畜的自身采食能力,相比之下,比较虚弱的家畜以及身体状态比较差的家畜则会选择延长采食时间来增加采食量,这种方式在正在妊娠的家畜上也同样有所表现。根据长时间的分析发现,繁殖力比较好的乳牛相对于相同时期泌乳能力比较差的乳牛在泌乳阶段的采食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在泌乳阶段的后3个月表现的则更加的明显。若牧场中的牧草的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则也会影响到牧场中家畜的进食反应状态。因此,不同种类的家畜的觅食反应也大不相同。当牧场中的牧草的草量整体比较低下时,牛以及绵羊则会表现出比较好的忍耐能力,但是山羊相比之下耐受力不是很突出,山羊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差。所以,在进行牧场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家畜的采食习惯以及采食状态的不同进行牧场中家畜的管理,此外,还需要依据牧场中家畜的生理状态以及牧场中草的生长情况进行家畜的喂养。因此,根据家畜的类型不同进行家畜的合理放牧并选择合适的

牧场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因地制宜,并根据家畜种类进行牧场管理方式的调节才会更好地促进牧场的发展和进步。

4 牧场管理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牧场的发展,农牧场管理模型对于牧场管理以及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在牧场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外的牧场管理还有很大的差异。我国的牧场管理发展比较晚,发展的模式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模型的构造方式也有欠缺,在各个生产管理环节上没有良好的连接,粗放型发展是我国牧场的管理主流。草地及牧场的管理方式并没有一个综合性的相互作用力。根据农牧场的管理模型分析来看,我国还处于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没有一个良好的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牧场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牧场的高效管理[5]。

5 草食畜牧管理方式的分析

若想充分的做好草食家畜的牧场管理工作,需要根据牧场中的草食家畜的行为学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做好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实现牧场采食动物的管理。

5.1 根据牧场中草食家畜采食行为特点的不同来全面分析和了解家畜的生活习性

了解草食家畜的采食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使家畜实现合理采食。同时,要想使牧场中的草食家畜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需要在进行牧场的管理过程中促进牧草的生长平衡。

5.2 根据牧场中的牧草生长情况对牧场中的牧草群落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对牧场中牧草生长以及牧草的群落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合理的利用禾本科以及豆科牧草的相互影响来确保牧草生长状态良好,保证牧场中食草家畜对牧草的合理摄入。

6 牧场创新管理的发展分析

总的来看,我国的牧场管理方式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跟国外管理相比差距较大,所以我们需要加强牧场管理方法的改进,实现牧场的创新化管理。为了进一步拓展牧场发展空间,我们要扩展畜牧业的发展途径以及发展方式,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当前我国牧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对传统的牧业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并逐渐丰富牧业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的生产链,有效促进我国牧业的产业化管理。

6.1 对牧场的发展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

优化产业化管理可以降低我国牧业的生产成本,加强牧业的发展动力。要创新我国牧场的发展方式及发展方向,实现传统牧场的优化管理,执行牧场管理的股份承包制度,使牧场的发展利益惠及牧场的全部职工,确保牧场的生产和谐。

6.2 实现牧场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化管理

在进行传统牧场制度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牧场中草食家畜经营管理的变革,提高牧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牧场土地的合理化、创新化管理,可使牧场的草地被合理利用,进而使草食家畜的养殖收益得到保障。

6.3 牧场的经营模式不断革新

牧场管理要结合牧场中家畜的生长情况并以市场为主导,进行订单生产,进而使草食家畜的生长状态得到有效保障,同时提高畜牧业的产品品质,使牧场的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最终实现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7 结语

综上所述,牧场中草食家畜的采食状况与牧场中草地的生长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以,若想切实地做好牧场的管理工作就需要注意草食家畜的采食行为以及动物的生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草食家畜的牧场管理工作,提高牧场的生产效率,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

————————

参考文献:

[1] 丛英利.天山北坡中段牧区家庭牧场资源优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14(10):34-65.

[2] 李静.大型草食动物采食空间异质性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5):30-40.

[3] 杨菊清,雒秋江,杨开伦,张国庆,王骁,谢鹏贵,张积荣.添喂复合微量元素对伊犁夏牧场放牧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J].农业大学学报,2015(3):90-91.

[4] 李叶,王兵,黄永丽,李彦飞,李晴,时磊.天山地区三种自由放牧家畜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的显微组织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3(9):45-46.

[5] 邵尊亚.河西绒山羊放牧生产体系草畜平衡研究及精准管理模型应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3(5):23-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