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杨梅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作者:王严肃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4期
摘要 南安杨梅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病害(褐斑病和干枯病)、细菌性病害(癌肿病)和线虫病害(根结线虫病)。针对这几种病害的危害特点和发生条件,提出防治方法。 关键词 杨梅病害;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4-0125-01
杨梅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水果,非常适宜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栽种。南安市现有杨梅种植面积约2 500 hm2,主要品种为乌梅和东魁杨梅。主要分布在柳城、霞美、官桥、东田等地,每年产量均达1万多吨,已成为种植农户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病害的发生在损害杨梅产量和品质的同时,直接影响到其销售量及价格。杨梅病害比其他果树要少,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病害(褐斑病和干枯病)、细菌性病害(癌肿病)和线虫病害(根结线虫病)。现就其发生和防治方法阐述如下。 1褐斑病
1.1症状与危害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芽、小枝。约在5月份,叶面初期症状为形成褐色斑点1个至数个,后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进而产生斑点的叶部腐烂并脱落,形成穿孔,影响营养生长,导致树势衰退,产量降低,甚至全树枯死。 1.2发病条件
褐斑病发生与雨水天气和园地湿度有关。若春夏交替季节天气多雨,湿度大,适宜病菌生长蔓延,容易发病。管理粗放导致园地阴湿,通风透光条件差,树势弱抗病能力差,发病较多。此外,因土壤贫瘠板结,肥力不足,尤其是钾素和有机质缺乏的树体,树势衰弱,也容易得病。
1.3防治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严格苗木检疫,杜绝病菌进入;清除园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越冬。加强果园管理,认真修剪,增加树冠透光度,降低园间湿度,避免树势衰弱,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发病。萌芽初,可用80%代森锰锌500倍液、80%必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喷防。新梢展叶后,再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甲霜灵水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2干枯病
2.1症状与危害
该病一般在进入盛果期后的果树发病较多,危害叶片、枝条生长。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在叶片上病斑初为针尖状的红褐色小点,然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褐色病斑,直至枝上产生不规则暗褐色病斑。随着病斑扩大,形成凹陷的带状条斑,与健康部位产生明显的裂痕。后期,病斑表面产生很多黑色小斑点。发病枝条上部叶片变小、变皱,生长缓慢,落叶落果。当病斑环绕枝干1周后,枝干枯萎。 2.2发病条件
病菌一般从伤口侵入后,要待树势衰弱后才发病。因此,该病发生轻重与树势有关。 2.3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保持果园通气透光。进入盛果期后应补充大量有机肥及草木灰等,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及时去除病枝并烧毁,清除病原菌。化学防治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也可用1∶0.5∶100波尔多液,连续喷2~3次加以预防。一旦出现病斑,应及时刮除,涂刷波尔多液,连续2次,可有效防止病菌侵入。 3癌肿病
3.1症状与危害
杨梅癌肿病又名“溃疡病”,俗称“杨梅疮”,是1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杨梅主要病害,致使杨梅枝干千疮百孔,树势衰弱,甚至枯死。主要危害二至三年生结果后的枝干,发病初,枝上出现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一般枝杆上的肿瘤在4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月上旬开始增大,7~8月份增大最快。11月份以后停止扩展。小枝发病后枯萎,严重受害的植株,致使全株枯死。 3.2发病条件
病原细菌在病树枝干肿瘤组织中越冬。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天气潮湿时,肿瘤表面渗出菌液,经风雨传播,从伤口和叶痕处侵入枝干。在生长季节中,可引起多次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3.3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措施,选取无病的苗木。改良土壤及适当施肥,促进树体生长发育良好,增强树势,减少发病。采果时尽量避免损伤枝干,减少伤口,避免病菌侵入。及时砍去病树病枝,集中烧毁,根除病原。冬季结合修剪,对病弱枝进行回缩,同时疏除过密枝和徒长枝,并将园内的枯枝、落叶、杂草以及果核等全部清除,集中烧毁。化学防治可喷洒200倍4%农抗120溶液、1 000倍77%可杀得溶液或0.5∶1∶100波尔多液。
4根结线虫病
4.1症状与危害
杨梅根结线虫病是由于在连作苗床或有根结线虫的地方育苗引起的,常见小苗根系上有明显的瘤状突起。带病苗木引进或种植几年后,杨梅的叶片发黄,嫩枝嫩芽开始萎蔫,嫩枝从上至下发黑,而整株树发病或死亡。根结线虫侵染刺激根细胞组织过度生长而形成巨型细胞,导致根系产生大小不等的根结,并因线虫的活动,使共生的菌根不能形成或很少形成根瘤。菌根的活动受阻后,固氮能力削弱,杨梅树体得不到必要的养料供应,生长受到影响,严重时根腐烂,影响树势甚至致死。检查根系,可见根结突起、发黑。 4.2发病条件
根结线虫主要分布在20cm表层土内。线虫以卵和雌虫越冬。由带虫的病根或土壤传播。以2龄幼虫从根尖幼嫩部侵入,先寄生于根皮层,再寄生于根皮层与中柱之间,然后转入根的中髓。因此,杨梅根结线虫病主要是由苗期被根线线虫侵染所致。缺乏有机质的园地和树势衰弱的树体容易染病。此外,水流、带虫的肥料、农具及人畜都能进行传播。 4.3防治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强苗木检疫,选用无病土育苗,防止病苗传入无病区及保护新区。严把育苗关,在育苗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程序和要求,特别要做好消毒工作。可将苗木用48℃热水浸泡根部15min,以杀死线虫。加强农业管理措施,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树势,减轻病害。做好种植地排水工作,减轻线虫随水流传播和侵染机会。改良病树根际的土壤,土壤松软、有机质含量高、含有石砾的沙质红壤土或黄壤土,适宜杨梅菌根生长,可抑制杨梅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化学防治可用1.8%虫螨杀星乳油,按用药7.5L/hm2拌细土撒施树下,然后翻耕到土下10cm处,毒杀根线虫;或用50%辛硫磷乳油30kg/hm2,拌入有机肥,翻入深3~10cm土壤中;还可喷洒50%新光1号500倍液进行毒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