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大 学 生 价 值 观
第二小组:*** *** ** 2010年11月9日星期一
(主持人李芮发言)
10月24日上午十点多,荆州江荆江段的宝塔湾沙滩,微风,江水无声。阳光轻柔洒在宽阔的沙滩上,闪烁一片炫目的光。2点10分,突然有人喊,“有人落水了”。 随后传来呼救声。 距姜梦淋不足100米的江湾处两名少年在水中挣扎浮沉。因为周末,当天在宝塔湾观光的游客很多,迅速围拢了100多名群众,但没有人下水施救。无暇顾及自己不识长江水性的 李佳隆同学第一个跳下水,接着姜梦淋,陈及时同学也都顾不及多考虑,跳入水中实施救援。与此同时岸上的方昭,何旭东等同学用手接成人梯开始救援。不幸的是人梯断裂,人梯最前面的何,方跌入水中。几位在附近冬泳的老人也迅速赶到现场加入到救援队伍中。落水男孩和姜被救上岸,然而陈及时,方昭,何旭东三位同学却被无情的江水夺取了生命。事后有关媒
体报道了救援现场长江大学的学生向距落水现场不远的渔船求救,甚至下跪。但是船主说,老板说:“长江上哪天不死人,不死几个人我们靠什么挣钱啊?”当天参与人梯救人的一名同学说,“当时老板说了,活人不救,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千元,晚上1万8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有同学反映事发时他们打了110,119,120,消防队队员来了后,说他们也不是专门的搜救队,救不了。
(第一小组讨论中)
三个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又惊天动地,走得大义凛然却又令人痛惜;两名落水少年获得了新生,他们却献出了生命。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对“90后是崩溃的一代”进行了无比有力的反讽。该事件被有关媒体报道后,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震动和无限敬意。但网络中却总有那
么有一些人,似乎总也看不到人性闪烁的光芒,总要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与不值”的探究和思考。于是,“不会游泳该不该救人”、““救起两个人牺牲三个人值不值”以及“该见义勇为还是该该见义智为”等等话题便由此而展开。针对这些所谓理性、近乎麻木的“冷思考”,让人想起了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在评价“范跑跑”时的一句话:“做人可以不高尚,但却不能无耻!”
(我组在讨论大学生价值观问题)
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上就曾引发过一场激烈的“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农民值不值得”的大辩论。而后来,某大型网站发起的一项“大街上听到有人喊救命,你会怎么
样?”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出了六成不会出手相助的尴尬与幽默。
(小组代表发言)
见到有人落水,只要是善良正直的人,都不会见死不救,即使自己根本就不会游泳。几年前,同是长江大学的“80后”学生赵传宇寒江救人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时年87岁高龄的作家魏巍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几年后的今天,长江大学的10名男女大学生在明知救人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同样为救他人而舍生忘死,但却因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人生命的陨落而遭受了如此这般的质疑与冷嘲热讽。——难道,“理性”网评人就是这样担当社会责任的么?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要的“与时俱进”与“和谐”么?
社会对现如今的大学生的价值以及价值观提出疑义。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否会对这样的现实表示悲哀啦。社会为什么会疑义呢,那必然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当中很多人做不到方昭何旭东陈及时他们那样。我们的价值观在电脑游戏前沉默了,我们的价值观在花花露露的利益诱惑前低头了,我们的价值观在淡然的人情前屈服了。我们不再在乎别人了,“我“成了价值观的主体。想想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觉悟中大部分是国家是人民,而如今的我们那?有人会质疑:国家家庭为培养一名大学生投资了多少,等大学毕业该是回报社会的时候了,就这样没了太不值。当然是可惜,但是谈不上不值。这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目的就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能挺身而出,这正是国家需要的大学生。跟方昭等同学相比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啦。中规中矩的上课自习写作业。我们可否想一下在以后在做好分内事同时我们能多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体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是吗?这也许是我们学习方昭等同学的英勇世纪后做应该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