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
塑料配色着色的基本知识
配色着色 _ 定义:
配色就是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基础上,配出令人喜爱、符合色卡色差要求、经济并在加工、使用中不变色的色彩。另外塑料着色还可赋予塑料多种功能,如提高塑料耐光性和耐候性;赋予塑料某些特殊功能,如导电性、抗静电性;不同彩色农地膜具有除草或避虫、育秧等作用。即通过配色着色还可达到某种应用上的要求。
二、着色剂:
着色剂主要分颜料和染料两种。颜料是不能溶于普通溶剂的着色剂,故要获得
理想的着色性能,需要用机械方法将颜料均匀分散于塑料中。按结构可分为有机颜
料和无机颜料。无机颜料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优良,价格低,但着色力相对差,相
对密度大;有机颜料着色力高、色泽鲜艳、色谱齐全、相对密度小,缺点为耐热性
、耐候性和遮盖力方面不如无机颜料。染料是可用于大多数溶剂和被染色塑料的有
机化合物、优点为密度小、着色力高、透明度好,但其一般分子结构小,着色时易
发生迁移。
1 / 19
白色颜料主要有钛白粉、氧化锌、锌钡白三种。钛白粉分金红石型和锐钛型两
种结构,金红石型钛白粉折射率高、遮盖力高、稳定、耐候性好。
炭黑是常用黑色颜料,价格便宜,另外还具有对塑料的紫外线保护(抗老化)
作用和导电作用,不同生产工艺可以得到粒径范围极广的各种不同炭黑,性质差别
也很大。炭黑按用途分有色素炭黑和橡胶补强用炭黑,色素炭黑按其着色能力又分
为高色素炭黑、中色素炭黑和低色素炭黑。炭黑粒子易发生聚集,要提高炭黑的着
色力,要解决炭黑的分散性。
珠光颜料又叫云母钛珠光颜料,是一种二氧化钛涂覆的云母晶片。根据色相不
同,可分为银白类珠光颜料、彩虹类珠光颜料、彩色类珠光颜料三类。
购买颜料,必须了解颜料的染料索引( C.I ), C.I 是由英国染色家协会和
美国纺织化学家和染色家协会合编出版的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每一种颜料
按应用和化学结构类别有两个编号,避免采购时因对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叫法的颜
料发生误解,也有利于使用时管理和查找原因。
2 / 19
三、配色着色工艺:
配色着色可采用色粉直接加入树脂法和色母粒法。
色粉与塑料树脂直接混合后,送入下一步制品成型工艺,工序短,成本低,但
工作环境差,着色力差,着色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差。
色母粒法是着色剂和载体树脂、分散剂、其他助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着色剂的粒
料,制品成型时根据着色要求,加入一定量色母粒,使制品含有要求的着色剂量,
达到着色要求。
色母粒可以按欲着色树脂分类,如 ABS 色母粒, PC 色母粒, PP 色母粒等;也可
按着色树脂加工艺分类,有注塑、吹膜、挤出级三大类母粒。色母粒由于对颜料先
进行预处理,有较高的着色力,用量可降低且质量稳定,运输、贮存、使用方便、
环境污染大为降低。
分散剂通过对颜料的润湿、渗透来排除表面空气,将凝聚体、团聚体分散成细
微、稳定和均匀的颗粒,并在加工过程中不再凝聚,常用分散剂为低分子量聚乙烯
3 / 19
蜡,对于较难分散的有机颜料和炭黑采用 EVA 蜡或氧化聚乙烯蜡,合成低分子量聚
乙烯蜡和聚乙烯裂解法制的低分子量聚乙烯蜡有很大差别。其他助剂有偶联剂、抗
氧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料等,视要求和品种而定加入量,称为多功能母粒
,再如加入光亮剂,有利于模塑制品脱模和提高制品表面光亮度。
色母粒的性能指标有色差、白度、黄度、黄变度、热稳定性、氧指数、熔体流
动速率等,当然颜料的细度、迁移性、耐化学性、毒性也与色母粒性能有关,有些
指标在专门用途中十分重要,如纤维级母粒的压滤值( DF 值)细度。
四、配色管理和仪器
配色管理的硬件有测色计及处理测得数据的计算机。测色计可分为分光光度计
和色差计两种,代替人眼测定色彩,去除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分光光度计用来测定各波长对完全漫反射面的反射系数,不能直接求得色度值
或色差,但通过其对数据处理便可评价色度值及其他各种数值。分光光度计可分为
采用衍射光栅分光和采用干涉滤光片分光两种类型。先进的带内装微处理器的分光
4 / 19
光度计,具有 0% 、 100% 的自动校正及倍率增加等功能,从而提高了精度。
色差计是一种简单的测试仪器,即制作一块具有与人眼感色灵敏度相等的分光
特性的滤光片,用它对样板进行测光,关键是设计一种具有感光器分光灵敏度特性
并能在某种光源下测定色差值的滤光片,色差计体积小、操作简便,较适宜对分光
特性变化小的同一种产品作批量管理,带有小型微机的色差计,容易用标准样板进
行校正和输出多个色差值。
配色管理软件有分光反向率曲线、色差公式、条件等色表示法、遮盖力表示法
和雾度表示法。分光反射率曲线用于选择着色剂时的分析,不能用来判断颜色的一
致度。色差值是色彩管理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不同的色差公式求得的色差各不
相同,因此必须注明所用色度体系或色差公式。
五、电脑配色:
利用计算机进行调色配方及其管理已成功地用于塑料配色调色。
电脑配色仪具有下列功能:
5 / 19
(1) 配色 根据要求建立常用颜(染)料数据库(制备基础色板并输入)
。然后在软件菜单下把来料色板输入电脑,在键盘中点出数个候选颜料,立刻计算
出一系列配方,并分别按色差和价格排序列出,供配色选择;
(2) 配方修正 修正电脑列出配方、其他来源配方,色差不合格时利用显
示器显示的不一致的反射曲线直接通过键盘增减颜料量,直至两条曲线基本重合,
得出修正后配方;
(3) 颜色测量和色差控制 测量着色剂的着色强度、产品的白度、产品颜
色牢度、颜色色差。由于电脑能定量表述颜色的性能指标,有利于双方的信息沟通
和传递;
(4) 颜色管理 日常工作中的色样、配方、工艺条件、生产日期和用户等
信息均可存入计算机,便于检索、查找和作为修改时的参考,方便、快捷,提高工
作效率,且便于保密
颜色的调配
6 / 19
标准间色是二原色等量混合的结果,不等量混合则滋生出不同色相变化。如:
红+黄=红橙(红多黄少,俗称桔红)
橙色(等量混合,俗称桔黄)
黄+蓝=黄绿(黄多蓝少)草绿
绿色(等量混合)中绿
蓝绿(蓝多黄少)深绿
蓝+红=红紫(红多蓝少)
紫色(等量混合)
蓝紫(蓝多红少) 原色适当相混: 二间色适当相混:
红灰色:红多,黄、蓝少 黄灰:橙加黄
黄灰色:黄多,红、蓝少 蓝灰:绿加紫
蓝灰色:蓝多,红、黄少 红灰:橙加紫
纯灰:黑加白
7 / 19
色彩构成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深入步入色彩的殿堂。
原色 原色是指不能用其他色混合而成的颜色。而原色则可以混合出许许多多其他的色彩。在依顿色相环中红、黄、蓝为三原色,他把这三种原色的标准定为:
红:不带蓝也不带黄味的红色。
黄: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黄色。
蓝:不带绿也不带红味的蓝色。
间色 由任意两个原色混合后的色被称为间色。那么,三原色就可以调出三个间色来。它们的配合如下: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以上原色色像混合所得的橙、绿、紫既是我们所说的间色。
复色 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被称为复色。复色的配合如下:
黄+橙=黄橙
8 / 19
红+橙=红橙
红+紫=红紫
蓝+紫=蓝紫
蓝+绿=蓝绿
黄+绿=黄绿
所得得六种复色为: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白色越加色彩亮直至达到极限白色,黑色越加色彩越暗直至达到极限黑色。
这样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了一个有规律的12种色相的色相环,如同彩虹的接续,在这个色相环中,每一种色相都有它自己相应确定的位置。
色彩原理-色相、明度、纯度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 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如何走进神秘,丰富的色彩世界,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我们不妨借用色立体的结构原理,来说明构成色彩理论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以之三者之间的关系。
9 / 19
为阐述方便,我们先弄懂有关名词的概念和图列演示。
色立体 色立体是借助与三维空间的透视理论,立体的表现色彩的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种色彩坐标体系。这种坐标的构成方式,可以帮助你学会从平面的角度分析理解色彩在空间的延续。
色相 色相是色彩最明显的特征,是指色彩的相貌而言,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通常的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100色。
明度 明度示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
纯度 纯度示指色彩的纯净的程度,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
有了识别这三中色彩的能力,你就初步掌握了色彩变化的规律,无形中开阔了自己的色域。使你认识色的能力不只停留在表层,而是走上科学的识别色彩、理解色彩的专业化道路。
色彩原理-色相对比
因色相的差别色彩对比关系被称为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一种相对单纯的色彩对比关系,视觉效果鲜明,亮丽.一般来讲色相对比可借色相环做辅助说明,根据色相环排列的顺序我们把相对比归纳成六个方面,说明它的对比规律和视觉效果.
1、同一色相对比
10 / 19
所谓同一色相,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环上位置十分相近,大约大5摄氏度左右.在对比关系上也就是一个色与相邻的另一个色的对比,因为两者相距非常近,故色中的同种因素多,产生的对比效果就弱,在色彩学中被称为同一色相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也可以称为弱对比。
2、类似色对比
类似色相的概念是指两个颜色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大约在45度左右,距离较近,两色之间色差不大。就对比而言,它们的对比关系被称为类似色对比,从视觉的角度讲属于中弱对比。比较同一色相对比,它显得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不失和谐。
3、对比色对比
对比色相的两色在色相环上相距较远,两色之间的共同因素相对减少,在色环上的距离大约在100度左右,两色对比被称为对比色对比,它们的视觉效果鲜亮、强烈,也被称为中强对比。
4、互补色相对比
互补色相对比是指两色的位置在色相环直径的两端,是色距最远的两个色,这两色相距180度,那么它们的对比关系则是最强烈、最富刺激性的,在色彩学中被称为互补色相对比,就视觉来讲则是强对比。
5、全色相环色相对比
全色相环上12色或6色的对比,称为全色相环色相对比,但由于色相很多,容易产生杂乱、不安定及难以形成统一效果的缺点,因此在组织色彩时一定要注意色块大小面积
11 / 19
的处理和色调的选择。
6、全色相秩序对比
这种对比手法主要是指色相的推移,可在色相环上取全色相的1/3、2/3或全色相进行秩序推移,这种方法构成的画面使色彩有光感,显得绚丽夺目。
熟练掌握色相对比的方法会为每个初学色彩者今后运用纯色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你从中感悟、体验到色相之间的无穷变化和强烈的表现力。
因色彩明度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关系被称为明度对比。
色彩明度关系有着两个方面的含义:
1、色彩自身的明暗关系(不加黑、白色)
2、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关系。
我们这里讲的明度对比,是根据第二种含义而言,也就是将色彩混入黑、白色后所产生的明暗现象如何进行组合、搭配使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色彩明度的差别一般以色立体明度推移为基础,常用的是以孟塞尔色立体为例进行分析。
孟塞尔色立体的明度轴步度均匀地由白-黑为11个色阶组成。0-10两端为黑和白,1-9为不同明度的灰。明度轴由下至上表明了明度变化是逐渐有规律地形成的。
12 / 19
为了讲解的明确、易懂,我们也可以暗明度轴所示数字的顺序把明度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a 0-3,为低明度 (黑至深灰)
b 4-6,为中明度 (中灰)
c 7-10,为高明度 (浅灰至白)
明确了明度的三个层次后,我们将要谈谈明度的对比关系。
明度的对比关系也可以归为三个类别:
a 强对比
这种对比关系黑白反差大,视觉效果刺激。
b 中对比
对比关系适中,视觉效果平和。
c 弱对比
这种对比关系明暗反差小,视觉效果模糊。
色彩原理-色彩调和的原理
13 / 19
色彩调和是从音乐理论中引进的概念,是指各种色彩的配合取得和谐的意思。
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形态,一般认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产生愉快、舒适感的配色是调和的。二是色彩调和是配色美的一种手段。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无所谓调和,两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协调。从美学意义上讲,色彩的调和可以说是各种色彩的配合在统一与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和谐。
色彩调和的原理:
1、互补色平衡论
从色彩视觉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因为人在视觉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的补充平衡。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他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将它产生出来。正是靠这个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部色理论为依据的,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回旋转盘上混合),如果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
2、自然色彩秩序论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合和连续性,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登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
14 / 19
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例如,光线照射在一个物体上,必然会产生高光、明部、明暗交界、暗不、反光、投影。物体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有秩序的、有节奏的、非常协调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评判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色彩的调和要求各种色彩必须建立一定秩序。色立体的色相系列、明度系列、纯度系列是按照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因此,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的、圆的、椭圆的、螺旋形的......凡是有秩序的方向,所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3、配色明快论
在视觉上,即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一般来讲,过分刺激或过分暧昧的配色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4、面积比例论
歌德认为原色和间色的和谐面积比是,
黄:橙:红:紫:蓝:绿=3:4:6:9:8:6
孟塞尔认为:构成画面的各种色彩相混合,只有产生中性灰时才能取得色彩和谐。 色彩和谐与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因为红(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回旋转盘上旋转混合并不会得到明度为5的灰。显然是因为红的纯度高,而绿的纯度低之故。他认为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红的面积减为青绿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
总之,配色中较强的色要适当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适当扩大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
15 / 19
衡的一般法则。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的取得是一种色彩静态美的方法,如果在一幅色彩构图中使用了与调和比例不同的配色,有意识地让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5、审美心理共鸣论
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性别、年龄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等)和生存的社会条件(如文化、科学、艺术、教育、政治经济等)、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在色彩方面各有偏爱。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将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色彩的和谐与愉悦,并强烈地产生色彩装饰的动机和占有欲。因此,进行色彩设计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消费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
6、合目的论
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例如:用于仪表、交通信号、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对比强烈的异色相配是适用的。用于工作场所的色彩一般应选用柔和明亮的配色,要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的对比强烈的配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作设计等,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色彩原理-色彩美与审美主体
16 / 19
色彩美与审美主体有关,色彩本身无所谓美,只是美的客观条件,只有当色彩美的条件与人联系起来之后才产生色彩美的反映。因此,色彩成为美的对象取决于人对色彩的感受和作出的评价。有人爱红,有人爱绿,有人爱浓艳,有人爱清淡;同一色彩或一组色彩,有人觉得美,有人认为它并不美;甚至同一个人也会有时觉得它美,有时又不认为它美。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认为,“美晋皆在其心”,色彩美不美由“人心”决定。对色彩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因情而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思想不尽相同;不同的人,由于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以及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色彩也各有偏好;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遭遇、心境而产生情绪变化,对色彩的感受和审美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只有当色彩所反映的情趣与人们所向往的精神生活产生联想,并与人们的审美情绪发生共鸣的时候,也就是说只有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们的审美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人们才会感受到色彩美的愉悦。
由于色彩审美主体的复杂性和多边性,因此,我们在讨论色彩的美感和表现力时,既要研究各种色彩由生活联想而产生的一般的普遍意义,同时又要注意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对色彩的内涵与表现力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注释,色彩美必然具有时代的特征和个性表现的一面。
色彩原理-色彩的魅力
色彩是形象设计领域中的一大重点。色彩包括三原色、间色和补色。色相、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大要素,它们深浅明暗、大小块面的搭配变化演绎出缤纷时尚。
色彩的搭配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创造性的审美过程。黑、白、灰最能体现优雅、理性、高贵、神秘类型的气质,将此三色艺术化搭配,简单中蕴藏着无穷
17 / 19
变化,更具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常用的多色相配色以少量色种为基础,按“大统一协调、小对比”的规则配色。以相同或相近色相加、以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体现区别的弱对比配色系列,具有统一协调、柔和素雅的效果,但缺少动感,易显得单调平淡。中对比配色系列和强对比色系列的共同点是具有不同程度的鲜明醒目、兴奋热烈的视觉效果,但也不易统一协调,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色彩高明度格调的作品会形成优雅明亮的氛围,具轻松温和明快的效果;中明度格调的作品中,中明度、高纯度的配色饱满有力,中明度、中纯度的配色则显得含蓄庄重;低明度格调的作品具有沉静庄重、严肃忧郁、文弱内向等效果。色彩纯度越高,颜色越鲜艳华丽,效果越活跃热烈;纯度越低,色彩越灰暗迷朦,效果越朴素沉静,甚至有软弱内向的感觉。
一般而言,高明度和纯度的色彩体现暖、轻、动、近、大、兴奋、华丽等情感效应;反之,则体现出冷、重、静、远、小、沉静、质朴等情感效应。在形象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效应来调节改善视觉效果和展现人物个性;利用膨胀收缩、远近大小等错觉来调整体型、脸型的轮廊以掩饰人物形象的缺陷,突出其优美之处。
色彩原理-色彩温度
色彩温度 相差3摄氏度
我们常说,蓝色带来凉爽感觉,而红色等带来温馨浪漫感觉。有业内人士表示,当置身于不同色彩的环境时,如看到红色或看到蓝色时,感觉的温度会有3摄氏度的差别。
了解不同色彩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效果,对于我们根据季节不同做不同的布置会有很好的帮助。
例如:室内布置中包含很多颜色,用一种单纯色彩可能使室内空间看起来更大一些;
18 / 19
占很大面积的墙壁或窗帘,采用大块图案会使屋内看起来更狭窄——
这些颜色布置的小秘诀,可以让我们在布置居室时更得心应手。以下是一些基本颜色对人产生的心理效果,您在布置居室时可参考使用。
红色:红色属于热情而又精力旺盛的人。但红色使用过多,会感觉疲劳。
粉红色:使皮肤看起来更舒服、更美丽。但使用太多或使用不当的话,会给人轻浮的感觉。
黄色:这种颜色可以在人心情不好时,让人燃起希望与勇气。因为它是膨胀色,所以在大面积使用时,宜使用比较柔和的中间色。
绿色:可以使心情和身体两方面感觉平和,是使人放松下来的颜色。绿色用于大面积时要尽量选择明亮的色调。
蓝色:可以使人心情平静,是最适合用来作睡房的颜色。
茶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泥土、木头等,给人以安心感觉。如果家中大量使用木质家具时,搭配的地板选用深茶色等较深色泽为好。
白色:没有压迫感的白色,用于墙壁或天花板令人感觉宽敞。但是如果连地板也用白色的话,会使人情绪不稳定,不禁想要逃避。
黑色、灰色:配一点自然材质或明亮的色调,黑、灰色将发挥厚重暗色的魅力,是很有特色的布置
19 /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